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丽娅 特约记者 汪佳
从车祸致残到做电商一年网销农产品2200多万元,崇阳青年汪志辉实现了人生的逆转。改变他命运的推手,来自另一位残疾人——有着“无臂斗士”之称的刘细谷。
多年来,刘细谷身残志坚,以残助残,用大爱回报社会。作为崇阳县残疾人互助志愿者协会会长,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残疾人自食其力,逐步实现人生价值,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身残志坚,实现人生价值
“我没有双臂,但我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为那些跟我一样的残疾人‘插上翅膀’,帮他们圆梦!”刘细谷说。
刘细谷1964年出生于白霓镇大塘村乌土山,9岁时因意外触电致残而失去双臂,生活难以自理。但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学会了种种“脚艺”:
先自立,学会用脚穿衣、吃饭、做饭、补衣裳等;再自强,用脚读书、写字、干农活、做木工,放电影。
他不仅能做到自己制作家具,而且还帮村民义务修理农具;为了活跃乡村文化生活,他咬牙磨练用脚学习放电影,经过半年努力,终于能用残肩担着机具,跑遍全县12个乡镇300多个村庄,为群众放映电影2123场,免费放映185场。
放电影之外,他购买来6860册图书,在家里办起“细谷家庭文化室”,免费向社会开放。40多年来,文化室义务接待读者30多万人次,先后有18名青年通过在文化室自学,考上了大学。村里文化氛围的改变,甚至间接挽救了12名失足青年。在长期的坚持自学中,刘细谷自身的文化程度也得到提高。2003年,他萌发了要把自己这段不平凡的经历写出来的念头。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他用脚写好50多万字草稿,又一字一字用脚誊写到电脑上。
后来,《我用双脚写人生》一书正式出版,荣获咸宁市首届“香城泉都文艺奖”文学奖特别奖,也成为激励无数残疾人的励志读本。卖书所得10万余元,他全部捐出来为丁东海、薛丙文等60多位下肢瘫痪的残疾人购买轮椅,帮助他们“走”出家门。
抱团聚势,帮扶弱势群体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帮助更多的困难残疾人,2010年4月,刘细谷发起成立了“崇阳县残疾人互助志愿者协会”。同时,在全县各乡镇设立了12支服务分队,形成从县服务队、乡镇分队到村级专委“点对点 人对人”的联系、指导、服务平台,让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和家人。
协会成立后备受社会关注和支持,相继得到各级政府、各级残联和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达80余万元,会员由最初的18名发展到了316名。
“早在30多年前,我看到两位下肢瘫痪的残疾人靠两条小板凳在路上挪动行走、别人一步他们十步的艰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时我就暗地里下决心,一旦自己有能力,一定要为这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捐赠轮椅代步……”
2022年底,刘细谷受邀去深圳参加一个慈善晚宴。他讲述了心中那个未了的“微心愿”,感动了在场的爱心人士刘会会。刘会会女士承诺,愿意个人捐款21万元,助力圆梦行动。
从深圳回来后,刘细谷正式启动了“圆梦行动”。协会用多方筹措到的24万余元善款,购买了116台电动轮椅,经过前期申报、入户摸排等程序,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分批次赠送给全县12个乡镇的116名困难双下肢残疾人,助力他们圆梦出行。
爱心传递,点亮他人心灯
送出去的是轮椅,收获的是受助者对生活重燃的信心:
港口乡畈上村二组汪忠星,二十多年前因车祸失去双腿和唯一的孩子。在协会的帮助和影响下,萌发了当“轮椅木匠”的念头。然而,汪忠星做出的小圆凳却遭遇了卖不出去的困难。
得知情况后,十多名协会会员冒雨赶到他家购买了20多件木器产品,并将他坐在轮椅上做木工的视频发在抖音上,得到了更多爱心人士的关怀和帮助,纷纷购买他的小圆凳。
得知汪忠星加工木器的旧刨床已老化到不能使用,刘细谷争取多个基金会的支持,筹款4137元,为他购买了一台新式多功能木工刨床。互助协会还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支持下发起筹款,由县里14家爱心单位捐赠了26000元善款,为汪忠星购买了助残代步车。
度过困难的汪忠星如今由受助者成为助人者。村里农忙时,他经常帮助邻居带孩子;村道受损了,他坐在轮椅上想尽办法修路;他还带头捐款支持灾区和暖冬行动。
90后小伙龙雨才几个月大时就被诊断为脑瘫,四肢和身体严重变形。爱心人士捐赠轮椅时,协会给龙雨也安排了一辆,还鼓励他参加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这点燃了龙雨心中自立自强的火苗:“我不能成为一个废人!”
尽管手脚不便,龙雨还是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努力,学会了编织花篮的手艺,开启了“编织人生”。“基本上两三天做一个大的,一天做一个小的,有时候还自己‘开’着轮椅到镇上去卖。”龙雨说,如今他还积极参加村湾大小事务,当起了村民们的“信息传递员”。
陈明亮是爱心志愿者协会的服务队队长,一家有三个残疾人的他,也曾是帮扶对象。“他们帮助我,给我送米送油,后来我自己有一点点钱,就跟着他们加入组织,去帮助别人,尤其是那些残疾人。”陈明亮说。
十几年来,刘细谷和他所在的志愿者协会先后开展爱心活动500多次,为80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帮扶,帮助一批有梦想、肯努力、能吃苦的残疾人在社会上绽放出别样光彩。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水痴”老人刘卫国
下一篇:
荆楚楷模李月荣 柔肩担重任 撑起“半边天”
○陈希子俗话说得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思想的深刻性,是我们获得人生价值最锋利的武器,如干将莫邪之剑,吹毛断发,削...
据了解,嘉鱼县女青年创业协会是以促进女性创业、就业、人生价值体现来带动女性产业的发展,探索出女性创业的特色发展之路,搭建...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恬其实关注和阅读《时间简史》这本书,是一种从众心理的推动。一个周末读完了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希子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谭秋梅一位小镇里的文化站站长,为了自己热爱的文化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坚守...
首期节目《扶贫路上》,讲述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让我从片子里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英雄,深受感动。短短一期节目塑造的...
“小家庭是社会的一份子,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好,把子女教育好,整个城市的文明素养也就提高了。
10月 14-15日,咸宁市第三届运动会残疾人组比赛圆满落幕。叶康乐同学的出色表现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更为师生树立了榜样,也...
他先用脚将衣服上的扣子扣好,再用脚、嘴配合将衣服往身上套,用脚挤牙膏、刷牙、洗脸,接下来是用脚洗米做早饭……20多分钟...
他先用脚将衣服上的扣子扣好,再用脚、嘴配合将衣服往身上套,用脚挤牙膏、刷牙、洗脸,接下来是用脚洗米做早饭……20多分钟...
崇阳县白霓镇大塘村村民刘细谷,年幼时不慎触电痛失双臂,他凭着自立自强、顽强拼搏的精神,用双脚谱写着不凡的人生。为了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