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以来,各地频繁降雨。雨水缓解了盛夏的炎热,但也给出行带来麻烦,防雨避雨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雨衣已变得时尚又兼具功能性,并且还可以解放双手用于其他劳作。天气变化无常,一次意外留下的发明——雨衣仍将继续为人们遮风挡雨。
1、蓑草结衣以御雨
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使用雨衣。原始雨衣为草制品,是用竹片、竹箬和茅草编制而成的,名“蓑”,又称“蓑衣”。《词源》中关于“雨衣”条释云:“降雨时所著衣,初以蓑草制成。后亦有以绢及油布等制成者”。按《事始》曰:“凡雨具,周已有。”《诗经·小雅》:“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何,即“荷”,意为戴着,意思是说一位牧羊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部》说得更具体:“蓑草结衣,御雨之具。”
蓑衣与伞盖一类雨具相比,具备挡风遮雨、保暖及使用灵活的功能,解放出来的双手还可以劳动。很多人不仅在雨天或者雪天穿着蓑衣,而且在田间地头休息时也用其作铺垫,既温软舒适,又防潮防湿。历代典籍中有很多记载,如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齐语》中提到:“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袯襫(音“bóshì”),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肢之敏,以从事于田野。”讲的是齐国农民雨天身穿防雨的蓑衣干农活。
以后历朝历代的诗词中,蓑衣更是频繁出现。如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柳宗元的《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在漫天大雪中,一个穿戴蓑笠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北齐刘昼在《新论》一书中曾将蓑衣和裘服进行对比,他认为:“今处绣户洞房,则蓑不如裘;被雪沐雨,则裘不如蓑。”明清时,雨季出行人们大多带着蓑衣,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了当时一条流行谚语:“上风皇,下风隘,无蓑衣,莫出外。”现在虽然很少能看到有人身披蓑衣防雨,但在农村仍可见作为饰物挂在墙上留作纪念的蓑衣。
编制蓑衣的材料多种多样。比如上文提到“绿蓑衣”,是由茅草或棕皮制成的;又如唐许浑《村舍》诗:“自剪青莎织雨衣,南峰烟火是柴扉。”莎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为线形,表皮宽而光滑,防水性能强,有不错的防雨效果。棕丝是棕榈树皮上的一种纤维,经过加工整理也可以编织成雨衣,俗谓“棕衣”,也有称“棕蓑衣”的,如《明会典·计赃时估》:“棕蓑衣一件,三十贯。”蒲葵也是制作蓑衣的上好材料,其叶似棕榈,掌状分裂,呈扇面形,人们常用的蒲扇就是用蒲葵制作的。用蒲葵制成的蓑衣又称“葵衣”,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在《南越笔记》中记载:“按粤俗,以葵衣御雨。”除此之外,还有用蔺草、白玉草编制成的蓑衣。明清时期贵族男女的雨衣,则用一种柔软而不渗水的高级玉草编织而成,取名为“玉针蓑”。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露天披着白玉草编的“玉针蓑”,戴着由藤皮细条编成、刷以桐油的“金藤笠”,引起众人赞叹并纷纷效仿。
2、油衣渐入百姓家
在古代,除了用蓑衣防雨外,还普遍使用“油衣”,即用桐油涂在麻布、绢或丝绸上做成的。考古学者认为,油衣最早大约出现在春秋时期,这是雨衣发展中一个重大的突破。《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记载,“陈成子衣制杖戈”,杜预注“制,雨衣”。清代文学训诂学家段玉裁认为,制不是草制的雨具,而是“若今之油布衣”。
当时,专供达官贵人使用的油衣多是用丝绸或绢制成,材料高级,造价昂贵。《隋书》上有隋炀帝观猎遇雨的记载:“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唐语林》中则提到这样一个典故:永徽中,谷那律尝从猎,途中遇雨,高宗问:“油衣若为得不漏?”对曰:“能以瓦为之,不漏也。”意不为畋猎,高宗深赏焉,赐帛二百匹。讲的是时任谏议大夫的谷那律随同唐高宗一同游猎,途中遭遇暴雨,高宗发愁道:“有什么方法能让油衣一点儿水都不漏吗?”谷那律说道:“陛下您用瓦做油衣就不漏了。”唐高宗听出谷那律劝他少游猎的谏言,赏赐谷那律百匹绢帛。
相对于蓑衣,油衣非常软且薄,如果储藏方法不当就会粘在一起。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以竿挂油衣,勿辟藏。”当时人们要用黄泥和水成饼状,将油衣里外涂抹均匀,在阴凉地方晾一宿,再用水把黄泥洗掉,才不会粘。
唐宋以后,油衣逐渐在民间普及,不过普通百姓所用的一般是由麻布制成。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中有一则“孔拯避雨”的故事,讲的是唐玄宗时期有个名叫孔拯的大臣,回家途中遇雨,只好躲在别人的屋檐下避雨。孔拯欲跟房主借油衣,主人说:“某寒不出,热不出,风不出,雨不出,未尝置油衣,然已令铺上取去,可以供借也。”可见,当时油衣已经逐渐成为许多家庭和商铺的必备用具了。到了明清时,油衣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北京有“窦氏油衣”。因为窦氏油衣好卖,街头巷尾出现了盗版,不少商家都打出窦氏油衣的招牌。
