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从今日起,本报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围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讲述小康故事,聚焦全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行动和成效,践行“四力”要求,贴近火热生活、走进群众心坎,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做到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鼓劲加油。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是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工程。本报记者实地踏访全市各地易迁集中安置点,推出《探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系列报道,作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的开篇,敬请关注。
易迁档案:汀泗桥镇大坪村地处汀泗、马桥、桂花三镇交界,区位偏远,山高路远,道路崎岖,缺水少田,曾经是重点贫困村。大坪村八角坵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位于大坪村11组,始建于2016年11月,次年10月完工,总投资330万元,建筑面积1475平方米,目前已入住9户村民。
6月28日,记者来到咸安区汀泗桥镇大坪村,虽然通上了崭新的通村公路,但一路的崎岖盘旋仍旧险象环生。因为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峰林丛生,高低不平,全村537户人家被切割成诸多散居点,星罗棋布,难以聚居。
大坪村八角坵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就在通村公路干道一侧。因为距离安置点仅一路之隔的竹制品厂安排放假,记者得以见到在家休憩的村民们。
入住此地一年多的张早喜夫妇正倚着家门口的小凳小憩,看着新建的小洋楼白墙黛瓦,房门口鲜花丛生,张早喜忽然不自觉“噗嗤”笑出了声。
“太幸福了,以前从来都不敢想像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在搬来安置点以前,张早喜一家住在远处的山沟里面,偏僻而闭塞,因为丈夫手部有残疾,加之住得实在太偏僻,夫妻二人只能在陡峭的山坡上种菜,且仅能勉强糊口。
前年,那老泥瓦房因年久失修垮塌,他们一家子便只能寄居于亲戚家的堂屋中。咸安区人大办驻大坪村扶贫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为这家人安排易地扶贫搬迁事宜。
当住进了一百多平的三室一厅,张早喜家的日子就翻开了新篇章。
作为大坪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资源,咸安区人大办决定从这方面做文章——争取来210万元扶贫资金,建起一家竹加工厂,并请来浙江老板何成卫带资入股,负责经营管理。在这家年加工量达7000吨的工厂,搬运、切割、拉丝、烘烤、晾晒……流水线上每一个程序,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八角坵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恰到好处地就近提供了人力,加工厂21名工人当中,13人是安置点的贫困户,其中张早喜夫妇负责数竹签、晒竹签这类活儿。
“平日里,安置点总是一片金黄色,铺满了待晾晒的竹签或半成品。”村支书晏海辉说,因为竹加工厂经营状况极好,产业链条上群众腰包都鼓了起来,村集体收入从0元跨越至14万元,安置点贫困户务工收入每月至少能达到3000元。
“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啦。”张早喜扳着手指冲记者细数家中大小事:儿子经扶贫工作队介绍,外出务工;自己也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成了拿薪水的“上班族”;孙子享受着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就连曾早早离家的儿媳妇,回家看望的频次也多了起来。
接下来,张早喜打算再攒一些钱,把新房装修得更好,让一家人住得更舒服。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文谨 特约记者 李星 通讯员 董静)
编辑:hushaopeng
8月25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中央媒体采访团成员在采访新老两代村医代表。”采访中, 《中国青年报》记者朱...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从今天(7月2日)开始, 《...
开栏的话:“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连日来,新华社记者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火热的生活,记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针对特困人员、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
本报评论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来了挑战,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需要我们一鼓作气、乘势而...
让人们脸上绽放幸福笑容——从“社会更加和谐”品味我们的小康生活新华社记者刘奕湛、陈国洲、王君宝、丁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
习近平总书记十几次到民族地区调研,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国北疆、西南边陲,亲眼见证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
“通过努力找到自信”唐根根的家在孝昌县邹岗镇林场新村,父亲长期生病,无法干重体力活,母亲何华云靠养羊支撑一家人生活。...
“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不仅有黄花,还有宁夏肉牛、黑龙江蓝莓、河...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朱哲、通讯员程懿君报道:昨日,市委代理书记李建明到通城县就经济社会发展、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