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中国”一词从何而来?中华文明为什么诞生于中原大地?为什么说关中地区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地理基础?历史上,黄河下游缘何发生多次重大改道?为什么山东、山西之间没有山脉相隔,却以山命名?
历史与地理密不可分,历史决定思维的深度,地理决定视野的广度。《大地中国》是北京大学教授韩茂莉写给大家的历史地理通识,二十六个专题,贯通上下五千年,遍及南北东西,涵盖了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问题,是理解中国历史大脉络的一把钥匙。
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侯仁之先生有言,历史地理是“昨天、前天的地理”。这部历史地理通识将历史的时间体系纳入地理空间,依循山河地理,分成二十六个专题,讲述历史上的那些事,城市、农田、牧场、道路、关隘、江河、集市、寺庙,每个题目都是大地上的一块耀斑,虽然不能涵盖大地,却有着地理的魅力。
大地上有什么,除了我们平日观望的风景,还布满了人类的足迹,从往古到今天,走过了漫长的历史。
回顾人类印在大地上的那些足迹,几乎涵括了历史中的所有场景。大地是我们的立足之地,也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之源。其实,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没有离开过大地,从每一项具体的生产活动到抽象的哲学思考,即使今天我们已经走向太空,但最终服务的仍是脚下的大地。正是如此,以大地为落点,我们看到的不仅有谋求衣食之需的生产行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技术创造,还有交融在历史天空之下的政治、军事。大地上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每一段过往印在大地上,形成一道道色彩斑块,许许多多的斑块构成了大地万花筒。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置身其中的我们,也许面对浩瀚的历史文献、考古发掘的各类器物不觉稀奇,因为那是从儿时即已感知并伴随我们一生的国家文化底蕴,听多了,看多了,就会觉得天经地义,本该如此。岂不知世界上只有四个文明古国,能够将自己国家的文明追溯至一万年前的并不是所有的国家。正是如此,言必称古希腊成为很多西方人的习惯,那也许是希图在文化的光环下获得一些历史的慰藉。历史不能再造,过去没有的就意味着永远不会有;未来却是可创造的,谁也无法预知未来谁将成为世界的主角。面对中国的过往,我们再次摇动大地万花筒,在历史的积淀中提取几种颜色。
在大地万花筒的多元色彩中,我选择了历史地理,并将二十六个专题汇集在《大地中国》中。侯仁之先生告诉我们,历史地理是“昨天、前天的地理”,今天大地上所有的一切都存在“过去时”,无论山川湖泊,还是城市乡村,都在时光的流转中从过去走向现在。
地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不是从来如此,但毫无疑问的是,纳入地理学的知识是最古老的。两百多万年前,人类的远祖立足在大地上,他们寻找食物,选择住所……在所有一切维系生存的活动中,首先获得的是地理知识,山在哪儿,水在哪儿。就这样人们踏出一条条道路,有了原始聚落,有了农业,大地上原本就有的山川湖泊间,又添加了许多属于人类创造的聚落、农田,于是古代地理学就在古埃及人、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古希腊人、中国人、古印度人、波斯人,以及阿拉伯人手中成为体系,此后经历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19世纪,近代地理学终以科学的姿态立于学术之林。
大地上的一切通常归为地理学的研究范畴,而地理学又分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大分支,无论学科如何划分,其真正研究的内容大凡是这样几类地理问题:第一,大地上原本就有的,如山地、河流、湖泊、沙漠、冰川等;第二,由人类创造的地理景观,城市、聚落、道路、工矿、农田等;第三,在人类对于山川地貌应用中产生的地理,落在大地上却并无清楚的标识,政治、军事地理均具有这样的特征;第四,通过人类自身行为而构成的地理现象,最为典型的是社会地理、文化地理。无论哪一类地理问题,均具有无形或有形的空间,它们的形成、发展与变化规律,无疑是大地上最值得关注的现象。
历史地理将地理学的研究拉向过去,这门带着时间与空间双重属性的学科将历史的每一个瞬间落在大地上。收入《大地中国》中的二十六个专题,涉及历史地理各个领域,用不同的视角讲述着大地上的故事。 (原载《天津日报》)
编辑:但堂丹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乐昌兴、伍伟报道:11月25日,经传统保护村落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刘子川、特约记者彭志刚、童金健、通讯员张杰报道:11月8日,第二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
咸宁新闻网讯 特约记者刘建平、通讯员皮江星、付婧烨报道:12日,中国新农村生活体验示范工程正式落户通城。 据了解,中...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刘子川、特约记者彭志刚、童金健、通讯员张杰报道:11月8日,第二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
题:这份“进博答卷”,兑现力重千钧的中国承诺辛识平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一年来,哈萨克斯坦的糖果、果汁、面...
题:世界500强眼中的进博会:不容错失的“中国机遇”新华社记者潘清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科技生活展区里,世界500强、家具及...
题:全球抗疫彰显中国之“义”辛识平疫情如火,命运与共。不会忘记柬埔寨首相洪森“逆行”访华,不会忘记中日韩“风月同天”的...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为最早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最早迎战疫情的国家,中国全民动员...
——携手全球抗疫彰显中国担当②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冲锋陷阵的人值得尊重”。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义文学家,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细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见图,资料图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