除蓑衣、油衣外,我国古代还有用其他材料制成的雨衣。据刘若愚叙写明代宫廷事迹的《酌中志》记载,宫廷的大臣们有的穿绢绸和蚕茧纸做的雨衣,有时也穿红雨衣,“有斗钵式者,有道袍式加褂者”。清代官吏所穿的雨衣则往往用“油绸、羽纱、羽缎为之”,羽纱、羽缎都是组织细密、外表坚挺滑爽的毛纺织物,当时从荷兰、日本等国传入,被视为珍品,后来我国也有织造。其中羽缎略厚,也可兼作冬衣。清王士祯《皇华纪闻》中说:“西洋有羽缎、羽纱,以鸟羽织成,每一匹价至六七十金,着雨不湿。荷兰上贡止一二匹。”
3、橡胶雨衣源于英国
现代意义上的雨衣的诞生,起源于一次橡胶生产的意外。
古罗马时期,劳动人民佩戴一种名为佩奴拉的带帽斗篷来防寒挡雨,类似于今天的套头式简易雨披。佩奴拉是用厚底毛织物或动物皮革做成的,在中间留有一个开口,方便头部伸出,它通常是无袖的,也有的从左侧开口。直到
今天,欧洲人在徒步旅行或在山岭地带也常常穿着类似的外套。而16世纪的苏格兰海员将润滑油、鱼油涂抹在帆布上,让船前进得更快。海员们还常常把用旧的帆布剪下,做成外套、披风,便于自己在甲板上工作时不被风浪打湿。
橡胶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cauu-chu,意为“流泪的树”。传说很早之前,印第安人就会将橡胶涂抹到斗篷上防雨。1747年,法国工程师弗朗索瓦·弗雷诺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他利用从橡胶木上获得的胶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这种胶乳溶液中进行浸涂处理后,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1823年的一天,苏格兰有个叫麦金杜斯的橡胶工人在工作时不小心将一些橡胶液滴到了衣服上,他急忙用手去涂抹,结果橡胶汁越擦越向旁边延展,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而且粘得非常牢固,根本不可能清理干净。下班时,天降大雨,麦金杜斯因为没有带伞不得不冒雨跑回家。倾盆大雨将他淋成落汤鸡,到家换衣服时,突然发现沾有橡胶汁的地方竟
然没有被雨水淋透。于是,他第二天便把自己的衣服全部涂上橡胶液,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橡胶雨衣。
后来,麦金杜斯继续试验制造理想中的防水雨衣,他发现在衣服上涂抹橡胶液很难弄均匀。经过一番研究,他选择用两层布像做三明治那样,先在一块布上浇一层橡胶液,再把另一块布覆盖上去,这样布表面看不到橡胶,更为牢固耐用。他用这种夹橡胶的双层布料做成雨衣,发现效果很好,便申请了专利。
橡胶雨衣的名声越来越大,引起了英国冶金学家帕克斯的注意。帕克斯发现涂了橡胶液的衣服虽然不透水,但又硬又脆,穿在身上既不美观也不舒服。到1884年,他发明了用二硫化碳做溶剂溶解橡胶,制取防水用品的技术,并申请了专利权,从此以后橡胶雨衣很快风靡全球。不过,人们并没有忘记麦金杜斯的功劳,“用防水布料制成的雨衣”这个词,在英语里就被叫做“麦金杜斯”(mackintosh)。
编辑:胡慧娟
上一篇:
戴口罩可有效阻挡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下一篇:
如何科学进补?
咸宁网讯记者王恬报道:蛀牙也称为“龋齿”,造成龋齿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数都跟吃的有关。那么,儿童牙齿长龋齿怎么办呢?平常...
春天(赤壁)悄无声息,在指尖流淌,顺西而下,从梦中溜走。岁月是一片新叶,岁月是一朵小花,却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模样。岁月是...
她是最近爆红的“万秀洗衣店”系列图片里的女主角,短短一个多月,已经在社交平台上收获了超过60万的粉丝。”万吉说,衣服被...
从材质单一到款式多样讲述人:胡淑云(温泉城区希望桥附近一裁缝店老板)我今年50岁了,与服装打交道有二十余年了。如今,服...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刘念报道:近日,家住咸安区青龙社区的李女士咨询,秋季如何运动?青龙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医务人员介绍,...
咸宁网讯记者刘念报道:近日,家住咸安区青龙社区的李女士咨询,秋季如何运动?青龙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医务人员介绍,及时增减...
在花下拍照,她一定会摆她的经典姿势——两手大大张开,像在拥抱大自然,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我教大宝认字,想起读小学一...
现在的女明星很多也是靠美颜滤镜堆出来的呀,她们可能精修照就是那种非常完美的,就像是不会老一样,可是离开了修图,一个个...
如果你还对张雨绮的美貌一无所知,那只能证明你可真的太out了!近日现身综艺节目的张雨绮,凭借出众美貌和耿直性格,一下又圈...
最近, 《清平乐》这部正午剧可谓是刷爆了各大视频平台,该剧是由王凯和江疏影领衔主演的一部古代传奇剧。这么多的美人,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