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旅游 >> 旅途散墨 >> 正文

印象徐州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3-11-16 09:24

    

    自两千多年前刘邦、项羽的楚汉相争以来,直至新中国的诞生,徐州是一个绕不开的名词。一部徐州发展史,几乎就是整个中国历史的缩影。

金秋时节,我们一行随中报协组织的“百家媒体看徐州”采风活动走进这座历史名城,两三天的行程里,或许是主办者有意为之,我们没有参观徐州博物馆,不去狮子山观看汉兵马俑,也没有瞻仰淮海战役烈士陵园等,这些地方很容易让人重拾刀光剑影、血腥弥漫的记忆。客随主便,来到徐州,主人似乎有意让我等感受一个不一样的徐州。

不一样的徐州从一场大型湖岛实景剧《彭城风华》的演出开始。

这是一出再现苏东坡当年治理徐州的情景剧。剧情无时不刻在提示我们,徐州在中国历史上不仅仅只有兵戈和战争,在文学史上也贡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古就有一文一武,文武相得益彰之说,对人也好,对事也罢,莫不如此。刚毅勇武的徐州需要文学的修饰,厚重少文是我对徐州定型的看法,要改变这种固定的印象,就得有一位文学成就和历史地位配得上威武徐州的人来补齐徐州文学艺术的短板。大文豪苏东坡足可以担当此任。

《彭城风华》讲述的就是苏东坡任徐州知州的那段历史故事。

演出场地选在了5A级景区云龙湖风景名胜区内。相比白天而言,夜晚的云龙湖更加绚丽多彩,洁净的湖水闪烁着天上的星星,岸边高楼的霓虹灯随微波荡漾。进入景区大门右拐便是实景剧的第一舞台。说是舞台,其实就是一个小型广场,白天供小摊小贩做生意,晚上当作演出场地用。

演出在现场的灯光秀和锣鼓声中拉开了序幕,此时,音乐响起,我们观众和穿着千年前宋朝服饰的徐州“士绅百姓”一起,站在城楼前,以其特有的方式迎接知州“苏东坡”,不愧是大文豪,出场方式果然与众不同,高声一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如此一番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说打动了现场人士,舞台上的演员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欢迎“苏知州”的仪式结束,演出场地便转换到了云龙湖中。

我们乘坐三艘改装成影院模式的大船行驶在宽阔的湖面上,略带凉意的湖风迎面吹来,波涛轻轻拍打着船底,泛起的白色浪花向两边伸展,“苏东坡”改乘一叶小舟,伴着我们的大船,站在船头,手拿书卷,迎着风浪高声吟诵自己的诗词作品。小船在起起伏伏的波浪里一路前行,最后登上了建在湖中小岛上的舞台。

此时,一轮明月从云龙山缓缓升起,云龙湖波涛泛浪,云龙山及环湖建筑在清澈的波浪里摇曳,泛起的波澜映射着湖中大堤两旁金黄的树叶,山顶的放鹤亭鲜艳夺目,山腰的苏公塔金碧辉煌。

湖风变得大了起来,将舞台上的旗帜朝一个方向吹拂,两边的青山、栏杆、石桥等参照物,灯光的变幻下有规律地摇摆,柳堤边,拱桥上,几十位少女一字排开,撑着红伞翩翩起舞,连同舞台上载歌载舞的演员一道,既是迎接到任的“苏知州”,抑或欢迎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客人。

舞台借景造景依岛而建,剧情用当代艺术语言,描述了苏东坡和一大批跟随而至的文人士子当年在徐州兴办教育、收授学生、治水冶铁的知州那段经历。

演出的高潮部分是“苏东坡”率领徐州士民抗击洪水保卫家乡的那一幕,剧情用声、光、电等模拟形式来烘托和渲染,并用艺术夸张的表演手法将洪水的凶猛、百姓的哀嚎、城墙的危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个紧急时刻,知州“苏东坡”没有退缩,他同全城百姓一道,筑大堤、固城墙、建黄楼,以血肉之躯保住了百姓家园,防住了肆虐洪水。

