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理论探讨 >> 正文

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 推动我市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0-11-11 09:02

家政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居家养老、康复护理、育婴育幼、烹饪保洁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政服务是朝阳产业,也是爱心工程,大有可为。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整合。”随着生活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加速演变,家政服务释放出巨大市场需求。

市委提出开展“六大”活动要求后,考虑我市家政服务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较大冲击,我们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调查问卷、考察学习等方式,深入开展家政服务业专题调研,寻找突破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壮大瓶颈的机制与路径,更好地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精准服务。通过网上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全市31家家政企业、90名家政从业人员、305个家庭,实地走访了咸宁君爱家政服务公司、鑫洋物业、诗安月子会所等,了解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家政从业者对行业发展的预期、市场对家政需求以及他们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等。还到外地考察学习,在省妇干校与北京家事宝公司总经理黄家政就家政区块链进行了探讨,考察学习了十堰作为“全国家政服务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城市所作的探索。

咸宁市家政服务业的现状

(一)家政企业、家政人员基本情况。初步统计目前我市各类运营中的家政服务公司约1000家,从业人员约1.3万人。从类型看,保洁(物业)类770余家,育婴、月子中心30家,养老服务机构40家,早教(托幼)、家教辅导等160家,分别占77%、3%、4%、16%。从人员数量看,保洁(物业)类约7000人,育婴、月子中心约1000人,养老服务机构约500人,早教(幼托)、家教辅导等约4500人,分别占53.9%、7.7%、3.8%、34.6%。从登记机关看,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的约占91.4%,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约占8%,在人社部门登记的约占0.6%。年龄分布来看,30-55岁人员占88.8%,30岁以下人员占8.9%。

(二)疫情期间家政服务企业经营状况。调研的31家样本家政企业,员工制8家、半员工制14家,中介型9家,分别占25.8%、45.2%、29%,用工规模从50人以下到200人以上不等,其中50人以下占45.2%。调查发现,疫情期间零业务6家,占19.4%;业务量同比减半17家,占54.8%。同时,经营成本增加,增加20%以上的占29.1%,增加20%-50%的占38.7%,少部分成本增加50%以上。由于减收增支双重压力,32.3%的企业选择了暂停营业,41.9%的企业开展线上培训,个别企业承接医院、企事业单位的保洁消杀。调查走访的家政员普遍反映找工作较难。31家企业中有24家享受了税收减免、社保减免、房租减免、培训补贴及民政补贴等惠企政策。惠企政策有力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21家企业选择要寻找新的机会和增长点。

(三)社会(广大家庭)对家政服务业的需求情况。据民政部门2019年调查数据显示,全省约有95%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在305户家庭样本中,有117户家庭购买了家政服务;在没有购买家政服务的家庭中,有43户是急切需要的。分析以上数字,调查中52.4%的家庭已经聘请或准备聘请家政员。38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中,有家政需求的家庭占79.5%。大多数雇主希望通过家政公司选择家政员,要求家政员持证上岗。

(四)市妇联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工作情况。近几年来,市妇联将发展家政服务融入精准扶贫脱贫和巾帼创业创新中,推进家政服务朝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一是培养家政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近三年来,市、县两级妇联联合有关单位、培训学校培训家政人员8000余人,平均就业率达80%。2018年起开始举办“巾帼脱贫月嫂”免费培训班,联合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和“实践就业基地”。二是加强协会指导,建立交流服务平台。由市妇联指导并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咸宁市鑫洋物业等几家行业龙头企业发起,登记注册成立了咸宁市家庭服务业发展促进会,会员企业40个,搭建起家政服务业企业信息交流、规范管理、咨询服务等的平台。市妇联带领家政企业到十堰市学习家政先进经验,引导企业向规范化发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注重技能提升,促进家政行业规范发展。2019年,市妇联联合市人社局等部门举办全市家庭服务业技能竞赛,今年开展“家政服务进社区”活动,广泛宣传动员、鼓励妇女特别是贫困妇女参与家政服务。

家庭服务业的困难和问题

(一)家政企业的困难。家政企业经营规模不大,几乎一半都在50人以下,相对较大企业年收入也仅在300-500万元左右。龙头企业少,缺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大多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高端服务产品少、中低端服务质量不高。

(二)家政从业人员问题。家政员工作年限在1-3年内的63.4%,3-5年的占14.4%,5-10年和10年以上家政员均只占11.1%。调查的家政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43.3%,高中为38.9%;所参加的培训多以初级、中级为主,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由于个人承担较大的一笔培训费用,所以相对较少。个别岗前没有接受任何培训,有的甚至认为家政不需要培训。调查时,三分之二的家庭认为应加强培训,提高家政员的技能。调查家政员有33.3%认为需要培训,24.4%认为迫切需要培训。

