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金一南将军首次多角度梳理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史的重磅力作。作者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放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与复兴”的宏大背景下,以大历史视野,集中呈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联共(布)、共产国际、日本军国主义以及美西方力量发生激烈碰撞的历史,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探寻革命道路,挽救民族危亡,保家卫国、复兴中华的伟大征程。作者看似写历史,实则面向今天与未来,通过披露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细致地刻画众多党史、军史、国史重要人物,展现其精神风貌,还原一个个关键细节和重要历史场景,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力量之源和制胜之道,具体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
那么,与《苦难辉煌》相比,金一南这本新书有什么新意?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通读了《正道沧桑》,得出了答案。
从丁文江之叹到“蒋廷黻之问”
《正道沧桑》的视野和格局比起《苦难辉煌》更加广阔宏大,首先表现在时间上。
《正道沧桑》多次引用民国时期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的一句话:“只要有少数里面的少数,优秀里面的优秀,不肯束手待毙,天下事不怕没有办法的。”
然后金一南写道:“中国共产党就是少数之中的少数、优秀里面的优秀,这个党永远不会屈服,永远不会投降。”
金一南多次引用了1938年历史学家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的一段话: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这就是著名的“蒋廷黻之问”。
金一南认为:近代以来,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洋务自强到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维新,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一不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经过各种尝试和探索,历史最终把回答这个问题的资格,交给了中国共产党人。
不仅如此,书中还引用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的话:一个国家在生存、独立和经济财富这三种国家利益之上,还必须加上第四种国家利益,那就是集体自尊。
金一南回应:“唯有中国共产党人,能使中华民族获得前所未有的集体自尊。”
聪明人的“小心思”葬送亚洲第一大海军
书中,金一南在评说井冈山错杀袁文才、王佐事件时表达了自己读史的观念:“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过程,复杂到甚至很难用谁好、谁坏、谁正、谁歪、谁优、谁劣来描述与定论。都是参与者,又都是受制者;都是杀戮者,又都是牺牲者;都信仰纯真的主义,又掺有个人杂念;都力图实现脱胎换骨般的超越,又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回归。中国革命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如同一幅巨幅油画,如果贴近看其细部,可能笔触是零乱的,可能色彩是斑驳的,可能视点是肮脏的。但你后退几步,获得一段空间和距离,你会发现它的惊人之恢宏与难忘之壮阔。所以我们不怕细部的真实,不回避这样的零乱、斑驳甚至肮脏。因为命中注定,中国共产党人要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与关头,用自己的血肉,奠定中华民族的凤凰涅槃。”
尊重历史的复杂细节,把握历史的大方向,这种观念在书中多有体现。
如此自私短视,焉能不败?曾经的亚洲第一大海军,就葬送在这些聪明人手里。
而共产党人又是如何处理这些事的呢?金一南没有回避党史上的矛盾与斗争。
朱毛会师井冈山之后,源于南昌起义的第二十八团和源于秋收起义的第三十一团,并不是那么亲密无间。南昌起义的“铁军”瞧不起秋收起义的“农军”,嫌“农军”土气,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没有打过硬仗。“农军”也看不惯“铁军”,认为他们流里流气,有兵痞、军阀主义倾向。“铁军”人多枪好,但不愿意把枪支拿出来支援“农军”;“农军”收入较多,但也不愿意把钱拿出来资助“铁军”。
秋收起义部队经过了“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而南昌起义部队只在连一级设立了党代表。毛泽东讲过,“两年前,我们在政府军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即在叶挺部也还是每团一个支部,故经不起考验。”金一南写道:毛泽东的意思就是指在党的领导方面,秋收起义部队强于南昌起义部队。他还引用谭震林的回忆:“朱德到第三十一团讲话不大受欢迎,毛泽东也轻易不到第二十八团去讲话。”
