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社科研究课题组
核心提要:机场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发展临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其强大的高效性、集聚性、带动性,汇聚各类优势资源要素,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推进咸宁支线机场建设,是落实我市“133”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打造长江流域公园城市,实现咸宁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2019年市发改委组织课题组对咸宁机场建设作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系列合理化建议。
一、加快建设咸宁机场、实现咸宁人民“航空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我国未来支线航空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过去30年里,我国民航运输业发展迅速。2019年,全国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6.6亿人次,同比增长7.9%。根据民航相关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建50个机场,预计到2035年将再建140个机场。在未来市场需求上,根据北京–波音公司发布的2019版《中国民用航空市场展望》报告,预测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8090架新飞机,价值1.3万亿美元,同时需要价值1.6万亿美元的航空服务,以满足中国年均6%的航空客流增长需要。
(二)建设咸宁机场是推动转型发展、补齐短板必然之举。
当前我市航空产业仍处于空白状态。通过咸宁机场建设,可提高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要素等领域集聚水平,依托咸宁机场溢出和能量扩散,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发展诸如航空业务、高端制造研发、设备维修保养、航空培训等高度聚集的产业链形态。
(三)建设咸宁机场是构建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抓手。
打造咸宁机场,能够强化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重要节点城市沟通联系,更好的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从全市角度看,通过加强机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扩大其服务和辐射范围,有利于实现咸宁交通运输网络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四)建设咸宁机场是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1. 建设咸宁机场是建设长江流域公园城市的迫切需要。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区域联系跨度大、距离长。建设咸宁机场不仅有利于快速解决城市间通达性问题,更对推动我市建设长江流域公园城市、提升我市城镇化质量、促进需求释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 推动咸宁机场建设时不我待。从咸宁空域条件看,以咸宁市中心150KM范围内,北边有山坡、天河机场,东北有鄂州机场,西南有岳阳机场,空域资源紧张。未来随着各地机场建设,咸宁空域将面临进一步挤压,如若不能加快推进咸宁机场建设,咸宁未来可能面临缺乏空域条件无法建设机场的局面。从全省各地来看,我省航空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目前已建成已有武汉天河机场、宜昌三峡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襄阳刘集机场、神龙架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十三五”规划建设的有咸宁、鄂州、荆州机场。2018年10月荆州民用机场项目开工建设,2019年1月鄂州民用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咸宁机场作为同属湖北省2025年前规划新建的三个支线机场之一,更应当牢牢把握好重要时间节点,抢抓机遇、鼓足干劲、乘势而上。
二、咸宁机场建设基础、流程和现状问题
(一)咸宁机场建设基础。
1. 政策支持。2017年,咸宁机场项目列入《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和《湖北省“十三五”民用航空发展及中长期机场建设规划》,明确为湖北省2025年前新建的3个民用运输机场之一。
2. 经济基础。“十三五”以来,咸宁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咸宁市地区生产总值1594亿元,增长8.1%,近三年GDP增速持续排名全省前三,总量排名全省第10;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4.84万人,全年户籍人口为305.34万人。
3. 交通基础。咸宁位居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城市经济区的三角中心,正逐步成为中部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路网建设方面,2018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652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条,477公里;国省道25条,1515.4公里;农村公路14537.5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67.42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建设方面,京广深高铁、京广铁路、武咸城际铁路“三铁”穿城而过。境内铁路总里程达200公里,区域密度达到2.02公里/100平方公里。水运建设方面,全市航道网总里程443公里,港口码头泊位21个,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到800万吨。物流站场建设方面,全市共有在营等级汽车客运站场52个,农村客运候车亭(招呼站)623个,在营物流园区8个。功能规范、设施配套的客货运站场体系已初步形成。
4. 旅游文化基础。2019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76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15.2%。旅游行业已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文化方面,2019年末全市共有群艺馆、文化馆7个,博物馆8个,参观人数673千人次;康养方面,卫生机构1346个,其中医院38家;卫生机构人员数22572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6.17张。
(二)咸宁机场建设标准和流程。
根据《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及咸宁现实情况将咸宁民用运输机场定位为支线机场。
