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不合理使用,畜禽粪便,耕地质量下降,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等,是乡村振兴的拦路虎。我国耕地约占世界的7%,2017年,我国化肥折纯表现消费量5527.1万吨,化肥用量占全世界的31%;农药消费180余万吨,占世界农药总用量的14.3%。化肥和农药应用于土地和作物,使用量一年比一年多,其产生成本边际递增,导致投入的货币成本增加。我国畜禽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快速发展,规模养猪殖(年出栏>500头)比例达到40.8%,但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十分落后,每年约有10亿吨的畜禽粪便由传统农家肥变成了污染物。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地严重“过劳”,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下降,对重金属的固定作用大幅度降低,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强,更严重的是导致水环境的全面退化。截止目前,全国80%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亿人引用的水大肠杆菌超标,1.7亿人饮用的水受到有机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农村经济健康的发展。
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秉持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多层次利用技术,是一种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循环往复多层高效运动,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农业增长方式来说,无疑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生产模式之一,其遵循四个运营原则:一是减量化,即通过预防废弃物的产生来减少治理负担,减少源头的资源使用量和污染产生量,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使用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是再利用,即对源头不能削减的污染物加以利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性用品污染,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三是再循环,即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实现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循环利用,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再次变为资源。四是可控化,即设计并实施多要素优化组合,防控有害物质进入循环环节,促进各个环节之间生产资源的有序链接与递进使用。
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农作方式,与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非常契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但其也需要技术、资金及政策的合理输入。
一是政策引领。把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扶持、激励、奖励政策;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创建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引导市场主体自觉按照4R原则,积极运用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二是技术支撑。加强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创新研发,加大中长期重点科技攻关力度,支持激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开发、科技创新;制定国家层面的技术长效扶持和资助机制,开展校企技术合作和国际技术合作,改变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产品质量不高,品种单一,工艺落后,标准、规范和技术体系不健全的处境。
三是资金扶持。加大对循环农业的投入力度,在各级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经费,拓宽资金筹措途径,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探索新的融资方式,动员社会各界、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各种社会主体,参与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开发。(曾维政)
编辑:hefan
上一篇:
夯实基层基础 筑牢第一防线
下一篇: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助推咸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