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贺春音 通讯员 郑登高
“公园城市”时下成为一个热门词汇。
什么是公园城市?为什么要建公园?公园城市怎么建?
10月16日,咸宁将向全球公布答案,为全球城市面向未来探索可持续发展新形态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0月14—18日,2019年度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268秋季年会在武汉举行,期间专门安排16日在咸宁开展绿色标准技术参观暨公园城市论坛活动,国内外嘉宾现场参观感受咸宁绿色发展和公园城市建设成就,进行公园城市建设专家交流分享。
届时,我市将在公园城市论坛活动上发布湖北省地方标准《公园城市建设指南》,而这一标准即将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首个公园城市建设标准。
专家论证咸宁市制定的《公园城市建设指南》
省市场监管局调研咸宁公园城市建设标准制定工作
市领导调研公园城市建设
公园城市是什么
说起公园城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个个散布在城市中的公园。比如说咸宁的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六潭公园、青龙山公园、龙潭河湿地公园等。
其实,公园城市≠城市+公园,城市公园是城市中一个个绿色孤岛,而公园城市更加注重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共生。
“公园城市,不仅仅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把城市变成大公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光说。
根据《公园城市建设指南》对公园城市的定义,公园城市是以全域公园化的理念指导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统筹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充分体现生态价值、生活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发展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融合的宜居宜学宜养宜业宜游的新型城市。
为什么要建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满足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了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创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光说。
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以生态廊道、生态绿道串联城市社区,推动公共空间与自然生态相融合,引导城市人口、生产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合理布局,呈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公园城市是城市文明的继承创新。注重发扬城市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风格人手,重视地方传统、特点和现代技术、时代精神的结合,让城市发展既延续传统文化精神,又符合时代文明风貌。
公园城市是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注重以改革创新激发城市发展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活力,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各类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构建形成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经济体系。
公园城市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归依。注重以人为核心,引导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全面推广绿色出行、简约生活,推动现代城市生活与节约社会理念相得益彰,让市民静下心来、慢下脚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公园城市咸宁速度
2018年7月4日,我市召开公园城市建设专题会议,正式启动公园城市建设相关工作。
市委书记丁小强在会上要求,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发展与治理。要按照公园城市建设要求,启动公园城市研究和有关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编制全域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规划,形成山水林田湖相连相通、浑然一体的美丽画卷。
2018年8月17日,市委五届四次全会提出,突出 “小巧、精致、灵动”的城市特质,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
作为全省首个启动公园城市建设的城市,咸宁坚持“依山、拥湖、面江、同城”的城市发展理念,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及其城市发展新模式。
随后,我市公园城市建设驶上了快车道。
2018年12月11日,我市召开咸宁市公园城市建设标准研讨会,启动公园城市建设标准研究制定工作。
应邀参加会议的国内著名科研院所专家表示,公园城市建设切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是个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专家认为,咸宁绿色生态本底好,城市规模适中、空间形态好,社会各界对公园城市建设认同度高,前期基础研究工作也很扎实,在某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会后,专家们对咸宁开展了调研,对咸宁城市建设情况和城市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为公园城市建设标准的研究制定作准备。
2019年1月5日,咸宁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决定紧紧围绕加快建成全省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增长极、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形成“133”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加快实现咸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133”中的“1”,指的是“一城引领”,即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
2019年1月25日,市长王远鹤在咸宁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向大会报告时明确提出,落实“133”区域和产业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施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主城区公园城市“十大工程”,启动县市公园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内涵品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019年4月29日,市委书记丁小强,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率领相关部门,专题调研公园城市建设工作。实地调研龙潭河口湿地、龙潭河下游生态修复点、孝子山公园北入口、大洲湖湿地公园、联投环湖绿道、梓湾公园、松鼠部落二期等建设项目,实地督办公园城市支撑性项目进度,现场统筹协调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2019年7月4日,应市市场监管局的邀请,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詹永杰带领标准处等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对咸宁公园城市建设标准制定工作开展调研,并对具体业务进行指导。
2019年9月29日,由咸宁市牵头制定的湖北省地方标准《公园城市建设指南》成果专家评审会在武汉召开,获与会专家一致论证通过。
2019年10月14日,《公园城市建设指南》获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公园城市怎么建
公园城市怎么建?《公园城市建设指南》提出了总体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要体现生态、生活、美学、文化、发展和社会六方面价值;要尊重自然与人文禀赋、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地域和文化特色鲜明、安全开放、全民共享的公园化城市;要体现开放共治、科学高效、和谐稳定。
据了解,我市已设定了公园城市的建设目标:到2025年,市中心城区、县城区公园城市初步建成;到2035年,市域全面完成公园城市的十大重点工程,基本建成长江流域公园城市;到2050年,市域全面建成长江流域公园城市。