治水的功绩让“苏东坡”受到了全城百姓的爱戴,洪水过后,他对治理徐州有了一个宏大的蓝图,然而,皇帝圣旨下达,来不及实现治徐理想的“苏东坡”调离徐州。最后,演出在徐州百姓的依依惜别声中,以“苏知州”再乘孤舟,高诵一曲《江城子•别徐州》远离彭城而落下帷幕。

一个小时的演出让我等意犹未尽,在返回途中,驾船的船夫兼职起了导游,他如数家珍般讲起了苏东坡在徐州的民间传说。他指着云龙山说,苏东坡曾多次偕友游览云龙山,其中一次因醉酒,躺在了黄茅岗的一块巨石上,醒后赋诗一首,于是,在黄茅岗留下了醉石亭一景,后世不少文人墨客来醉石亭凭吊,留下三十多处摩崖石刻。正说着,船中的喇叭响起了千年后“苏东坡”的梦境问答,问起了摩崖石刻上的那些诗词作者近况,一位学生口音回答着他的未解之惑。

演出似乎还未结束,船行至苏公塔处,梦境的“苏东坡”又问起了苏公塔的今昔。千年后的徐州变得让苏东坡陌生了,不知今昔是何年的他又问起黄楼、放鹤亭、苏堤……,童声一一作答。

徐州的发展和变化就这样在“苏东坡”与童声的一问一答中跃然呈现。

演出让我感受到了徐州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徐州的诗文和斯文丝毫不亚于她的勇武和刚毅。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来徐州的人对徐州的印象和感受可能不会一样,但感受“变”是共同的。至少在我心中,一出《彭城风华》让我感受到了曾经兵戈四起、硝烟弥漫、炮火隆隆的徐州经过文学艺术的熏陶,已经变得文质彬彬、隽秀柔美了起来。

然而,现实的美、真实的美是无论如何也演不出来的。

两三天的采访,无论是出租车司机、晨炼的市民,还是环卫工人,无一不对家乡徐州的变化表达出了由衷的赞美。当然,最让人惊叹的是对潘安湖湿地公园的改造。

很难想象,十年前,那里曾经是徐矿集团采煤留下的塌陷区,荒草丛生,水坑遍地,住在这里的人“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是徐州产生“灰”城之源。可如今再来看看此地,几乎是一夜间,一个美丽的湿地公园拔地而起,采煤塌陷地秒变城市花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潘安湖旅游区应运而生。

大巴行驶在潘安湖沿岸的丛林里,金秋的潘安湖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在经过春夏两季碧绿的衬托后,此时的潘安湖里大小湖泊被金黄、浅绿和橘红等斑澜色彩分割开来,蔚蓝的天空飘浮着几朵白云,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满载游客的游船悠闲航行,白鹭、天鹅等一些不知名的飞鸟在水面、芦苇中飞舞跳跃。一幅精美的油画就这样情不自觉地印入眼帘,躲也躲不开。

景区大门口,正在开展研学活动的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依次有序地从大巴下来进入景区。湖中的小岛,亭台楼阁忽隐忽现,三五成群的游人漫步于绿树掩映的大堤上,休憩于轩榭廊舫之间。置身于潘安湖的美景,要不是导游对潘安湖往昔的介绍,谁还记得此处十年前的沧桑和破败啊。

潘安湖,正是徐州从“一城煤灰半城土”之城蜕变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最好注解。

苏东坡曾有把西湖比作西施一说,如果把如今的徐州比作一位青春靓丽的少女的话,那云龙湖和潘安湖就是她两只水汪汪的眼睛,深邃、明澈,既柔情如水,又热情似火,既清新自然,又温馨浪漫,既让人怦然心动,又令人心驰神往。

从徐州回来,我又重温了一遍《永遇乐•徐州夜梦觉》《黄楼致语口号》《九日黄楼作》《登云龙山》《江城子•别徐州》等篇著,然后狗尾续貂,学着写了一篇《印象徐州》拙文,记下此番徐州行之感受。

(作者:朱封金,咸宁新闻网总编辑,咸宁市文联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咸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作者:朱封金

编辑:zhufengjin

上一篇: 莫负“莓”好时光
下一篇: 寻道颜子仙山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