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文化名人 >> 正文

农民高绪才的耕读人生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7-01-13 16:04

  咸安区汀泗桥镇马鞍村12组村民高绪才,过着与众不同的人生。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及农闲时挥毫泼墨或创作诗歌,矢志不渝地坚持追求着他的精神文化生活。

  因此,在村民眼中,72岁的高绪才是令他们敬仰的“农民书法家”和“农民诗人”。

  2016年12月27日,我们来到高绪才家,对他进行采访。

  好书法:一天不练手就痒

  当日,走进高绪才的书房,一股浓浓的墨香扑鼻而来,只见研好的墨、平整的宣纸整齐地摆放在桌上,墙上挂着他已装裱好的作品。

  髙绪才现场挥毫。只见他手握毛笔,在4尺宣纸上笔走龙蛇。不一会儿,“惠风和畅”四个字跃然纸上。刚劲有力的字体,让我们赞叹不已。

  高绪才介绍,他有个表哥学书画。小时候,每每看到表哥写写画画时,他就心生羡慕。因家境贫寒,他买不起纸墨笔砚。但这并没有难倒高绪才,他用大地当纸,树枝当笔,每天写写练练。

  中学时,学校办黑板报、写墙报,他利用这一机会,用粉笔和水彩笔练字。20多岁,参与南川水库修建活动时,他将宣传栏和大字报上的内容抄下,模仿上面的字体,每日练习。

  此后,他回到生产队,加入到文艺宣传队,经常在墙上写标语,哪一笔没有写好,他就细细琢磨,下次改进。书法程度也在琢磨和练习中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后,各种书法字体书籍出版。高绪才一有空就到书店买字帖和相关书籍。因家庭经济条件也有所改善,他也买齐笔墨纸砚。他练字的热情也骤增。

  “五六十年来,我从未间断过练字,一天不练字我就手痒。现在年纪大了,更是把写毛笔字当成精神寄托。”高绪才说,行书、隶书、楷书……各种字体他都练。他最喜欢的还是行书。

  现在,他的书法得到村民的认可,哪家有红白喜事,就邀请他去写对联。过年时,村民们争抢着让他写春联。还有些村民让他教自己小孩练书法。

  爱写诗:30年作诗千余首

  除了写书法,高绪才还爱写诗。在他的书柜里,摆放着一摞纸张和本子,上面记录着他30多年来,写的千余首诗。

  “投递新招奇出众,半年报纸一回送;端阳还问新年好,此报不知图啥用。”高绪才拿出这摞纸、本,向我们介绍他所创作诗歌的内容,而这首《邮递员送报》就是他的处女作。

  高绪才介绍,30多年前,他在村小学当代课老师。当时,学校订了一份报纸,可这报纸半年才送一次。看着过时的新闻,高绪才脑海中蹦出了一首嘲讽邮递员送报的诗。他将这首诗记录下来后,内心的喜悦油然而生。他因此迷上了创作诗歌。

  此后,高绪才留心关注身边的事物和人物,一有感想,就记录下来。“司令专招扁嘴兵,南征北战田湖间;一根竹竿打天下,圆宾频频慰苦辛。”这首《鸭司令》是他的得意之作。有一天,他在田间劳作,看到一位老人在放鸭子。他灵感一来,作下这首诗。

  “粮丰林茂翠竹青,蓝瓦白墙楼舍新;恩谢惠农政策好,国强民富万年春。”前几年,高绪才家脱贫致富,小洋楼建起来了。他心怀感激,写下这首诗。

  我们发现,他诗歌的主题很广,有描绘农作物生长的,有反映现实问题的,有怜悯劳动人民的……“我统计了下,总共有1200多首。”高绪才说,有段时间,他十分痴迷创作,晚上睡觉时,脑海不受控制地推敲字词用句,以至于每晚只睡两小时。

  高绪才的诗歌在村里有一定影响力。有位村民喜欢赌博,他央求高绪才给他作一首诗,以警示他拒绝赌博。高绪才为他作了一首《金盆洗手》。现在,这位村民一想要打牌赌博,就想到这首诗,下决心不赌了。

  乐分享:300本书免费借阅

  采访当天,我们遇到了村民周军。他是到高绪才家借书的。原来,高绪才办了个免费借阅的小书屋。

  高绪才称,几十年来,他买了不少书籍,除了一些科技兴农的知识读物外,还有《芥子园画谱》、《论语》、《史记》、《古文观止》、《毛泽东选集》、《资本论》等,内容涉及书法、绘画和古今中外名着。这些书都被他当成珍宝一样,收藏在一个传统红漆木制书柜里。书柜摆放在书房的入口处,供村民免费借阅。

  “书只有被利用了,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否则就是废纸。”高绪才说,农村人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他希望自己的书能让村民的生活丰富起来,也希望村民能从书中学到更多知识。

  40岁的周军曾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高绪才经常告诉他,作为儿子,要多为父母着想,孝顺父母;作为父亲,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教育子女。并建议他多看书,通过读书陶冶情操,掌握更多知识。

  在周军眼里,高绪才是一位有学识、有威严、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接受高绪才的建议,并经常到高绪才家里借书,还向他求教书法技巧。“我希望我的老年生活也能像周伯伯一样有意义。”周军说。

  据介绍,多年来,高绪才自办的小书屋与镇文化站图书室、村农家书屋对接,交流图书,方便本屋场及周边邻近村民小组的读者借阅,每年服务读者上百人次,图书交流量1300余册。(图/文 记者 马丽 通讯员 李星 孟巨峰 余大厚)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国家级非遗提琴戏代表性传承人甘伯炼
下一篇: 痴迷“红色”的收藏达人--记嘉鱼县收藏家刘浩然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