咸宁公园城市如何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给记者讲解了具体建设举措。
一是锚固好全域生态本底。加强山体、水体、水源地、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市域生态红线占市域总面积的比例不少于25%,市域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65%;开展生态修复,采取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等生态空间布局,修复被破坏且不能自我恢复的山体、矿山、边坡、水体、植被等,消除黑臭水体,水体岸线自然化率≥80%,自然湿地保存率≥60%,黑臭水体治理率到100%。
二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园体系。打造人、家、城、园(大自然)共生共荣的公园城市形象与格局。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m2,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5.5m2,城镇开发边界内人均风景游憩绿地面积≥10m2。在市域着重开展“985”公园工程建设,即九大森林公园——潜山孝子山森林公园、崇阳桂花森林公园、大幕山自然风景区、凤池山森林公园、太阳山自然风景区、葛仙山自然风景区、药姑山自然风景区、黄袍山自然风景区、黄龙山自然风景区;八大湖泊、湿地公园——向阳湖湿地公园、大洲湖自然保护区、斧头湖西凉湖自然保护区、珍湖湿地公园、陆水湖湿地公园、富水湖湿地公园、青山湿地公园;五大地质公园——太乙洞地质公园、澄水洞地质公园、白云洞地质公园、青山洞地质公园、大泉洞地质公园。
三是营造公园化生活场境。建设公园化社区,适应一老一小的日常生活需求,加强社区共享绿地建设,提高绿地综合使用效率,为居民休闲游憩、健身运动、互动交流等创造美好的共享空间,人均社区共享绿地面积≥1.5㎡;推行街区、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公园化建设,按照“一街一品”的要求,利用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空间建设宽度不少于8米的街道公园带、小游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鼓励临街小区的绿地前置和临街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增加沿街公共活动空间,营造优美、开放、共享的街巷空间环境;保护和修补城市传统生活街区,实施老街小区综合环境整治和公共设施功能改造提升。
四是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生态体育中心、市民之家、大剧院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完善普惠性教育、医疗、养老设施,增加多样性健身休闲空间、快捷便民的商业服务供给,形成布局均衡、服务均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五是保障城市安全环境。编制交通、防洪、地质等各项安全防护规划,以预防为主,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感知等现代化技术在安全防护与管理中的应用,保障城市安全。落实海绵城市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实施城市防灾避险规划,建立防灾避险预警体系和有效的安全防御、疏散体系,开展全民防灾应急教育,结合绿地、广场、体育场等建设避难场所,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应达到100%。
六是塑造特色风貌。保护城市自然山形地貌、山水脉络等完整性;保护自然山水空间格局,体现“小精灵”城市个性与特色,保护和弘扬地域民居、桥梁、牌坊等传统建筑,注重对鄂南地域建筑风貌代表性元素的保存与推广,加强城市出入门户、滨水地区、公园绿地、广场等重要节点视线廊道和风貌管控,加强温泉、永安城区传统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维护,彰显地域风貌特色。
七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转换产业发展动能,构建完善现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全域旅游绿色产业体系,加快际华园、长岛未来城、恒大养生谷、大泉口温泉水镇等文旅康养项目建设,确保绿色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50%。发展“公园+产业”的建设模式,实现产业园区公园化建设,构建产业生态化经济体系;在新城区建设或城市更新中,以公园绿地为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就近规划建设餐饮购物、运动休闲、教育培训、康养、商务等产业设施,促进综合服务业生态产业化。
八是创新公园城市治理体系。把城乡社区作为社会管理服务的基本单元,构建“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体系,促进全域治理、社会协同治理。建立社会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对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停车等社会公共资源进行就近共享、错峰共享、全社会共享,实现全民共享。
总之,未来的咸宁,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加秀美,城市人文更加厚重,既有现代化的气质,又有田园牧歌的韵味,将是一座诗意栖居的生态之城,全域景观的旅游之城,绿色低碳的产业之城,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
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的蓝图已经擘画,“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绕城转、人在画中”的大美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进一步增强。
公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名词解释
I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简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为人们制订国际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提供一种机制。于1947年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ISO负责目前绝大部分领域(包括军工、石油、船舶等垄断行业)的标准化活动。中国于1978年加入ISO,在2008年10月的第31届国际化标准组织大会上,中国正式成为ISO的常任理事国。代表中国参加ISO的国家机构是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
ISO/TC 268:TC是ISO组织下的技术委员会的简称,TC 268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分类代号。ISO/TC 268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简称。公园城市属于ISO/TC 268的标准范围。
“133”区域和产业布局:是指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提出的重大区域和产业布局。“1”是“一城引领”,即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第一个“3”是“三带协同”,即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协同发展;第二个“3”是“三篇文章”,即统筹做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域旅游三篇文章。
公园城市“十大工程”:是指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工程、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工程、全域旅游区(景区、公园)建设工程、公园化特色小镇建设工程、公园化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精准灭荒与五彩咸宁建设工程、百河(湖、库)综合治理工程、全域绿道网建设工程、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绿色产业工程。
生态红线:生态红线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可划分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限。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
蓝绿空间:“蓝”指水体,“绿”指绿地,蓝绿空间指城市水体和绿地的面积。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水润香城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咸宁水利工作综述
下一篇:
崇阳:践行初心使命 助力民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