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可训
早在2012年,我在《湖北日报》读到《“全才作家”柯于明》的文章,不久,《湖北文艺界》又以《杂树生花分外美》为题,更详细地介绍了柯于明丰富的文艺成果,称他为“文艺多面手”。虽然我对柯于明的文学创作一直比较关注,曾为他的长篇小说《茶牌坊》写过一篇跋文,但看到这两篇文章介绍他如此多才多艺,仍感到几份意外和惊喜。
柯于明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新闻、文艺管理工作,坚持业余文学创作。他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影视剧本,在这些领域都有成功的尝试。其长篇小说《寒梅铮铮》曾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中短篇小说集《迷失的山群》也有很好的反响,微型小说更属优质高产,曾创下《微型小说选刊》一年选刊20多篇的奇迹。另有《征兵轶事》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篇佳作”之一。以上是小说创作的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他出版有三部抒情诗集,其中有许多是朗诵诗,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近年又出版了长篇叙事诗《天地正气》,荣获第七届“中国长诗奖.最佳成就奖”。他的散文创作风格品种多样,既有纯情的,也有幽默的,还有独创一格的“袖珍杂文”。前不久,他的民俗散文集《扁担开花》作为湖北省作协重点扶持项目推出。
在这些传统的文学门类之外,他的影视剧创作也堪称成果丰硕。仅以获奖作品为例,有获全国优秀电视栏目剧奖的《耿长运拜年》、获全国广播剧专家奖的《飞箭》、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剧本奖和“根亲中国”全国十佳微电影故事片奖的《碧血天香》、获湖北优秀电影奖的《芳香》等。
此外,柯于明在文艺方面还有许多其他的爱好,兴趣所及,涉及音乐、书法、美术、摄影、表演等艺术门类。他创作发表了音乐作品百余首,有歌曲被评为“群众最喜爱的名歌”。他“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葫芦丝、巴乌、箫、二胡、古筝、电吹管、电钢琴……都能演奏。他自创自演的《牵着妈妈的手》视频走红网络。常有国画、书法、摄影作品参加各类展览,在《美术》《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发表国画近百幅,数件书法作品赴澳大利亚展出。创作并自书辞赋、楹联30余件镌刻于鄂东南诸多景区。也常登台朗诵,表演“伟人模仿秀”,并多次获奖。举办过“个人作品演唱会”和“诗书画影作品展”。
因为才华出众,艺能多样,所以他被许多文艺团体吸收为会员,或担任领导职务。他不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还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湖北省国画院专业画家、湖北省文联所属“十大文艺家协会”会员,在湖北省葫芦丝学会担任副会长职务。
由此看来,柯于明是配得上“全才作家”或“文艺多面手”的称号的。
文学艺术各门类,本来是一棵树上的枝叶,共有一个生命的整体,其内在的经络和血脉是相通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古代有许多作家,如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等,在文学创作卓然成家的同时,又通晓音乐、书法、绘画,这些方面的创作,也成绩斐然,都属多才多艺,一专多能之辈。现代社会分工细密,文学艺术各门类也如机器生产,分别出许多工种,锻铸电铆焊,车钳刨铣钻,各专其能,互不相通。结果便造成了文体间的壁垒,写诗的不会写散文,写散文的不会写小说,写小说的视诗和散文为异物,更遑论涉足文学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了。这种偏嗜症一方面阻断了作家多样性才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割裂了文学艺术各门类之间的有机联系,窒息了文学艺术作品内在的精神气韵。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之所以能够“互有”,皆因二者同根同源,都源于作家的一点性情,都共有创造意境的功能。其他文学体裁、艺术门类之间,虽然没有诗画的联系这么直接、紧密,但小说中穿插诗词,诗词被谱以乐曲歌唱,都是常见的现象。更不用说小说与散文,本是一家,中国古代都以散体的文字名之,后来才按西方的文体分类方法区别开来。如此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说明文体的壁垒不是从来就有,相反,在它的原初意义上,却像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一样,是个浑然为一的整体。正因为如此,突破各艺术门类和文学体裁的壁垒,让文学回到这种浑然一体的原初状态,不但是对传统的一种回归,同时也是对传统的一种创造性转化。
柯于明以他的多才多艺和一专多能,做了这种回归和转化的尝试。他的各个艺术门类,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数量很多,但都不是急就之章和草率速成之作,而是苦心积虑、精雕细刻的结果。在不同文艺门类、不同文学体裁领域长期的精耕细作,又使得他对艺术的精髓有比较深刻独到的领悟,而不是仅得其皮相和末技。他的创作因而又有各体资源和各种艺术元素的互补,显得丰富多彩,摇曳多姿。
从某一种文体或艺术门类的创作来说,柯于明都很专业,是专业作家,但从他长期担任文联和作协的领导职务来说,他又是一个业余作者。以业余之力,而能在如此多的文艺领域,创造如此可观的成绩,发表出版如此多独具个性和特色的作品,可见柯于明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也堪称天赋异禀之才。在他的选集即将出版之际,我应约写了这些话,以示祝贺之意。如果文艺界也如体育界一样,有十项全能比赛,我希望柯于明能成为一个具有十项全能的艺术冠军。
2021.10.12 写于珞珈山临街楼
(作者:於可训,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zhufengjin
战“疫”不缺位“宅家”不虚度咸宁网讯今年疫情期间,柯于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作家的职责,除了带领家人搞好居家...
扎根生活讲好故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核心阅读一个文学家首先是一个对本民族语言做出贡献的语言学家,他丰富了我们...
为充分发挥书展交流文化的平台作用,本届图博会以“2020BIBF世界阅读季”为名,于8月底至9月初连续举办了六场线上阅读直播活...
咸宁网讯特约记者徐大发报道:近日,深圳市宝安区鸿雁文学社、石岩文学创作协会一行15人来到通山观光交流,与通山作协的作家们...
,继《装台》《主角》两部颇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后,著名作家陈彦将于近年推出自己的“舞台三部曲”第三部——《喜剧》。吴克敬...
电影《柳青》最近在国内上映,在当下这个商业化时代,拍摄一部在中国电影界近乎稀缺的作家传记电影,需要一种情怀。电影《柳...
著有长篇小说《窗外的月亮》《荣恩堂》《玉雕楼》《金銮殿》《大洞商》《汀泗桥》《和平前言》《茶道通漠北》等。
咸宁网讯通讯员徐世聪、阮长兴报道:日前,笔者从“湖北作家网”获悉,全省最近出版的5本新书中,有3本是通山作家的新作,他...
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能否完成对于时代本质的深刻表达,是我们面临的新考验在漫长的农业时代,乡村一直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对...
光明日报记者陈海波作家艺术家过早地成熟了、定型了,创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终点。作家莫言,通过故事里的“莫言”,审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