矛盾最激化时,毛泽东先是罢了朱德的军委书记,后来自己又被罢官,红四军内部吵吵嚷嚷;取代毛泽东职务的陈毅内心苦恼,到上海找中央。
可是——用陈毅自己的话说,“不上高山,难见平地”,在红四军的时候,整天争吵,感觉不出来。到了中央,周恩来向他介绍全国的形势,介绍了红四军经验对各个根据地的示范作用,令他大吃一惊。原来,吵吵闹闹的红四军竟然是那么坚定地走着正确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朱德竟带头创造出了那么宝贵的经验。
陈毅带着中央来信回到根据地,带头做了自我批评,几双大手握在一起。两个月后,“古田会议”召开,金一南认为,这一过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集团开始走向成熟。
法、德两国军官想看的是什么
在书的最后,金一南写了一个在别处讲过的小故事,读来很有意味。
21世纪初,国防大学办国际军事交流班,有一次带外国军官到山东参观,去了泰山、曲阜、青岛。离开青岛的时候,澳大利亚空军上校多尔说:“我们在山东看的都是你们事先安排好的,到上海能不能你们不要安排了,让我们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我方研究后同意,将上海第一天的活动安排取消,我们每个人带两三名外国军官活动。金一南负责带两个人:德国军官汉斯和法国军官路易。
这两个军官都是第一次来上海,原以为他们要去看浦东,看陆家嘴,看南京路、淮海路,没有想到汉斯首先提出想看孙中山故居:“孙中山在中国革命中最早引进德国顾问,我们德国人对你们中国革命是有帮助的。”金一南暗暗吃惊,看来对方访问前已经做足了“功课”。
下一个参观点,法国军官路易提出要看中共一大会址!看着金一南吃惊的表情,路易说:“你们不要忘记,中国共产党是在法租界成立的。当时你们共产党很危险,到处抓你们,法租界很安全。现在你们搞成这么大局面,可不要忘记了我们法国人的贡献啊。”
金一南说:“好吧,路易,到了中共一大会址,你可要好好看看。”当年中共一大正在开会时被租界的“包打听”发现,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大家迅速转移,当法国巡捕冲进来抓人时,大部分人都已经走了。看到这一段,金一南说:“你好好看看,我们还感激你?新生的共产党差点被你们一网打尽了!”路易说:“哎哟,真不知道还有这个事情!该我说对不起了啊!”
这次奇特的经历,让金一南感慨: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成功者,是胜利者,这些德国、法国的军官才会想方设法寻找他们国家与中国革命曾经产生过的联系。我们今天的生活日益精致。日益富裕和优雅的我们,既躁动也平静,既直白也谦恭,既较真也妥协,既激情也温和,还有过往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刃吗?在千呼万唤无人响应的失败谷底,我们是等待救援还是寻路攀登?在星光璀璨万众瞩目的辉煌巅峰,我们是纸醉金迷还是转身前行?那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是否还在我们心底澎湃?
(咸宁日报综合)
编辑:但堂丹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乐昌兴、伍伟报道:11月25日,经传统保护村落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刘子川、特约记者彭志刚、童金健、通讯员张杰报道:11月8日,第二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
咸宁新闻网讯 特约记者刘建平、通讯员皮江星、付婧烨报道:12日,中国新农村生活体验示范工程正式落户通城。 据了解,中...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刘子川、特约记者彭志刚、童金健、通讯员张杰报道:11月8日,第二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
题:这份“进博答卷”,兑现力重千钧的中国承诺辛识平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一年来,哈萨克斯坦的糖果、果汁、面...
题:世界500强眼中的进博会:不容错失的“中国机遇”新华社记者潘清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科技生活展区里,世界500强、家具及...
题:全球抗疫彰显中国之“义”辛识平疫情如火,命运与共。不会忘记柬埔寨首相洪森“逆行”访华,不会忘记中日韩“风月同天”的...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为最早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最早迎战疫情的国家,中国全民动员...
——携手全球抗疫彰显中国担当②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冲锋陷阵的人值得尊重”。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义文学家,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细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见图,资料图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