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22专题 >> 纪录小康工程 咸宁平台 >> 统计数据 >> 正文

2011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咸宁市人民政府 时间:2012-03-31 10:09

  2011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和特大自然灾害侵袭的严峻考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时俱进,狠抓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强力推进鄂南经济强市战略,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652.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118.8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309.25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224.05亿元,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9.4:45.7:34.9发展到18.2:47.4:34.4,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6452元,比上年增加5323元,增长25.2%。

  物价水平得到有效调控。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5.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最快,达11.9%;衣着价格上涨较快,达6.7%。从主要月份价格水平来看,12月上涨5.1%,低于3月的5.6%、6月的7.3%、9月的6.4%,总体趋势前高后低,物价水平得到有效调控。

  全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上涨18.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PPI)上涨11.3%;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指数上涨10.0%。

  就业状况持续改善。2011年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47.19万人,比上年增加0.5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2%,比上年下降0.26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705人。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49.88万人,其中在省外打工31.21万人。

  市场主体发展加快。2011年,全市共登记市场主体93712户,增长22.1%。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5908户,增长20.6%。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709户,增长25.9%;个体工商业户24199户,增长20.2%。

  财政收支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51.51亿元,增长30.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56亿元,增长32.5 %。其中,税收收入24.26亿元,增长38.2%。

  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22.86亿元,增长29.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8.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9.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2.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69.2%,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4.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49.5%。

  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提高2.8个百分点,达到68.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达到5.5%。

  二、农业

  2011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196.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实现产值104.49亿元、8.42亿元、51.67亿元、29.91亿元、1.69亿元。年末全市耕地总资源194.29千公顷。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65.61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1.86:1。

  农产品种植面积保持稳定。2011年,粮食种植面积207.4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97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6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3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0.3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45千公顷。

  主要农产品产量较快增长。2011年,粮食产量100.67万吨,比上年增长3.8%;棉花产量3605吨,比上年增长26.0%;油料产量9.26万吨,比上年增长10.4% ;蔬菜产量208万吨,比上年增长2.5%;牲猪出栏量202.74万头,比上年增长3.7% ;家禽出笼量3930.83万只,比上年增长2.3% ;水产品产量20.23万吨,比上年增长3.7% 。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9.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3%。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10.89亿元,增长26.0%;重工业增加值168.45亿元,增长26.5%。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全市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85.81亿元,占GDP比重达43.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0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59家。

  企业效益显著提高。2011年,全市规模以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20.54%,比上年上升52.24个百分点;利税总额94.96亿元,比上年增长90.2%;工业产销率97.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2011年年末全市共有省级开发区8家,开发区实际开发面积64.02平方公里,比上年扩大5.29平方公里;进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9家,比上年增加5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8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6%。

  2011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65.99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3.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

  四、交通、邮电

  交通事业蒸蒸日上。2011年,全年公路通车里程1.32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达1.12万公里。行政村公路畅通率100%。

  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41.1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1%;公路旅客周转量32.8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7.6%。

  2011年全市交通运输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杭瑞高速咸宁段提前一年建成通车,结束了南三县无高速公路通达的历史;武咸快速通道、武咸城际铁路、咸通高速、咸黄高速、通界高速正在紧张施工;武汉至咸宁天然气管网逐步推进至各县市区。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咸宁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87693辆,比上年末增长14.5%,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71632辆,增长15.5%。民用轿车拥有量52035辆,比上年末增长26.2%,其中私人轿车拥有量42808辆,增长29.9%。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2011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68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8.55亿元。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45.6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8.38万户,宽带用户37.73万户。

  五、金融、保险

  金融市场扩大。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6.31亿元,比年初增加102.93亿元,增长23.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73.32亿元,比年初增加49.05亿元,增长21.9%。其中,短期贷款78.64亿元,增加4.98亿元;中长期贷款189.03亿元,增加41.97亿元。

  全市新增咸安农村商业银行、赤壁农村商业银行等2家商业银行机构,总数达到14家。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市保险行业19家机构共实现保费收入1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19亿元,增长18.9%;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11.74亿元,增长16.1%。

  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47亿元,比上年下降25.9%,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1.85亿元,增长20.3%;人身险公司赔付0.62亿元,下降65.4%。

  六、科技、教育

  科技水平不断进步。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06件,比上年增长21.7%;有307件专利获得授权,比上年增长30.1%。

  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2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18%,比上年提高了0.85个百分点。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小学在校学生24.83万人,毕业生3.09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7.00万人,毕业生6.66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4.03万人,毕业生1.20万人。

  2011年高考报名数22500人,录取数18095人,录取率达80.4%,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七、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事业呈现繁荣景象。2011年,咸宁文化事业不断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精品,新创了《梦寻咸宁》、《白云深处》、《千古风流》、《隽水天城》、《千桥流水桂花香》等优秀作品。崇阳提琴戏《磨坊泣血》荣获2011年全省地方戏曲一等奖。咸安和崇阳分别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汀泗桥镇和羊楼洞村获评中国文化名镇(村)。

