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龙华
阅读提要
6月21日,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了《中共湖北省委常委会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报告对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全面部署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卫体系建设一年来的工作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与梳理。这一年,疾控和公卫体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邀请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整体谋划“四梁八柱”
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涂远超认为,一年来,我省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等重要指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政治检验,将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湖北样板”作为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民生要事、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项目,确保取得扎扎实实成效。
全省加强统筹谋划,坚持医防结合、平战结合、应急与谋远结合、强基与提能结合,围绕《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制定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等5个配套文件,构建完善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四梁八柱”。
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专题会议、省委深改委会议多次进行系统研究部署,压紧压实责任。成立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将《意见》细化分解为189项重点工作,实行“一周一调度、半月一推进、一月一汇报、双月一通报、半年一评估”,做到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常态化督查。
提升公卫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截至6月20日,全省累计开展核酸检测5694万人次,新冠疫苗接种4770万剂次;2020年5月18日以来,全省已连续13个月无新增本土病例。
涂远超介绍,为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我省系统梳理和总结在抗疫斗争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组建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各级公共卫生应急委员会,巩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分级负责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
健全监测预警机制。着力改进不明原因疾病、聚集性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预警机制,整合相关部门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卫生健康、海关、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机场、车站、医疗机构等多场所覆盖,网络直报、药品销售、科研发现等多渠道报告的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网络,形成数据信息闭环。
提升专业防控能力。大力提升检测能力,由404家实验室机构组成的检测网络全面建成,全省每个县(市、区)至少有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启动建设中医药应急救治项目239个,构建全方位梯次战略科技创新体系,大健康产业领域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6个、省级创新平台近200个,3批48个省级应急攻关项目全面启动。
健全院前急救系统。出台急救中心、急救站建设标准和救护车辆、车载设备配置标准,规划建立独立急救中心99个、急救站1061个,已分别建成48个、560个。省市县乡四级院前急救网络不断完善,各市(州)中心城区“10分钟急救圈”、县(市)“30分钟急救圈”加快形成。
强化基层,加快推进公卫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公卫体系建设,亟待补齐基层短板。涂远超介绍,一年来,我省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扩容和均衡布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守门人”作用。
截至目前,我省15个百万人口县市和经济百强县三甲医院已增加到5家。我省拿出1万名事业编制补强基层医疗卫生岗位,通过免费定向培养、面向社会招聘、乡镇卫生院派驻巡诊等方式,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已有3600余名大学生村医上岗,在校就读5600余名。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截至5月,全省共组建医共体486个,其中县域医共体125个,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切实改善基层硬件条件,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配备数字化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彩超等。开展防治心脑血管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等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攻坚行动,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
同时,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基础。实施青年志愿服务“社区计划”,推动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乡社区协同联动,增强基层应急力量。整合卫生健康、公安、通信管理等多方资源,建立省市县三级精细化流行病学调查队伍信息库,截至5月,全省共有流调队伍1831支、8720人。
筑牢公卫应急体系“硬支撑”
实施公卫体系补短板工程是筑牢公卫应急体系“硬支撑”。一年来,我省围绕加强疾控、医疗救治、基层防控、院前急救四大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大力谋划补短板项目,截至5月,已开工1225个、规划总投资1420亿元。其中,谋划抗疫特别国债支持项目1058个、规划总投资1277亿元,已开工1015个,开工率96%。
高标准建设“一中心四基地”。同济医院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和武汉、襄阳、宜昌、黄冈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均已开工。目前,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应急救援物资保障储存基地已投入使用,战时远程指挥中心硬件建设基本完工;鄂东(黄冈)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主体结构已封顶。
立足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平战快速转化需要,从2020年4月起,分批对全省需改扩建的177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发热门诊、49家定点医院进行改造升级,目前已全部改造到位。按照“三区两通道”、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的标准,为全省1464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发热门诊(诊室)1367个,预计今年底可全部完成。
切实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大力推进国家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等2个中心、襄阳等3个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黄石等7个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建立医疗物资生产保供企业监测调度平台,确定6家骨干医药流通企业承担省级重要药品及医用防护物资的储备、调配任务,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加大疫苗生产保供力度,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一期车间投入规模化生产,年产能1亿剂次;二期扩产项目仅用86天建成投产,设计年产能10亿剂次,预计今年可生产6亿剂次。
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
据介绍,我省医防一体的管理体制日趋健全。截至5月,省级和9个市州卫生健康委已设立公共卫生总师;省级和15个市州疾控中心主要负责同志由同级卫健部门领导班子副职兼任;4个市州已聘任首席公共卫生专家。
创新医防融合机制。加强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日常指导督导,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设置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将疾控工作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等级评审体系。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省疾控中心及武汉、襄阳、宜昌等地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前急救机构开展“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管理”试点。全面落实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补助政策和离岗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助政策。
培育壮大大健康产业。聚焦抗病毒药物联合攻关、高端医疗装备进口替代、中医药振兴发展等10项重点任务,加快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生物产业基地及特色园区建设,以光谷生物城为龙头,以宜昌、荆门等9个区域性生物产业园为支撑的“1+9”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积极创建国家防护物资创新示范生产基地。深入实施荆楚道地药材“一县一品”计划,产业综合效益居全国第一方阵。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精准诊疗技术、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新兴产业,新获批国家一类新药4个,形成了武当山道家养生文化游等八大知名品牌,全省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编辑: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念通讯员张清华姚国薇8月26日-28日,全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举办。隔离有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
应勇主持召开医疗专家座谈会汲取经验教训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体系能力建设5月1日下午,省委书记应勇...
4月15日,武汉市委国安办举办“点亮2020争做公共卫生安全守护者”系列线上宣传教育活动,倡议共同守护公共卫生安全,切实增强...
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吴锦省人大代表、黄石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克立省人大代表、谷城县委副书记、县长龙传华省政协...
20日,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华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
4月8日,全省爱国卫生工作视频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和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
摒除卫生陋习,不让“小节”毁了“大健康”新华社记者高健钧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警醒人们必须讲个人卫生、保持公共卫生。平日...
咸宁网讯记者刘珊珊、通讯员吴雷报道:“这个体检车能让我们老年人在家门口进行身体检查,不用来回跑到县里医院去,真是方便!...
4月15日是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学校工作实际,组织北京高校以总体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