1. 咸宁支线机场建设标准。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规定,飞行区等级指标主要包含Ⅰ和Ⅱ两种,根据咸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口地理条件,建议按照4C标准建设咸宁,即可满足未来咸宁公务活动、旅游来往、市民出行等需要。例如荆州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九江庐山机场等均为4C级机场。
2. 咸宁机场建设前期阶段流程。主要包括机场选址、选址批复、预可研阶段、立项批复等四个方面流程。机场选址: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机场选址工作,初选后论证预选确定三个场址,明确首选场址方案,编制《机场选址报告》;选址批复:市政府上报《机场选址报告》和场址意见至省发改委,省发改委审核、上报《机场选址报告》及提供申请审查函交国家民航局批复;预可研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民航总局和国家发改委沟通对接;立项批复:市政府上报《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附件到民航中南局和省发改委,审查后转报国家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参谋部,审查通过后上报至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审批。
(三)咸宁机场建设现状和问题。
1. 机场选址报告编制情况。以咸安区中心30公里为咸宁机场的选址范围,考虑避让潜在风险区域和高大山体等因素,将全市选址范围切分为32个区域,通过多轮选址踏勘,从32个初选场址中择优选出6个场址,之后进一步的比选分析确定了3个预选场址。
2. 项目前期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一是空域协调难度大。咸宁周边有武汉天河机场、岳阳三荷机场、山坡机场等,其中咸宁机场预选场址与山坡机场空域重叠区域较多,机场空域资源紧张。二是前期手续复杂。通过调查研究,机场项目申报审批涉及的流程多,部门多,工作量。比如,荆州机场在选址论证阶段就出具各类相关证明和报告大概600个。三是项目周期长。相比通用机场项目,支线机场项目全建设周期更长。目前咸宁机场项目列入《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和《湖北省“十三五”民用航空发展及中长期机场建设规划》,如不能在“十三五”期间通过立项批复,“十四五”时期推进工作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三、关于咸宁机场建设的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领。
当前,我省各地机场加快推进,鄂州以货运功能为主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荆州围绕支线机场打造交通物流枢纽区和先进制造业示范区;麻城围绕通用机场中国中部地区首席通航主题区;汉南围绕通用机场打造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
咸宁机场未来发展必须将航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大力推进,建立健全机场项目配套产业项目规划,对机场建成后的运营管理、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等进行全面分析、科学预测和详细规划。可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咸宁空域、交通、经济等进行全方位把脉问诊,提出产业发展规划咨询建议,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为机场后期发展领航把舵。同时处理好机场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在前期阶段完成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电网设施、保护林等相关调整,避免后期矛盾冲突。
(二)突出差异化发展。
1. 发展低成本航空。近年来国家逐步放宽低成本航空在飞机采购、运价、航线准入等方面的政策,鼓励差异化经营,国内低成本航空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咸宁机场作为武汉天河机场周边最近、地面交通便捷的机场,可重点拓展低成本航空市场,发挥价格优势,形成与武汉天河机场在客运市场的差异化发展。
2. 发展支线短途业务。以咸宁机场为主运营基地,开展咸宁机场周边短途客运业务,弥补缺少航空产业的市、县的空运短板。大力发展支线航空,承接武汉机场外溢航空客流,与武汉机场形成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干线航空与支线航空相互衔接,形成全省各城市间的快捷交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3. 发展公务机市场。依托毗邻三省交界、长江经济带中部城市等优势,将咸宁机场的头等舱、商务舱、VIP候机楼与服务于支线飞机、公务机的FBO合体共建,提升咸宁机场支线飞行的地面服务能力,吸引来往省内外公务机经停、停放咸宁,打造华中地区公务机运行基地。
4. 发展货运市场。一是发展客机腹舱。充分利用支线、低成本航空的网络优势及客机腹仓货运的成本优势,开展航空货运业务,培育航空货运市场。二是发展无人机货运。组建“大型有人运输机+支线大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的三段式空运链条,打造腹仓货运+支线货运+无人机货运的航空货运新业态。
(三)打造“航空+旅游+康养”模式。
1. 发展航空小镇。依托咸宁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康养产业发展,以咸宁机场航空产业为核心,规划建设“航空+旅游+康养”的特色航空小镇,扩大引进相关人才的进驻,提升航空客流量,发展具备生产、居住、商务、休闲、旅游、会展等多种功能指向的城镇化聚集模式,实现“航空+旅游+康养”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2. 发展航空产业文化。一是发展航空会展。参考国内外大型航展发展模式,争取每年举办一次航展,逐渐将咸宁打造成为华中地区专业的航空会展。二是组建航空俱乐部。咸宁可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组建航空俱乐部,开展低空游览、周边景区摆渡、私人飞行等业务,打造咸宁旅游新亮点。三是培育航空文化中心。依托咸宁旅游资源优势及航空产业优势,规划建设集航空知识科普、飞机实体及模型展示、VR飞行体验、飞行模拟驾驶、真实飞行体验等教、娱、游于一体的航空文化中心,打造华中地区航空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3. 发展无人机运行基地。加大产业扶持及完善配套设施措施,吸引无人机测试、监控、运营等产业聚集咸宁,推广小型民用无人机在应急救援、环境检测、电力巡线、航拍测绘等领域应用,并逐渐向货物运输、终端配送、农林喷洒、消防救灾等领域发展,推动咸宁成为华中地区的无人机运营中心。
4. 发展飞行技能培训。依托湖北飞行驾驶执照培训大省优势,加大对飞行训练相关设施的投入及政策的扶持,吸引航校进驻咸宁机场,设立主运行基地或转场训练机场,开展私照、商照、航线执照培训,与周边机场及已进入湖北省中长期机场建设规划的赤壁通用机场共同构建飞行训练网络。
(课题组组长:高又玲 课题组成员:胡波 施辉雨)
编辑:hefan
上一篇:
以“六大”活动为契机 不断提升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下一篇: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桂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