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专题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最新动态 >> 正文

水润香城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咸宁水利工作综述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19-10-22 08:53

1.jpg

核心提示

七十载治水兴水,七十载山河换颜。70年前,满目疮痍的江河图景仿佛昨日;今天,壮丽多彩的鄂南大地水秀山明。70年来,一代又一代水利人,除水害、兴水利。70年来,一座座水利工程从无到有、巍然屹立,一个个水利项目拔地而起、润泽山川,一条条河流清澈见底、欢快流淌,一股股清泉进村入户、润泽万家。

伴水而居、因水而兴、因水而美,鄂南大地,处处呈现水润香城的盛世景观。

科学治水保安澜

“治国必先治水”,咸宁发展史就是一部水旱灾害防御史。咸宁既有长江上游及湖南“四水”的来洪,又是湖北三大暴雨中心之一,自古以来,江河洪水泛滥,水旱灾害频发。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前,全市只有1座小型水库、万余处小塘小堰及其它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大江大河仅有四邑公堤及沿江一些民垸民堤。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咸宁人民艰苦奋斗,大兴水利,累计修缮长江堤防146.788公里,沿江涵闸32处;修建中小河堤583公里、修筑内湖围堤310公里;兴建水库556座,总库容约20.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约12.3亿立方米;建设大、中、小型灌区520处,兴建改造塘堰4万多处,固定排灌泵站1896处,水电站187处,建成规模和集中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797处。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发电、供水等五大水利工程体系。但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多数堤防低矮残破、千疮百孔,防洪标准较低。

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投入资金10多亿元,经6年大建设,105公里长江干堤不仅成为咸宁人民的坚固防洪屏障,还成为长江一道亮丽风景线,2000年到2019年汛期险情发生处数不及98年险情处数的20%,防洪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全市556座水库全部得到除险加固,完成32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及10个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工程,治理河道436公里。

2016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水利补短板,总投资5.27亿的黄盖湖防洪治理工程、投资2.79亿元的斧头湖流域湖堤加固工程正在施工,总投资1.32亿元的余码头二站外排能力建设工程已于2019年汛期投入使用,以及陆水富水干流治理等大批谋划多年、人民群众翘首以盼的重大水利项目一一得到实施。据统计,近20年来,我市共争取中央和省级水利项目1577个、资金95亿元,地方政府和社会筹资300多亿元投入水利建设。真金白银的投入建成了坚固的“水上长城”,是防汛的坚强盾牌,有效防御了1998年、1999年、2002年、2016年特大洪水和2010、2011年严重内涝,同时还战胜了2000、2001、2013、2019年大旱,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防洪抗旱减灾效益超千亿元,近四年还取得了防汛减灾零伤亡的巨大胜利,为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水利部和省水利厅高度肯定,市政府予以通令嘉奖。

可以自豪地说,如今,我市江河湖库防洪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较安全水平,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保障。面对水旱灾害,人们更显自信和从容。

农田水利促丰收

新中国成立前,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脆弱,水利工程数量少而且破败失修,境内无完整灌区,灌排能力严重不足,粮食生产能力低下,大部分农田只能靠人力提灌或者望天收。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建国以来,全市共建成大、中、小型灌区520处,其中万亩以上灌区31处,30万亩以上灌区2处,总灌溉面积180万亩。其中,陆水灌区、三湖连江灌区两个大型灌区先后开展了五期项目建设,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4.68亿元;咸安区南川灌区等10个中型灌区完成一轮节水配套改建设,总投资1.47亿元,疏挖衬砌渠道149.96公里,新建改造渠系建筑物435座。

1998年以来,全市6个县市区完成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现代农业省级重点县项目、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河塘清淤专项工程等各类小农水项目66个,总投资8.68亿元。全市共建各类灌排泵站1896处,其中大型泵站2处,涵闸277处。全市共建有塘堰4万余处,蓄水量1.9亿立方米。

如同毛细血管,一条条水渠、一个个涵闸泵站遍布鄂南大地,滋养9861平方公里的土地。鄂南大地,处处鱼米飘香,一派江南丰收景象。

一组数据对照出我市灌区和农田水利的惊人成就。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44.14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180万亩。

———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28.46万吨增加到目前的99万吨左右。

仓廪实而天下安。不断发展的农田灌溉事业,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经济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全饮水谋福祉

日前,在咸安区高桥镇水厂,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日常管护工作。轰鸣的机器声中,一旁静静流淌的高桥河水被抽至水池,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程序后,清冽的自来水再由增压泵送往全镇。

