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读懂中国共产党的有益读物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1-12-09 16:03
○黄蓉生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这些既是需要讲清楚、道明白的重要问题,同样也是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这就是百年大党》对上述问题话题作了很好的诠释和回应。该书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史与论、事与理的巧妙结合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在总结经验中成长壮大、在“赶考”路上变得更加坚强、在改革开放中呈现出强大活力,在新时代的新作为新担当的立体形象,是一部读懂中国共产党、研究百年大党建设的有益读物。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难能可贵的亲切感和亲和力。

第一,问题导向,有的放矢。该书作者敏锐捕捉到读者高度关注“是怎样”的过程性问题,另辟蹊径聚焦过程性问题并以此作为谋篇布局的基本依据。比如,建党一百年,中国共产党这一路是怎样走过来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践行初心使命的?腐败是世界性难题,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反腐败的……对于百年大党来说,还有一个追问:百年大党是怎样永葆年轻的。针对这些热点问题,该书设计了“百年大党是这样走过来的”“百年大党是这样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大党是这样领导中国的”“百年大党是这样反腐败的”等十四个论题,涉及发展历程、初心使命、治国理政、党建布局、对外交往、历史经验等若干领域,做到了在系统阐述的同时又凸显问题,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又突出重点,搭建起问题导向、点面呼应的书写脉络和思路框架。

第二,史论结合,引人入胜。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历史、善于总结经验的政党。在治党治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策,提出这样的要求,这其中既有理论逻辑,也有现实逻辑,同时亦有历史逻辑。怎样才能懂得这个党?答案是必须学习研究这个党的历史。该书坚持史论结合,通过梳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阐明道理、叙述决策部署的前因后果解释原委,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在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中寻找答案,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发挥出党史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比如,在回望百年大党的风雨历程后顺而揭示党发展壮大的成功之道;为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进程作了一个全景式的梳理;在阐述严明纪律、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开展对外交往等话题时,同样注重回归历史,从历史的本来中关照现在。全书概括出百年大党何以永葆年轻的“四个始终”经验,就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的生动写照。

第三,故事表达,事理相印。讲故事是有效传播的重要方式。该书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为宏观视野,从中选取若干富有典型意义的故事,极大地增强了读物的鲜活性。比如,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故事讲中国共产党如何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用毛泽东修改施政大纲的故事讲如何用群众的语言进行宣传,用红军长征、王进喜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故事阐明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等等。

与此同时,该书摒弃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论述方式,在阐述观点时大量引用具体事例,在联通观点与事实中娓娓道来。书中既有中国共产党发布第一份反腐败文件、实施五年计划、消灭血吸虫病等过往事例,也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开展党内巡视等当下事例;既有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做出六条重要规定、习近平调查研究等党的领导人的具体事例,也有李保国、张桂梅、黄文秀等党员代表的典型事例;既有为民造福等正面事例,也有官员腐败等反面事例;既有对内加强自身建设的事例,也有对外开展国际交往的事例,等等。可见,作者在搜集资料、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等方面下了大力气,花了大功夫,有利于读者从更为具象的角度和更为宽广的视野认识中国共产党,使该书的可读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第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该书一个显著特点即是定位精准。定位为通俗理论读物,意在让读者愿意读、想去读、读得懂。翻阅全书,通俗的语言、清新的文风扑面而来。比如,处处可见鲜活话语。拿章节标题来说,“组织起来将无敌于天下”“他们的名字叫‘共产党员’”“多讲群众能听懂的话”等标题清新醒目,不拐弯抹角,不故弄玄虚,给人以深刻印象。还有,各章标题的设计独具匠心,“百年大党是这样XXX”的呈现句式,既简洁明了,又充满自信。又如,巧用类比阐明道理。在讲党的组织体系时,用“大脑和中枢”“躯干和四肢”“神经末梢”进行类比;在讲政治生态时,用水生态进行类比;在讲纪律的执行力时,用高压和低压进行类比……类比的写作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消除了理解障碍,让人读起来不感到枯燥、难懂。再如,行文方式灵活多样。文献资料适时登场、统计数据信手拈来、经典论述恰当引入、俚语古语穿插其中、古今中外灵活切换,这种写作风格和表达范式对推进“把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研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信这本具有亲切感、亲和力的读物能成为帮助党员领导干部、广大青少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良师益友。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乡村兴则中国兴
下一篇: 岁月深处南瓜香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