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袁隆平 永远的追梦人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2-05-26 15:40
《袁隆平画传》,辛业芸、毛昌祥、王精敏著,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

推荐理由:本书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权威画传。袁隆平院士生前对书稿绝大部分内容亲自审定,同意出版。

书稿作者辛业芸担任袁隆平院士学术助手长达25年,毛昌祥是袁隆平院士首任学术助手,王精敏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职摄影师。本书以袁隆平院士的成长经历、研究工作为主线,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分16个板块,讲述他92年不平凡的人生,彰显这位胸怀博大的科学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伟大事业追求。全书还收录袁隆平院士珍贵照片约600帧,使得传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说到科学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人们首先会想到袁隆平院士。2020年,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些国家禁止粮食出口,一些国家增加粮食进口和储备,有人担心我国也会发生粮食危机。袁老在媒体上发声:中国不会出现“粮荒”,大家不要担心。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科学家,这样回答有他的底气和信心。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是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稻谷、小麦库存够全国人民吃一年。米面无忧,饭碗端稳,这离不开袁老等一大批农业科学家的贡献。

众所周知,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全国有六成人以大米为主食。在水稻中,杂交稻占了“半壁江山”,每年种植面积超过两亿亩。如果没有杂交稻,中国的水稻是不够吃的。袁老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开创了我国杂交水稻事业,帮中国人端牢了饭碗。袁老非常自豪地说:“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我印象最深的是袁老三次给我讲他的“小目标”。第一次是在2010年8月。我到湖南考察晚稻生产,专门去拜访袁老。这是我们深交的开始。他当时已经81岁高龄,还在水稻田间奔走。他说,他现在进入“80后”,有个“小目标”,就是用超级杂交稻技术,力争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这就是后来大家说的超级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我作为农业部部长,支持粮食生产责无旁贷,当即表示农业部会大力支持,把“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纳入水稻高产创建工作。这个工程已经在湖南省实施了十几年,每年平均能多产二十来亿斤水稻,相当于多出来一个产粮大县。

第二次是在2013年4月。我去位于海南三亚的南繁育种基地看望袁老,他开心地拉着我的手走上田埂,带我看他的团队培育的超级稻“种子选手”,和我共同宣布第四期超级稻高产攻关开始。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中午,他在太阳下抚摸着稻穗跟我说:“我们科研团队制定的时间表是用5年左右实现单产1000公斤,力争3年内取得重大突破,我有九成五的信心。”要知道,当时超级稻刚刚突破单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袁老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奔向下一个新目标。我说:“袁院士您有信心,我们就有信心。‘高点强攻’难度大,农业部会大力支持第四期超级稻攻关研究。”我回京后,让部里为此作了特别安排。两年后,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片平均亩产达到1026.7公斤,提前实现目标。

正是由于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卓越贡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袁老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现场盛况空前,气氛热烈庄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袁老戴上了这枚沉甸甸的勋章。我也参加了颁授仪式,感到心里热乎乎的。粮食是国之重器,“共和国勋章”这个国家最高荣誉,袁老受之无愧。

我想,这是人民共和国对袁老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所作贡献的肯定,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粮食与农业的高度重视。2019年年底前,我在海南开“南繁硅谷”建设会,专门到南繁育种基地看望袁老,祝贺他获得“共和国勋章”。袁老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给他颁授“共和国勋章”的细节。总书记问他,超级稻又有什么新进展?他回答说,现在正向18吨(每公顷)冲刺。总书记说,好!他说,这是总书记对他的鼓舞和鞭策。他要发扬老骥伏枥的精神,让超级稻取得预期结果。

这是袁老第三次跟我说到他的新目标了。袁老刚刚过了90岁生日,精神矍铄。我开玩笑说,他从“80后”进入“90后”,越活越年轻了,90岁还下田,了不起。袁老看我跟他开玩笑,更来了精神:“5年前我们共同启动的超级稻第四期又有新突破了,试验片亩产上了1200公斤,品质和口感也更好了。”我祝袁老健康、成功,和他相约来年一起去收获超级稻。

很多人都知道,袁老有个“禾下乘凉梦”:“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和同事们工作累了,可以在稻下乘凉……”我理解,这是袁老的“中国梦”:不停地追求粮食高产、更高产、超高产和高品质,让饥饿永久远离中国人,也造福全世界那些还吃不饱饭的人们。这其中蕴含着农业科学家胸怀天下的担当精神。

袁老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了世界。中国杂交稻已经种植到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诸国和非洲等地,种植面积超过1亿亩。

2021年1月份,我到海南出差,还专程去三亚育种基地看望了他老人家。袁老向我介绍他和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我认真听着并感受着他的那份成就和喜悦。我跟袁老还约定,下次见面一定一起去田间看看。没想到,几个月后,袁老竟和我们永别了。

看着书中每一幅图片、每一段文字,仿佛袁老在给我讲着,讲着他的不凡经历和奋斗人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无论多么优美的词语都很难叙述袁老的成就和贡献,也很难表达我对他的崇敬之情。 (咸宁日报综合)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人生如梦
下一篇: 鄂南明珠陆水湖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