这是我市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一个缩影。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供水设施匮乏,大部分农村群众直接饮用坑塘水、涝坝水。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头等大事来抓,有效改善农民群众的用水条件和生活水平,全市226万农村群众逐渐告别了肩挑手提的历史,喝上了自来水,从“喝水难”到“有水喝”的难题已基本解决。

我市农村总人口223.94万人,“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市在农村饮水方面累计完成投资7.31亿元,共建规模供水工程61处,小型集中农村供水工程1736处,分散工程4.2万余处,共解决226.82万人的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在“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资金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大背景下,2016-2018年全市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8566万元、债券资金8656万元,解决了7.4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和改善19.28万农村居民用水条件。2019年全市又共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8126万元,年底前可改善30.46万农村居民用水条件。

一滴饮水践初心。2018年,市委市政府将“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作”纳入“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2019年,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将整治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全市三大整改问题之一,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领衔主抓。当前全市水利系统将农村饮水作为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在建设四个农村水厂,并通过管网延伸等方式,通过三个月努力,使全市农村饮水从较低水平提高到中等水平。

从水井时代到自来水时代,从“扁担挑水”到“水龙头一拧”,乡村生产、生活方式迎来质变,无数群众梦想成真,使老百姓用水无虞,切实享受到水之利。

河湖竞秀美生态

秋日的西凉湖,上万亩野荷花遮天映日,泛舟湖上,水天一色,群鸟翔集,低头看湖水清澈见底,水草中鱼虾出没,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不止是西凉湖,近年来,伴随着《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实施,咸宁湖泊保护工作备受瞩目,其效果也是日渐明显。我市先后完成了“一湖一勘”和湖泊保护规划,累计拆除湖泊区域养殖珍珠面积1.3万余亩,拆除斧头湖、西凉湖、黄盖湖等湖泊围栏围网养殖面积18.46万余亩。2018年启动湖泊确权划界与勘界立桩工作,已设立界桩1839个,斧头湖黄沙湾渔场、市直伯凉湖和赤壁市黄盖湖退垸还湖面积2.05万亩。投资2300万元,在湖泊水域开展增殖放流40场次,投放青鱼、草鱼、贝类等4.15亿余尾。

2017年3月16日,咸宁市正式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河湖库长工作实施意见》,全市上下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强力推进河湖库长制工作。市县乡三级1764名河湖库长上岗履职,全市落实巡查员保洁员3014人,全市上下深入落实省河湖长1号令和2号令,持续开展碧水保卫战 “清流行动”、“清四乱”等专项行动,致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清四乱”问题297处。随着河湖库长制工作深入人心,香城泉都,河湖焕颜,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同时,通过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我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376.36平方公里。

如今,节水亲水爱水护水的氛围也日益浓厚。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各级各部门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狠抓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湖执法监管,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宜居环境。同时,结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硬杠杠,我市严格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地生根。管水、治水、兴水的路上,咸宁水利人始终砥砺前行。2018年我市成功荣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自然”的水生态美景在鄂南大地处处绽放。

党建引领谱新篇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近年来,咸宁市水利系统扎实推进“强党建”工程,落实主体责任,突出政治思想引领,激发精神动力,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党建引擎作用,形成机关党建与水利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良好机制,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通过抓住管党责任这个“牛鼻子”,全市水利系统党建工作责任不断压实,党组抓、书记抓、领导干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同时,该局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出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品牌。拓宽平台 “学”,把课堂搬到水利工程一线,组织干部职工到簰洲98抗洪烈士陵园、长江98险工险段、长江防汛前线、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工程施工现场学习,推动党员干部思想大解放,政治大提升;树立标杆 “评”,通过“最美水利人”、“十佳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树立学习典范,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热情;创新方式 “讲”,通过书记带头讲、外请专家讲、党员自己讲,打造“讲”的品牌。

秉承“献身、负责、求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新时代水利精神,一代代水利人前赴后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全省抗洪集体一等功、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红旗党支部等一百多个荣誉承载了水利人无数荣光与梦想。

70年峥嵘岁月,70年辉煌铸就。新时代、新征程,咸宁水利人将牢记“十六字”治水方针,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咸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续写水利事业崭新的篇章!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敖琼提供)


编辑:hefan

上一篇: 打造一流城市运营商 助推咸宁高质量发展 ——咸宁城发集团跨越发展掠影
下一篇: 公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