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写给新一代人的解放军军史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2-08-04 15:43

推荐理由:

本书分创业篇、建军篇、战略战术篇、抗战篇、将帅篇、隐蔽战线篇等十个专题,系统展现我军伟大业绩、巨大贡献、英雄形象、感人事迹。文中对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细节描写,展现出宏大而又丰富多彩的历史图景,生动多姿。作为一本融合通俗性、历史性、科学性、权威性为一体的书,具有鲜活的教育意义。

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要建立军队?弱小的人民军队为什么要到偏僻落后的农村?为什么能从那里起步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的强大军队?

解放军用那样落后的武器,对内打败了强大的国民党各派军阀,对外同世界上最强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的军队,乃至周边的印度等国家的军队都交过战,都能取得辉煌的战果,为什么能打赢呢?这些,就是本书想要回答的问题。

想读懂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的历史,首先就要搞清主要历史脉络。赢得战争胜利主要靠的是两条:党的领袖领导正确,广大人民的拥护。

土地革命壮大人民军队

研究战史的人则需要进一步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得到人民支持呢?农民、土地、战争,中国革命战争胜利之源。在1946年至1949年的国共决战中,共产党赢了,国民党输了,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共产党在农村搞了土改。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工业化建设之前,全国9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口中又有90%是生活贫困的农民。共产党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恰恰是掌握了这两个90%。当年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能打胜仗,靠的就是解决了农民问题,中国农民问题的中心,又是土地问题。共产党分给农民祖祖辈辈盼望的土地,这才有了兵、有了粮,也有了千千万万运粮弹、车轮滚滚运伤病员的民工队伍。能够掀起那场“红旗卷起农奴戟”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是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土洋结合”的成果,就是把产生于西方近代工业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的独特道路,即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和红军──最后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在开拓这一充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历程中,出身湖南山乡的农家子毛泽东是理论和实践上最光辉的代表和最高领导者。

回顾中国共产党人在解放战争中的工作,主要做的又是两件大事:一是打仗,二是土改,而土改又是打仗的保障。靠着土地改革,有1.6亿人口的老解放区的农民才被最充分地动员起来支援战争。1950年6月9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曾对土地改革与战争胜利的关系解释说:“我们的胜利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靠这一万万六千万人打胜的。这一万万六千万人给了他们什么东西呢?他们为什么能够发动起来呢?为什么能够组织这么大的军队呢?就是因为在这一万万六千万人中间进行了土改。”“要肯定这个伟大的胜利,有了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这个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从1927年至1949年这22年的革命战争中,始终抓住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这个要害。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在20多年的革命战争中从小到大,动员起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占人口多数的贫苦农民浴血奋战,并团结了中间阶层,恰恰也是由于满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

建设一支有文化的部队

共产党依靠贫苦农民打仗,唤起工农者却是先进知识分子。在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依靠广大贫苦的工农闹革命、建立军队,不过绝大多数高级干部是接受了世界上最先进思想和文化成果的知识分子。如果仔细分析新中国成立前20多年间投身革命队伍的人们的出身素质,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理想主义驱动的知识分子,一类是为改变现实苦难境遇的翻身农民。前者大都出身于生活条件和文化教育相对较好的家庭,后者大都属于《国际歌》所说的“饥寒交迫的奴隶”;在中国革命的星火燎原之势中,前者是火种,后者是干柴。前者从一开始就主要是为“解放社会”而奋斗,后者则是从“解放自己”逐步提升觉悟而投身于解放全中国的革命事业中。看看共产党创建党和军队的早期高级领导人,可以说绝大多数是高学历,甚至相当多的人还是有留洋经历的“海归”。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南陈(独秀)、北李(大钊)”,都是从日本归国的留学生。延安时代形成的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核心即“五大书记”中,除毛泽东外,其余四人即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都有过留学的经历。参加创建人民军队的元勋、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中,也有六人留学过国外。在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建立自己的军队前,从1924年至1927年共产党人参加了黄埔军校的创建和教学工作。在黄埔军校前六期的1万名毕业生中,争取到2000人参加了共产党和共青团,这批人大多数出身知识分子家庭,恰恰是建立红军的骨干。

在革命战争中,共产党人很注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党和军队,抗战初期仅小小的延安一地便招收了4万名青年学生,进入抗大、陕北公学、中央党校等学校学习,而且一个抗大还在全国各根据地办了十几所分校,招收各地革命青年和部队指战员,培养了10万名有军事知识、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干部。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共产党的军队恰恰是重视文化的,而且重视基层教育。当年参加了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工农群众,开始大都是文盲,参军后的重要任务是扫盲,学知识,连行军路上都要看识字板,那时的革命军队真的就是一个大学校。有了知识,有了文化,他们才能明白革命道理,知道自己是在为阶级解放、民族解放而奋斗,因此能舍生忘死地打仗。

“翻身解放”的革命理论赢得了亿万下层群众,使当时的弱势群体战胜了官僚买办精英。新中国成立后,“保家卫国”的教育同样影响了全国军民,使得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能在朝鲜战场上挫败世界上装备最好的美军。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又掀起了一个学习现代化、正规化和学文化的热潮,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在20世纪50年代就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重视科学文化,重视知识分子,军队建设就会走向健康道路。

借古鉴今 打造未来强军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人民军队在过去战争年代的许多拿手好戏在新条件下会失去以往的光辉,变成明日黄花。当年战争的许多打法,在信息化的高技术战争中确实已经过时。例如在敌方拥有大规模杀伤兵器的情况下,仍沿用过去集中兵力于敌多少倍的老办法,以庞大兵团用于一狭小战场,势必人为刀俎之肉。再如,当年人民解放军擅长于夜战的优势,可是在如今对手拥有先进的夜视器材的情况下,夜战就不一定是自己的优势。现在的人们讲继承,讲发展变化,变中亦有不变。那就是,具体战法应该紧紧追随世界科技进步而不断变化,而当年人民军队建军和作战的精髓──实事求是,一切从战争实际出发,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这一原理则是一切从事军事工作的人始终应遵循的。如今我们立足的一切,都是历史的延续。不了解人民解放军的过去,很难了解它走过了什么样的道路,也难以理解今天的成就是何等不易。当然,懂得过去起步的艰难和条件的困难,也就能看到现在中国军队存在的诸多需要克服的弱项, 现在的人们如果想具备深邃的目光看待我国的军队建设,就应该温故知新,借古鉴今,为未来的发展定下正确的坐标。

(原载《天津日报》)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重锤之下》的人文情怀
下一篇: 我的瓦尔登湖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