(三)家政服务市场问题。一是刚性需求增长与有效供给矛盾突出。一方面,家政服务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现代社会对家政员的服务水平、服务类别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过去的“简单劳务型”发展到中级的“知识技能型”以及高级的“管家服务型”,高质量家政服务更是“一人难求”。另一方面,受传统择业观念、从业人员群体特殊性及素质、家政企业投入的影响,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数量与质量均呈缓慢提升状态。二是培训市场及培训机构管理不规范。此次调查对象中,接受过培训、有技能证书的家政从业人员,有证书的基本是育婴师、月嫂等,保洁类和养老类少有证。且发证机关不一,有中央事业单位(如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中心)颁发的,有政府职能部门(如人社)颁发的,36.7%的技能证书是培训机构颁发或企业自己颁发的。经过人社部门培训办理的证书所需时间周期较长,有时候需要2-3个月才能办理好,其他机构办证虽快,但培训效果难以保证。家政员往往选择“快”和“便捷”,忽视质量。三是市场监管存在缺位现象。当前家政市场中存在“不规范”“找不到”“不满意”等问题,以及家政企业遭受疫情冲击、主管部门不明确等问题。四是行业管理不规范。家政企业和机构大多层级较低、管理不规范、后续服务不到位,制约了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虽然成立了家促会,但是由于种种因素限制,作用还没能充分发挥。由于家政从业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投保率低、出险率高、保障水平低,鲜有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开发此类业务,开发了家政员意外险的保险公司,理赔要求也较高。

几点建议

家政行业是微利行业,从业者大多属于弱势群体,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疫情期间,以“进家入户、亲密接触”为主要特点的家政服务业受到严重影响,面临着供需双减、人员流失大、家政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家政培训难以开展等难题。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推动家政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精准施策。

(一)产业化推动家政服务业转型发展。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规范发展需要政府强力推动。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答记者问时提到建立“由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共同牵头的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9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业态完善、服务规范、惠及城乡居民的家庭服务体系。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健康养老和家庭服务业作为十大服务产业之一。建议我市成立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发改委和市商务局共同牵头,人社、财政、民政、市场监管、工会、妇联等多部门为成员,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借鉴十堰市的经验做法,组建“家政服务文化产业园区”,或是在我市文化产业园区中设家政服务业板块,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合作运营,提高竞争力,不断提升家政服务质量。

(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从业者素质水平。建议在我市高校开设家政学专业,围绕母婴服务、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护理等重点内容,建立家政标准化实训基地,支持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取得家政服务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展家政培训提升行动,重点推进母婴服务、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和医护陪护等4个项目培训,同时适度拓展心理健康、医学、营养学等培训。推广普及性、基础性家政服务培训,更要加大回炉培训、提高型技能培训,加快专业型、复合型中高端人才培养,培育一支初、中、高级均衡发展、结构合理的家政服务人才队伍。为更好发挥培训补贴资金提升技能和促进就业的作用,建议完善家政服务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如,按照岗前培训、在岗回炉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培训补贴标准,对提升型培训适当倾斜;适当放宽家政企业和家政从业人员获取职业培训补贴的条件。

(三)综合支持措施适应转型升级要求。2019年,家政企业税收税率由7.5%降到3.5%,每季度9万元免征,超出则全额纳税。2020年受疫情影响,家政企业全年所得在100万元以下的税收免征。目前我市家政企业多为小微企业,经营所得不高。建议参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在三年内对家政服务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都予以免征,超出100万元部分,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定期开展员工制企业认定,推行三年内对企业进行社保补贴制度,采取逐年递减的方式进行,第一年补贴80%,第二年补贴60%,第三年补贴40%。鼓励家政企业参保雇主责任保险,为员工投保意外伤害保险、职业责任保险。采取政府补贴方式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专门的家政服务方向保险产品,通过商业保险分散雇主、家政员和家政企业机构的风险。

(四)标准化建设打造家政服务品牌。山东济南“阳光大姐”,“上海阿姨”、甘肃“陇原妹”等品牌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咸宁家政服务业要长远发展,需要打造响当当的品牌。商务部门推出了“家政信用”APP,经授权后可查看家政服务员信用记录、防疫健康信息等内容。督促我市家政服务业尽快推广使用,建立家政服务“红黑榜”,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训。推广使用家政服务工作手册和合同示范文本,印制家政员服务标准、流程,记录家政员服务的时间、质量、雇主评价等。合同文本规范家政服务三方权利义务关系,公开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明确服务内容清单和服务要求。探索建立覆盖全域的家政持证上岗模式,建议技能证书统一由人社部门认证颁发。

(五)数字家政促进家政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2011年,商务部门建立96580家庭服务平台,建议平台进一步升级完善,学习十堰市“今管家”公共服务平台,为家政从业人员和雇主搭建信息平台,家政从业人员的信息、雇主的需求信息同步展示,实现从业人员和雇主的双向选择。雇主还可以在平台上打分、反馈,对服务人员进行评价。疫情催生家政企业“云模式”,要创新服务模式,发展家政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提升管理水平,建立数据库,实现传统家政与智慧家政融合发展。

(六)推动家政进社区促进居民就近享有便捷服务。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促进家庭服务到乡镇进社区”。民政部陈越良司长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保障社区特殊困难群体服务,一定要让家政能够进社区”。建议我市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支持家政企业在社区设置服务网点。服务网点的租赁场地不受用房性质限制,如需办理营业执照,支持其利用经政府或有关部门认定的地下空间、居住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和其他腾退空间作为注册地址,水电等费用实行居民价格。或者在具备条件的社区建立“家政驿站”,家政企业与社区联合设立服务点,挖掘培育社区居民在家庭健康、理财、管家等方面的生活需求市场,打造“家政+寄卖”平台,积极拓展服务内容,把家政服务驿站建成居民的家政服务中心、信息集散中心、交流沟通中心。

(市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陈海莲)


编辑:hefan

上一篇: 咸宁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思考
下一篇: 咸宁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