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理论探讨 >> 正文

重视脱贫中的“精神贫困”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19-03-29 15:05

○ 博雅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我  国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贫困群  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  习惯,形成了好风气。然而,仍有一些贫困  群众存在脱贫动力不足、意愿不强以及“等  靠要”思想严重等“精神贫困”现象,阻碍了  脱贫攻坚工作的进程,消除贫困户的“精神  贫困”刻不容缓。 

据笔者观察,大部分贫困群众能够主  动作为,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靠着个人的  努力脱贫致富。但是,一小部分贫困群众  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劳动技能,牢骚满腹,  认为脱贫是干部们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自  己只需“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  康”;一些“贫困老赖”不愿意摘掉“穷帽  子”,隐瞒实际收入,不配合脱贫甚至抗拒  脱贫;一些贫困群众存在“我穷我怕谁”“我  穷我有理”的心理。  

造成贫困户“精神贫困”的原因有很  多:一是部分“输血式”的扶贫政策,在扶  贫过程中偏重经济和物质上的给予,忽视  贫困群众的能力培养,导致部分贫困群众  形成依赖惯性心理;二是个别地方在建档  立卡初期,把贫困户指标作为人情安排,  分给本不贫困的亲戚朋友,产生了不公正  的现象,导致出现“我是贫困户我骄傲”的  心理和村民“争当贫困户”的现象;三是一  些贫困户安于贫穷现状,缺少脱贫的内在  动力,缺乏脱贫的志气,不愿意冒市场风  险等。  

如今,部分贫困户的“精神贫困”正成  为脱贫攻坚路上难啃的“硬骨头”。贫困群  众要想彻底摆脱贫困,首先就要摆脱“精神  贫困”,要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  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  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要建  立起切实有效的脱贫激励制度,杜绝政策  养懒人。  

扶贫先要扶志,让群众从根本上树立  脱贫靠奋斗的思想,要加强对贫困群众思  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大力弘扬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劳致富  的正确价值观,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  想和“慵懒散”陋习。  

扶贫还要扶智,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文  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将贫困群众培育成有  本领、懂技术、肯实干的劳动者。授人以  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村贫困户中老、弱、  病、残群体多,劳动技能较弱,外出就业意  愿不强。要通过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加强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通  过建立就业扶贫车间,让他们实现在家门  口就业。  

同时,也要树立一批脱贫致富的先进  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贫困户转变  “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  信心和斗志,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激发贫困  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本报综合)


编辑:chenguo

上一篇: 农村金融机构应为民营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
下一篇: 万里茶道源头羊楼洞古镇茶旅游开发及利用建议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