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文艺作品 >> 散文 >> 正文

【朱封金谱学研究之十二】辛园朱氏迁冶析疑

来源:东溪笔谈 时间:2022-09-09 15:31

近日,吾有幸看到辛园朱氏2009年续修的大成谱,拜读了该族历届文人写的溯源文章,尤其是本禧老先生写的《辛园朱氏源流》一文,令人耳目一新。老先生历史功底深厚,考究严谨,逻辑缜密,将辛园朱氏的起源和发展阐述得清楚明白,不失为一篇姓氏考究范文。

为此,吾专程赴朱家山头请教本禧老先生,八十高龄了,讲话条理分明,思维清晰,主持参与过两届家谱的续修,并首创“辛园朱氏”说,颇有文公当年首创“婺源茶院朱氏”风范,健谈的老先生,对该族的历史了然于心,犹如一部活着的辛园朱氏百科全书。

兴趣使然,为附和本禧老先生,吾对该族迁徙过程中的一些疑点尝试进行解析,希望能对《辛园朱氏源流》一文起到补充之效果。

辛园朱氏起源

辛园朱氏主要指居住在大冶茗山之北,太阳山之东,即为现在朱家山头一带的朱氏族人,综合各种家谱资料,该族源于兴国东溪朱氏。元中叶,有东溪始祖英俊公十四世孙名为荣九者,携成七、太七两子迁居戴家垅成名庄(今属大冶保安镇),并在此安家。长子成七世守戴家垅,次子太七迁至山头(即为如今的朱家山头)落户。太七公生七子,取“辛”字为派,分别为辛一、辛二、……辛七,辛园朱氏由此诞生,四子辛四随太七公守户,其余六子或向周边迁徙,或从军。留守的辛四公在此开山立业,经过几百年的蕃衍,逐渐形成辛园朱氏一族。

五百年后,居住在朱家山头的辛四公后裔于道光壬午年(1822年)首修家谱,主持修谱的是时任太学生名啟拔(号超亭)的人,据超亭先生介绍,刚开始,谱局一班人不知从何着手,正如他所说“茫然而无据”时,他的堂叔敦斋先生拿出了藏了多年的资料,这样,首届谱首就根据敦斋先生提供的资料编纂而成,定一世祖为绍一公,二世祖荣九公,三世祖太七公,四世祖辛四公。超亭先生序言“我朱氏先祖,徽州婺源人也”,又言“宋中叶我绍一公始来荆楚。其间迁徙不一。其地惟寄望庐金湖,卜筑於太阳山下”,这两句话奠定了从婺源迁居太阳山下的绍一公不仅是一世祖,而且还是始迁祖的地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流动,信息的互通,该族在溯源时,对于始迁祖和迁出地有了一些不同意见,结合东溪朱氏谱,其疑惑有三,一是始迁祖之疑,绍一公是不是始迁祖有待考究,二是名字有差别,东溪谱记载的是少一,与辛园朱氏的绍一同音不同字,三是人物关系有误,东溪记载的少一公是荣九公曾祖,辛园朱氏的绍一公是荣九公之父。

一世祖与始迁祖

目前,纵观各家谱牒,都有一世祖和始迁祖之说,一世祖是本族溯源时认可最远的始祖,始迁祖则是最早迁到该地定居的先祖。始迁祖有可能是一世祖,也有可能不是一世祖。比如,兴国东溪朱氏的始迁祖是英俊公,一世祖也是英俊公。兴国西溪朱氏的始迁祖是望公,但一世祖则是居在婺源老屋的望公之父振公。这就是始迁祖和一世祖的区别。

既然辛园朱氏首届修谱定了一世祖也是始迁祖为绍一公,且载明来自婺源,以后几届续谱时就应该对首届认定的一世祖进行再确认、再佐证才对,可事情的发展则是另一回事。

第二届修谱是同治壬申年(1872年),名为骐(派名元渚)的人写的序,本届谱序没有溯源,主要谈的是太平天国之乱给朱家山头带来的损失。

第三届修谱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名为葆华的人写的序,关于本支源流,序中坦言“本支源流之审,不可得而知,不可知则阙”,首次对“徽州婺源迁出说”持怀疑态度。

第四届修谱在1938年,以名为灿然的人为首,集体写了一篇谱序,关于本支的源流,只有一句“导源于始迁祖辛四公以上三世为断”的文字,也推翻了首届“始迁祖绍一公说”,认定始迁祖为辛四公,并认为辛四公以上三世为断,辛四公以下世系脉络清楚。

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大概是后几届修谱时又参考了他支谱系,发觉绍一公、荣九公、太七公与东溪谱系高度吻合,故对首届“婺源说”和“始迁祖说”提出质疑。

少一与绍一

研究古代的人名或地名,不能以现代人的思维和生活条件来思考,要以历史眼光来看待当时的人名或地名。

现代人从出生到上学读书,再到参加工作,要参加各种考试,还要填写各种表格,以及各种书信来往和签名等等,这一切都要把姓名写在相应的载体上,因此,现代人的名字基本上是固定的,张三不能写成张山,李四就不是李是。这是因为现代普及了教育的缘故。而古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一个自然村中能有资格读书之人凤毛麟角,因此,古代人取名用来供周围人称谓的居多,“张三,回家吃饭了”,“李四,去村头把牛牵回家”,等等,如果需要写上姓名的,由读过书的人代写居多,甲读书人写成“张三”,乙读书人可能会写成“张山”。

再如,村旁那座名为“qinglongshan”的小山丘叫了几百年了,如果写出来的话,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写法,或者是“青龙山”,可能是“清龙山”,抑或“清隆山”。无论写成哪一种,周围村民都知道指的是哪座山。文公朱熹写文章最为严谨,但一个“tongyou”的地名,在不同的文章里就出现了童游、同繇、桐游等三种不同的写法,你能说文公写错了?

