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传统文化活在我们的灵魂、习惯、思路以及生活中—— 激活中华元典 赋能现代文明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3-08-07 15:59

“王蒙解读传统文化经典系列”是王蒙近年来解读《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红楼梦》等古代传统典籍的系列图书合集。王蒙以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宏阔的世界文化眼光,对古代典籍进行独特阐发和深入开掘,让古代典籍以生动亲切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对传统典籍的解读,以王蒙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中华文化之精研深钻为基础,他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历史沧桑,联系人生经验,纵横捭阖、谈古论今。此外,书中对古今生活之关系的探讨,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发掘,对今日人生、社会之建议和指导,都体现了鲜明的现实情怀、清醒的价值判断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惟有激活古代典籍,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文化底蕴,方能更好地传承五千年中华文脉精粹,赋能现代文明。

大体上,除非在高等学校,我不喜欢用“国学”一词。因为我不赞成把中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五四新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立或分立起来,更不要说对立起来了。

我认为传统中包括小麦、玉米、棉花、淡巴菰(烟草)也有许多外来元素,而外来文化来到颇有特色的中华,必然发生本土化、大众化与时代化。我体会到,理论掌握了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而群众掌握了理论,就会变成历史的和本土的实践、消化与发展,乃至使原来的理论、文化面目一新。

文化有内在的稳定性、恒久性,又有随时调整消长、与时俱化的活性。

有人说,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屡遭挫折、批判和嘲笑,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很悲惨,甚至有些中国人已经忘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我认为言过其实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面就引用了孔子的话:“礼失而求诸野”。由于东周的动乱与分裂,孔子说,表面上看周礼已经不存在了,已经失落了很多,但是周礼在四野的老百姓当中并没有流失。也就是说,在广大的老百姓当中,仍然保留着古道热肠、仁义道德等古老而美好的人际关系文明。中华民族就是这样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不是说批判一下、骂一下、叹息一下就没了,它不会的。

我还越来越发现,文化传统的载体不仅是各种遗址、废墟、文物与汗牛充栋的典籍,传统文化典籍之重要与力量在于它们还活在我们的人民、乡土、生活方式与集体无意识之中,例如在各种俚语与地方戏、地方曲艺的唱词之中。传统文化活在我们的灵魂、我们的习惯、我们的思路、我们的生活中。

二十多年前,我受到出版界的朋友刘景琳先生鼓舞,开始写《老子的帮助》。我的古汉语、哲学史等知识都不过关,但是刘先生更重视的是我的阅历、经历、敏感、悟性、理解,以及分析与表达的能力。我谈典籍,解读,靠前辈与专家;解释、分析、体悟、讲述、发挥,靠自己的人生经验与精神能为。对于我来说,孔孟老庄荀列也好,古典文学作品也好,都是来自生活,来自人民,来自实践,来自经世致用、应对生活和实践的需要的。好的后人时时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激活典籍,差的后人,越研究考察经典越成了一锅糨糊。李白早就看出来了,他在《嘲鲁儒》中写道:“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连唯美型诗人李贺也说:“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对于传统典籍,第一是激活,第二是优化。譬如老子的智慧。一般的人容易拿自己作参照,要拿自己作参照,他就很容易不满足、很容易生气,他就很容易看不清、看不明白这个事。但是如果拿“道”作参照,情况就会有非常大的不同,就容易把一些事看得开、看得透、解得开。有了对于道的体悟,一切都有了定力,都有了定见,都不慌不忙了。一切都是有规律的,是有法则的,一切都在转化,一切都有希望,也都不必奢望。

古人古语,解释起来那叫“聚讼纷纭”,我只能选择相对最容易为今人理解、被当下受用的说法。我们当然是活在当下。搞好建设,不然我们就会被开除“球籍”(转引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上,所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的讲话);而无视中国的文化传统,就是自绝于人民。

第三是努力联系当下,联系实际。例如古今都有大家大师批评老子讲什么“世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其实联系经验很容易理解。金融界人士告诉我这很好懂:“都说一个股是优选股,大家都去炒,于是泡沫化,于是崩盘,一定的。”

第四是抱着平视的态度、共舞对话的心情。谈孔孟,谈老庄,谈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保持敬畏,保持欣赏,保持共鸣,同时保持客观与科学态度,敢于发挥,敢于联想延伸扩张,敢于发挥时代与自身的优势并有所发展超越优化更新,才能有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例如,说到天道与人道的差异,似应联系农民起义的“替天行道”;说到“天下为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然要联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向往;说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以联系软实力论;而说起“见贤思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不可能不想到改革开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有志于写多多少少打通一点古今四方的读典籍心得,寻觅几千年前的典籍与当今生活接轨的可能性。我立志于在讨论传统文化时保持一些诗文小说式的生动性形象性,特别是生活烟火气。我希望减少人们与古代典籍的距离,使大家都能体会到孔子的亲和准确、孟子的雄辩分明、老子的惊天辩证、庄子的才华横溢、荀子的见多识广、列子的丰盈奥妙,更不用说《红楼梦》的取之不尽。

二十多年来,这方面的劳作,正面反馈超过预计。当然,由于我缺少科班的知识与训练,写这一类书文也会暴露不够谨严的问题,乃至出现露怯、硬伤处,希望通过江苏人民出版社这一次十二本书的再版,通过读者的支持帮助关注,能减少偏差,更上一层哪怕是零点一、零点二层楼。

(原载《北京日报》,作者王蒙)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爱是一种艺术
下一篇: 立秋

相关新闻

  • 图文:情满中秋 感恩教师

    9月8日,咸宁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美食秀”活动中制作月饼。

  • 喜迎元宵节 巧手做花灯

    2月4日,市博物馆举办“我们的节日·元宵节”——张灯结彩闹元宵亲子花灯制作活动, 30余组亲子家庭,齐聚博物馆,共同制作节...

  • 庭院议事会 粽香沁人心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更增强了妇女姐妹们的交流,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党政干部德鉴》,陈良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

  • 万人诵经典共创文明城 咸宁全民阅读活动周启动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王恬报道:9月28日上午, “万人诵经典·共创文明城”2021年咸宁市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暨全民阅读活动...

  • 图文:文化墙污损严重

    时间:4月19日上午地点:市区银泉大道领秀城小区对面人行道现场:一处文化墙污损严重,之前的创文宣传内容已不见踪影,只剩下...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村走进咸安严洲村

    在乡村治理上,要从移风易俗、乡规民约等方面着手,全力营造移风易俗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让文明乡风、优良家风、和谐民...

  • 通城文艺下乡惠及民生

    近年来,马港镇狠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培养,大力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和送文化下乡、进基...

  • 咸宁城区市民“云祭扫”寄哀思

    该社区通过党员志愿者张贴文明祭扫倡议书、入户宣传、张贴宣传条幅、社区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大力宣传文明祭扫,号召社区居民...

  • 家门口感受翰墨飘香

    ”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活动丰富了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寓教于乐中动态传承非遗文化,也有助于培养居民对中华传统...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