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文艺作品 >> 书法 >> 正文

组图:古稀老人的红色情怀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09-04-03 09:12

人物档案
  饶邦炎,又名饶邦权,男,汉族,1935年11月出生,赤壁市新店镇望夫山村人。高中文化,经济师,高级政工师,1956年5月入党,1958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任茶庵公社党委书记,蒲圻县(市)水产局局长,蒲圻市农委副主任。现任望夫山革命纪念地老区促进会会长。

 

红军故事讲不完

 

红军烈士碑林生机盎然

 

守护红军墓

 

望夫山变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搜集整理红军遗物

 

碑文凝聚老人心血

 

  岁月如歌。饶邦炎的岁月,是一首值得尊敬的赞歌。
  1987年,从赤壁市新店镇走出去的老红军李平回到故乡,特地抽空来到望夫山。老人看到当年浴血奋战的地方,想修建一座纪念碑。陪同的饶邦炎当即表示:一定尽力办好这件事。
  1995年从原蒲圻市农委副主任岗位上退休的饶邦炎,凭借着一份坚韧与踏实,开始了跋涉之路。虽然这一路充满艰辛与孤寂,但是,听着望夫山革命故事长大的饶邦炎,亲人中就有红军烈士,自小就对红军一直怀有不寻常的敬仰之情,他深深地爱着这片洒满革命火种的土地。
  没有路,他就亲自上山勘探;没有钱,他四处筹款。求资金、求史料、求墨宝、求指教……这一坚持,就是14年。饶邦炎守着那一个信念,寒来暑往,跋山涉水,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信念和诺言。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01年红军碑林正式动工。2004年9月,首期工程竣工,并免费对外开放。从烈士碑林到如今的秋收暴动纪念馆、望夫山庄、文物室,望夫山已从当初的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荒郊野岭发展成为今天远近闻名的红色景点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退休至今,他很少有时间休息,周一到周五,他都在外奔走筹款。双休日,他就来到纪念地,处理一些事务。尽管累,尽管苦,还有人不理解,饶邦炎却说:“人生在世,应该做一点有益的事情。修建烈士碑林,主要是为了弘扬烈士精神,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革命纪念地各项设施的逐步完善,山上的一切成了他最难舍的情怀。
  他温和,他坚定,他充实。为了重建望夫山革命纪念地,饶邦炎共筹集捐款120万元,其中他个人捐款3.7万元。但这些还远远没有结束。望夫山的绿化、建设电动抽水基站、修建直达107国道的公路、把望夫山革命纪念地打造成集凭吊先烈、观光旅游的风景区……这一连串的设想,将伴随着已经74岁的饶邦炎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他依然在筹集资金用于纪念地设施的完善,依然行走在这条传承红色精神的路上。对于未来,饶邦炎说,除非我走不动了,否则纪念地的工作永不停歇。因为在他心中一直梦想着:在一个初春的时节,微风吹绿了大江两岸,芳草碧连天,前来望夫山革命纪念地凭吊革命先烈的人们,走在弯弯的山路上,看见的是那遍地孕育的希望。

 

  传承红色精神

 

  望夫山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这里曾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联络要塞。28位革命烈士在此英勇献身。
  3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赤壁市新店镇的望夫山革命纪念地。沿着山间小路拾级而上,一座耸立于茂林修竹、奇石峭壁间的红军烈士碑林纪念园映入眼帘,205块石碑安放在这个烈士碑林中。碑林气势恢宏,共分为纪念牌坊、缅怀碑廊、名人题字、邑员吟碣、乡人祭题等几大部分,石碑上镌刻着28位红军烈士的生平和一些缅怀的诗文。
  每经过一个石碑,饶邦炎都如数家珍般地讲解这块石碑的由来以及这些文字背后的故事。当讲到红军烈士的英勇事迹时,他总是扬起手来,眼神越过石碑上的文字,显得激情轩昂。
  红军烈士碑林纪念园只是整个革命纪念地的一部分。这里还有鄂南秋收暴动纪念馆、文物室、图书室、望夫山庄等几部分。站在山顶上的凌烟阁向下俯瞰整个纪念地,整齐的石碑依次排开,紫罗兰、桃花在其间竞相开放,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家住赤壁的谢桂生老人一大早就带着家人来到纪念地凭吊,看到纪念地初具规模,充满生机,她连声说:“这个纪念地建得太好了,饶老为了这个纪念地付出了很多心血,太不容易了。”
  就是这座被饶邦炎打理得井井有条的革命纪念地,2005年被列入赤壁市党员教育基地,2007年成为咸宁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如今,这里每天都有人来凭吊,清明时节人们接踵而来,这些在告诉世人:我们感恩这个时代,我们不会,也不能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

 

  记者手记
  3月26日,阴,望夫山革命纪念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正向前来凭吊的人们讲解着那些石碑背后的人和事。
  临近清明节,来革命纪念地参观、凭吊的人士比较多。大家围在老人身边,听他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老人的故事也随着这些记忆而渐次展开。
  他叫饶邦炎,望夫山革命纪念地的创建人。
  14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受一位老红军的嘱托修建这一处纪念地。因为责任和诺言,他用了14年时间筹资120万元,建成了“望夫山革命纪念地”。而他自己,也把那些激情岁月与对先烈的深深缅怀播撒在了这块革命热土上。(咸宁日报记者 张大乐/图 周洪/文  通讯员 洪强 叶国平)


作者:lijie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组图:家住淦河边
下一篇: 组图:通山宝石村老屋印象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