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号”驶向大山深处。
邬亚军聚精会神批改学生作业。
邬亚军帮妻子给孩子们做饭。
放学了,该送孩子回家了!
“别挤,一个一个上船!”
“希望号”靠岸了。
新闻解读
为了库区的希望
目送着“希望号”在大溪水库的碧波上渐渐远去,记者眼前有些模糊,对这位库区“希望号”的掌舵人肃然起敬……
1981年,一身清贫的邬亚军站在了三尺讲台上,成为村里的民办教师,而这一站就是整整28年。
在走上讲台之前,邬亚军的外公(当地很有名气的中医)要他从医,但邬亚军说,他热爱教育工作。
1990年,时任库区苏建小学(现已合并到纸棚中心小学)校长的邬亚军接到远方表哥的喜讯,为他找了一份月收入1500至2000元的工作;而当时,他的工资只有500至600元。但邬亚军仍然坚持留下来,与库区的孩子们在一起。
“因为热爱教育,我放弃了很多走出去发财的机会。”在邬亚军心中,教师是一份光荣的职业。
2002年,县教育系统对近500名民办教师进行考核分流。当时,邬亚军考了全县第27名,但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没能转正。
如今,作为学校里唯一的民办教师,对于自己的选择,他从不后悔。
他每天驾船接送学生,不要任何报酬。在接送孩子的途中,邬亚军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风吹浪打。
“每遇到大风、冰雪天气,我就特别担心孩子们的安全。为了安全,我要起早点,分两趟将孩子们接到学校。”邬亚军说。
除开假期,邬老师每天接送学生近40人。至今,邬老师接送学生数达5万人次以上。更让他高兴的是,他送走100余名毕业生走出大山,来到镇上,走向高校。
“希望号”,载着库区孩子们的梦想,载着库区群众的希望……
2009年12月29日下午,记者从通城县四庄乡政府出发,顺着进山的唯一公路,九曲十八弯,穿越松涛竹林,驱车整整40分钟才到达纸棚村。
走进大溪库区纸棚中心小学,记者见到留着短须、清瘦而沉稳的特聘小学民办教师邬亚军。大冬天里,他就穿着三件单薄的衣服,不时发出咳嗽。
“2006年,通城县隽水镇宝塔村原党支部书记黎泗保来到纸棚村,看到小学生上学难的情景,当即捐款1万元,购买了一艘机动船。还请来电焊工装上安全护栏,并镶上‘希望号’3个字。”邬亚军指着码头上停靠的一只机动船说。
下午3时30分许,大溪水库尽头,邬老师背着患过小儿麻痹症的一年级学生吴盼,沿着百余步阶梯下到码头,拉近缆绳,跨上“希望号”。将吴盼安顿好后,再将其他学生一个个招呼上船。
“刘伟,注意船上小同学的安全。开船了!”。邬亚军从机舱窗口探出头,朝学生们大声叫喊。
“希望号”沿着大溪水库,向着大山深处驶去……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场景,已经延续了整整7个年头。
“邬老师接送孩子,我们放心!”一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
每天清晨6点半,邬老师准时发动马达,到每个学生家门口的“码头”,接他们上学。回到学校,已是上午8点,往往连早餐都顾不上吃,就要给四、五年级的学生每天上数学课,还要负责全校的教导工作。
下午3点20分,近40名孩子排好队,跟着邬老师准时登上“希望号”,其乐融融地起航回家。岸边,邬亚军的妻子张美丽,挥着手,默默地目送着“希望号”远去。
当邬老师抛锚回到学校的简易宿舍,夜幕也已悄悄来临,妻子已做好了香喷喷的晚饭。
“舍不得买一副护耳,就连手套也没买一双。”指着邬老师冻裂的耳朵,妻子张美丽心疼地说。
“现在油价渐长,接送孩子上学不仅不拿一分钱报酬,还要自掏腰包补贴油钱;尽管国家每生每天补贴2元钱的交通费,但一学期下来,我至少要补贴两三百元。”邬老师说。
“7年来,风雨无阻,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邬老师看着学生们的笑脸,有说不尽的满足感。
新闻链接
纸棚村是通城县四庄乡一个偏远的库区贫困村,处于青山水库末端,距通城县城43公里。
纸棚村1600多口人散居在水库周边,村里唯一教学点设在水库尽头的大坝上。
2006年,乡、村争取到县里有关单位的扶助,筹资2万多元在水库渔坝上新建了一座便民码头。去年,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在这里新建了库区中心小学,学校建有三层的教学楼和现代化的教学、办公设施,大大改善了库区孩子的上学条件。(图/记者 张大乐 文/记者 李发扬 通讯员 胡勇)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组图:如诗如画 秀美咸宁
下一篇:
组图:东风惠赤壁
每天,我们常常会看见这样的身影:在车水马龙的街头装运电器;在高楼林立的小区楼梯间,背着大箱子艰难上楼。他们,就是普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