  全市共有艺术事业机构9个,博物馆7个,文化馆(群艺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馆藏图书67.91万册。

  全市广播覆盖率94.9%,电视覆盖率96.1%。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我市运动员龚凡在2011年8月举行的亚洲青年武术锦标赛中获得太极拳冠军;我市代表队在2011年全省跆拳道比赛中获4金3银5铜,1个个人精英奖,并获道德风尚奖。

  卫生医疗条件逐步改善。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8772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3.13张;卫生技术人员1179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4690人;注册护师、护士3988人。

  八、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3.13亿元,比上年增长40.9%。固定资产投资额549.69亿元,比上年增长41.3。按产业分,一、二、三产业分别投资31.77亿元、265.48亿元、252.44亿元,分别增长62.3%、53.7%、28.3%;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115.13亿元,增长37.3%;集体经济投资130.92亿元,增长69.2%;城乡私营个体投资140.86亿元,增长34.2%;其他经济投资136.22亿元,增长69.2%。

  全市施工项目个数1624个,比上年增长44.5%。其中新开工1269个,比上年增长49.6%。

  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加大。2011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3.5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0%。

  交通基础进一步巩固。全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5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2.57亿元。实施和推进了武咸城际铁路、武汉新港(咸宁港区)、咸宁长江大桥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29.34万平方米,增长19.7%。其中住宅210.39万平方米,增长22.7%。

  商品房销售额61.43亿元,增长40.5%。其中住宅49.64亿元,增长41.7%。

  九、国内贸易

  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按城乡分,城镇实现218.06亿元,增长18.8%;农村实现24.52亿元,增长17.0%。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实现208.58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34.02亿元。

  2011年,全市限上批零住餐企业473家,比上年增加79家。

  全市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4.6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十、对外开放

  外贸进出口迅猛增长。2011年,全市外贸出口232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1%。主要出口类别中,机电产品出口6206.2万美元,增长69.8%;医用敷料类出口925.4万美元,增长47.9%;服装及衣着附件类出口6966.4万美元,增长41.8%。

  外贸进口62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0.4%。

  招商引资成绩突出。2011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71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8%。招商引资项目456个,合同引进资金388.64亿元,比上年增长56.4%。

  旅游业突破性发展。2011年,连续三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使“香城•泉都”声名鹊起,旅游业大幅增长。全年接待旅游人数突破1500万人次,增长29.8%,实现旅游总收入77.52亿元,增长30.5%。

  全市共有A级景区23家,其中4A级景区9家,比上年增加2家;共有旅游星级饭店53家,其中四星级3家。2011年,我市荣获“湖北省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成功跻身全国五个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之一。

  十一、人口、民生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2011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95.25万人,常住人口246.79万人。其中,城镇110.49万人,乡村136.30万人。城镇化率44.77%,比上年提高2.0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8015人,死亡人口845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08‰。

  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0.8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51:100。

  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5元,比上年增加1907元,增长14.7%。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589元,比上年增加983元,增长17.5%。

  城乡消费水平提高。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189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食品支出4637元,占消费性支出41.4%,比2010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26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食品支出2190元,占生活费支出43.6%,比2010年下降1.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61万人,比上年增加2.7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44万人,比上年增加0.3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81.15人,比上年增加0.05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8.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投资1900余万元建设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儿童福利中心、城市社会福利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和内部装修已全面完工;总投资5000万元的市老年公寓建设开始启动。

  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3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1.5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2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万人。

  抗洪救灾迅速高效。在“6•1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中,全市上下一致行动、齐心协力,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投入抗灾救灾,第一时间开展查灾核灾,第一时间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全市共发放生活补助968.7万元、矿泉水和食品9222箱、大米47.37万斤、棉被11967床、衣服20505件、帐篷366顶。

  十二、“两型”社会建设

  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2011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446.34公顷,比上年增长57.1%。其中,商业用地136.03公顷,增长6.2%;住宅用地423.22公顷,减少16.4%;工矿仓储用地525.08公顷,增长212.5%;其他用地362.01公顷,增长205.9%。

  2011年,全市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去除率分别为60%、40%;咸宁空气质量优良率95%,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2011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31.09万亩。其中,低产林改造7.80万亩,退耕还林3.25万亩。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6.98万亩,占全部造林面积的22.45%。全市森林覆盖率47.58%。

  能源消耗水平有效降低。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当量值)207.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1%。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用水量1.53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23.46立方米。

  安全生产进一步落实。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68起,死亡51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1.3%、3.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数0.078人,比上年下降22.0%。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11年,全市以文明、园林、卫生、优秀旅游、环保模范城市等“五城同创”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相继获得国家级“宜居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温泉之都”等荣誉称号,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武汉后花园”名副其实。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统计口径: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    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 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4、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计算。

  5、数据来源: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运输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商务局;邮政业务总量数据来自邮政局;旅游数据来自旅游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专利等数据来自科技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数据来自文体新局;广播、电视、电影数据来自广电局;卫生、新农合数据来自卫生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环境保护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安全监管局;价格指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国家统计局咸宁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


编辑:yangweijie

上一篇: 2012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下一篇: 2017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