因此,古人对地名或人名,更为看重的是读音,而不是文字。即使现代人也有出现“伟、炜”不分,“平、萍”混用,“燕、雁”互通等类似情况,更何况古人呢?回过头来再看少一公和绍一公,如果一味纠结“绍”和“少”的话,那就会走进无解的死胡同里去。

人物关系与漏记代数

据东溪谱载,少一公乃俊祖十一世孙,出生年月大约在南宋中晚期,居东溪田畈,生两子分别为千三、千五,千三和千五又各生三子,“龙”字派,分别为龙八、十一、十三、三、四、六。少一公曾孙就有二十三人,以“荣”字派取名,依次从荣一到荣二十三,从东溪朱氏宗谱来看,少一公荣字派的曾孙基本上迁出兴国东溪,这其中就有荣九公,谱载:“公由兴国州东溪迁居江西瓦雪沟,转迁大冶金山堡戴家庄”,戴家庄即为戴家垅。

根据东溪朱氏谱首的这些记载,东溪的少一公是荣九公曾祖,而辛园朱氏的绍一公是荣九公之父,两相比,辛园朱氏漏记了两代人。

其实,修谱时漏记两代人也是很正常的事,相隔五百年,如此久远的时间,又无权威资料可查,就只能根据口口相传下来的传说和读音记载,这样漏记两代人不很正常吗?正如当年太学生超亭先生在《绍一公序》中写的那样“世远年湮,难以臆断”。

漏记代数在其他姓氏的族谱里也是很常见的事情,有的甚至出现了反祖为孙的现象,弄清了世系再补上去也很正常。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从始祖黄帝一代一代往下传承,如果认真考究下去,还不知要漏记多少代人呢。

东溪朱氏宗谱的佐证

研究本支的来源,还应该跳出本支看本支,参考他支来印证本支。比如兴国东溪朱氏宗谱。

兴国东溪朱氏是一支历史悠久的望族,始祖英俊公于北宋初期(公元980年左右),从江西浮梁迁入东溪定居,原址即为现在的湖北阳新县木港镇田畈村,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已传四十余世。

东溪朱氏首修家谱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此时离俊祖迁鄂近四百年,根据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墨谱,由英俊公十五世孙可顺公主持编修而成。当年可顺公冒着生命危险,在元季兵荒马乱岁月拼死保护本族墨谱的壮举,在此后历届续谱中都有记载。根据墨谱可以推断,荣九公携子于元中叶迁出东溪一事,肯定有记载。

万历年间,少一公另一支迁往瑞昌的族人,荣十公子孙寻根东溪,当时主持续谱的衾公在谱序上记了一笔。根据衾公的表述,东溪朱氏宗谱关于少一公支记载到了十七世,此后才失其传(因迁出东溪久未联系,才未收录)。以荣九公为十四世孙算,当时东溪家谱应记到了荣九公的曾孙辈。

清乾隆戊辰年(1748年)东溪开启了第六次续修大成,此时与第五届续修宗谱相隔了165年。该年,荣九公长子成七公后裔参与东溪合修大成,当时主持续谱的士鼒公才得知荣九公次子太七公孙支居山头,于是,他在大成谱里作了说明,并首次载明“少一”与“绍一”之误。注意,此时是1748年,要早于辛园朱氏首届修谱70多年。

清光绪丙子年(1876年),东溪开启第十一次续谱历程,这一届续谱具有特别的意义,东溪和西溪两族一起共叙昭穆,合修大成,此时,谱局根据乾隆年间士鼒公的记录,派人前往山头相邀,但因他们刚续谱不久(1872年),故未参与。此事在当年的东溪谱上也有记载。

可以佐证辛园朱氏出自东溪的还有瑞昌朱湖谱、大冶铜山口谱等,他们的谱首里都有少一公记载。正因为有这些资料的佐证,最终促成了辛园朱氏与长岭辛一公籍齐赴东溪合修大成,太七公之裔时隔700多年后,终于摒弃历史疑惑,回到东溪老家共叙宗族之谊。

荣九公迁居大冶到如今有700多年了,700年来,源远流长的东溪水,在大冶朱家山头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支历史悠久,璀璨辉煌的朱氏一族。700年来,他们文人、商贾、士大夫辈出,笃学、崇礼、新风尚蔚起,如今,他们发扬辛四公当年辛勤耕耘、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和爱国爱家、诚信友善、和睦乡邻的良好家风,与其他姓氏一道,扎根朱家山头,为建设美丽家园,追求幸福生活,为本族的兴旺发达,更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2


参考资料:1.道光壬午谱谱首;2.2009年遵训堂和体训堂大成谱。



作者:朱封金

编辑:zhufengjin

上一篇: 去死吧,你
下一篇: 【朱封金谱学研究之十一】汪天红祖茔重立碑记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