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2021年4月29日,总书记指出:“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2022年是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收官之年,将兑现建成中国空间站的庄严承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围绕建造中国空间站若干热点问题,求是网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光学舱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同志。
2021年6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和核心舱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亲切通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左图)、岳月伟 摄(右图)(拼版照片)
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
求是网:首先,请简要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及其背景。
张柏楠: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开始起步。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航天飞机和苏联“礼炮”轨道站的带动下,载人航天成为航天活动的重点和国家实力的标志,我国将载人航天领域列入《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开始中国空间站的论证工作。1992年,党中央科学决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确立以载人飞船起步,以空间站为目标,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发射一艘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载人航天工程体系;第二步在飞船工程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开展有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开展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
图为张柏楠在接受采访。
求是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前两步的完成情况怎样?
张柏楠:按照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前两步已经完成。第一步——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飞船,在1999年至2002年间,通过4次无人飞行试验,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为载人飞行奠定了技术基础。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突破载人天地往返技术,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3个具备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的国家。通过第一步,我国独立自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载人航天工程体系。
图为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第二步任务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制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突破出舱活动技术;研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以及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突破交会对接技术。2013年6月11日至26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乘坐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和组合体飞行,完成了我国载人飞船的首次应用性飞行,期间开展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极大提高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社会效益。
2021年10月1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翟志刚(中)、王亚平(右)、叶光富(左)向全国人民挥手致意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田定宇 摄
第二阶段:研制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中期驻留、货运飞船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先后进行3次交会对接和3次推进剂补加,突破了推进剂补加技术。第二步任务完成后,我国较全面地掌握了空间站建设所需的关键技术。
图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自主交会对接示意图。
二、今年将完成我国载人航天的第三步建造空间站
求是网:请重点介绍一下建造空间站的重大意义。
张柏楠:2021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通话时指出:“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建造空间站的重大意义。
图为中国空间站示意图。
中国空间站以建成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为目标,将为我国和全球的科学家提供先进的空间科学技术研究和实验平台,有望在物理学、天文学、材料、生物等科学领域,以及信息、航天等技术领域获取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和重大战略意义的应用成果。2022年恰逢党的二十大召开、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收官,全面完成空间站建造任务,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必将成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典范之一。
求是网:2021年以来,空间站建造的进展情况如何?
张柏楠:我国载人空间站的任务,是建造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长期在轨可靠运行的载人空间站。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第一个舱段——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开始了空间站的新征程。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将中国空间站第一个乘组送往太空,执行了两次出舱活动、全面检验了再生生保的技术和能力,圆满完成了空间站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2021年9月20日,发射了天舟三号货运飞船,2021年10月16日,搭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目前空间站第二个乘组已完成了两次出舱任务,飞行时间已经超过4个月,正在创造中国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的纪录。
图为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
求是网:今年,中国空间站将执行哪些任务?
张柏楠: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实施6次发射任务,全面建成以天和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和梦天实验舱为平台、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收官。
今年,我们将先后发射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转位、组装,形成三舱组合体,构成中国空间站的基本结构,完成空间站的建造。将实现我国4个首次:首次6个航天器组合飞行,首次年发射6艘航天器,首次航天员驻留达6个月,首次2个乘组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
图为天和核心舱地面研制场景。
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密码
求是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张柏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为重要的,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立项之初,党中央立足国情,没有被国际上航天飞机的热潮所影响,而是确定以飞船起步的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载人航天工程,每当载人航天执行重要飞行任务,总书记都殷殷嘱托,多次接见参研参试代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大家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2021年4月29日,总书记明确指出:“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你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制度优势和重要体制优势。全国人民的支持,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图为天和核心舱研制团队合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不竭动力。中国载人航天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瞄准载人航天技术前沿,勇于创新,小步快跑,自主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核心关键技术,不断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也培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2021年,载人航天精神被纳入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载人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几代航天科研工作者的精神丰碑。载人航天精神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特别”二字,这一团队总是能在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展现出特别的精神,特别出色地完成任务。
求是网:谢谢接受采访。
编辑:yangweijie
上一篇:
全国政协委员严纯华:打造西部高等教育战略支点十分必要
下一篇:
全国政协委员王静:牢记总书记嘱托 为中国粮当好质量安全把关人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自启动以来一直都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进行的。党中央对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作出一系列决策和...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在线版及埃隆·马斯克社交账号最新消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计划开始建造“浮动太空港”,可为其...
火箭军某旅旅长周勇坤——按下备战打仗“快进键”■解放军报记者王卫东林飞特约记者李永飞人物简介:周勇坤,男,汉族,火箭...
火箭军某旅旅长周勇坤——按下备战打仗“快进键”■解放军报记者王卫东林飞特约记者李永飞人物简介︰ 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
地球上人类又迎来新的一年,就在2021年新年过后约一个月, 3个无人探测器将驶入火星轨道附近。火星上的聚会日环食中国首次火...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将在7月至8月择机发射天问之旅,近了7月来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进入发射窗口期。火星探...
在神舟五号飞船研制过程中,为确保航天员安全,时任飞船副总设计师的张柏楠带队,搭“试验田”,用“铁锅炒黄沙”,模拟出最...
《空间站简史》这本书,收集500余幅震撼的照片、手稿、漫画、设计图纸等图片,直观清晰地展现空间站的发展历史,看后会让人明...
海洋一号C、D卫星星座模拟图6月11日,海洋一号D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回顾过去18载,从...
一起向未来, “双奥”正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列车加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