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化 >> 文艺作品 >> 书法 >> 正文

组图:洞在山口 村在山中

来源:南鄂晚报 时间:2009-07-30 08:43

寻找咸宁最美的乡村系列之四——

绿水青山倒映在门前塘里。摄影/高建国

泉水渠清好涤衣。摄影/戴斌

十里速成林是洞门口吴家天然的屏障。摄影/高建国

石泉洞洞口雾气弥漫,好一个神居仙府。摄影/高建国

洞底恍如海底世界。摄影/戴斌

编竹器是村里人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摄影/戴斌

  这是一个宁静、温馨、氤氲着浓郁的大自然气息的村庄。
  一进村,你就被淹没在了茫茫的绿色里:一株株、一排排意杨拔地而起,林间绿草葳蕤,薄雾轻笼。浩浩十里速生林为洞门口吴家村挡着京广铁路、107国道上南来北往车辆的噪声,也为这个小村庄挡住了漫天的灰尘和城市的喧嚣。
  越过层层稻田,钻过横空越过的赤马港渡槽,绕过一汪绿树环绕的清潭,一个面东的半弧形院落呈现在眼前。斑驳的高墙,黛色的瓦,显示着村落曾经的辉煌。老院古朴而亲切,就像童年记忆中外婆的家。一棵碗口粗的柳树立在院口,枝条密密匝匝地垂了下来,让白晃晃的水泥地生出一丝丝凉气。
  村里大多数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只有留守的100余人。 宽阔的院场干干净净,几只狗在院中慵懒地躺着,让洞门口的时光显得更加静谧、悠长。 洞门口吴家村的祖上是元末明初时由江西南昌首迁到赤马港的。“当时我们的祖上是和石家一起从江西到赤马港一带定居,吴家在莲花塘,石家在石泉庄。后来,石家为避石洞,和吴家对调了住地。所以,现在我们村里的吴氏宗祠名还叫‘石泉祖堂’。” 村里的老人说。
  老人说的这个洞叫石泉洞,在村后的天烛山脚下。因洞中有泉,泉中有洞,所以又叫洞门口泉,是蒲圻四十八名泉之一。石泉洞深约50米,高6米,宽4米,,为冷水泉。洞口藤萝披挂,枝繁荫天。洞内清泉漫流而出,在洞出弥出乳白色的雾气来,恍如神府仙居。烦热难耐的七月,石泉洞口清凉之气不绝,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坐在洞口的石条上惬意地纳凉聊天。 洞内流出的溪水叫泉水渠,溪水清莹如玉,水底沙石毕现,伸脚踏搅,溪水依然清而不浊。
  踏着没膝的溪水,我们走进洞内。在黑暗中摸索了约十分钟,只觉眼前一亮,几束阳光幽幽地落在洞底的碎石上,光气琉璃,像极了梦幻的海底世界。走到洞明处抬头一瞧,只见头顶上有三个天窗,一个呈三角形,另外两个洞则像是巨人翻山时镂下的两个脚印,又像是天烛山与天空对望的一双眼睛。在三角形天窗旁有一石隐蔽的石洞,出得洞来,却发现自己站在了天烛山的半腰上了,山上玉竹万杆,温润有泽。
  站在山上极目远眺,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白雾绕远山,翠峰轻摇。山脚下簇拥着葱郁的速生林,块块整齐浓绿的田畴在山下铺陈开来,水稻在艳阳下欢快地奔跑着,舞蹈着,叶尖的露珠缀满生命的喜悦。山脚下,村庄纳纳地守着一泓清泉,在千百年的守候中沉淀出淡定的风采。袅袅的炊烟从小村飘来,盘旋在七月的天空。村口有位老人踯躅而行,那多像外婆当年的身影呀,耳边似乎又响起了那亲切的呼唤声……
  天烛照石泉,悠然洞门口,我们记忆中的童年老家……

  (策划 饶敏   记者  杜培清  艾菊桂   通讯员   刘建国  王振征)


作者:lijie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组图:第59届世界小姐湖北赛区掠影
下一篇: 组图:绘出秀美新山村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