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压岁钱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4-02-26 15:59

■游强进(温泉)

“过了腊八就是年”,下过雪后带来的严寒,让人们有了要过年的感觉。

俗语说,“小伢望过年,大人等种田。”儿时之所以眼巴巴地盼望过年,无非是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还可以收到压岁钱。今天孩子们的日子天天像过年,已不稀罕这几件只有过年才能享受的大餐,而少时不知愁滋味的我们,却在过年前一股脑儿地期望着它们的到来,既不知晓也不理会父母每到“年关”的难处。家境窘迫一点的,闹着要这要那,多半是会挨上一顿揍的。

由于幼年时父母在咸宁工作,我和祖父母一起住在孝感城关北门外内正街的宅院里,20世纪60年代末祖父母被从城里“动员”下放到农村,我和妹妹便从孝感来到咸宁,每年只有寒暑假才回到孝感祖父母身边。而寒假时正逢过年,因此,大年初一的时候,我总是或跟着祖父或跟着祖母,要么从城里的北正街到农村的李家咀,再又从农村的李家咀到城里的第一宫,不管愿意不愿意,去给至亲长辈拜年。祖父排行老四,老二、老三皆在孝感;祖母童养媳出身,不知亲戚几何,只有名义上的娘家李家咀。因此,我喊得最多的,就是城里的二爹爹、三爹爹,乡里的四舅爹、四舅婆了。对于其他的亲戚,倔犟的我是死也不开口,任凭祖父母如何开导“引诱”。拜年走了一家又一家,长辈喊了一声又一声,但收到的压岁钱却寥寥无几,经常是满怀期望而去,收获甚少而返,有时甚至是空空如也,一文未得。日子都过得紧巴的大人们给我的,往往是一把花生或炒蚕豆、几粒糖果、几片麻糖。不必说,给我和妹妹一点压岁钱的,也就是父母亲、祖父母和住在城里的外婆了。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这是清人吴曼云的一首《压岁钱》。它活脱脱地写出了孩子得到压岁钱时的场景。过去不像今天,孩子们过个年动辄会有几百上千的压岁钱。当手上有了二三十元钱,我俨然也像是个“暴发户”。虽没有兴奋得“一夜忙”,但喜悦的心情却是可以想象的。正因为压岁钱可以自己支配,在农村待不住的我会在大年初三以后找个由头,离开祖父母跑到城里,住到外婆那里,直到祖母跑到街上来把我带回去。外公去世很早,在外婆这里无拘无束,是我最快活的时候。我会约上借住在外婆家的小伙伴孝鸣孝梅兄妹,去往街上开始压岁钱的消费之旅,就像周作人《儿童杂事诗》所写的,“昨夜新收压岁钱,板方一百压枕上。大街玩具商量买,先要金鱼三脚蟾”。

过年时的孝感老城有多热闹啊!往解放街、中山街、汤家街、书院街一路走去,嬉闹声、叫卖声、招呼声、喇叭声一阵又一阵,杂乱而又有序,吹糖人的、炒米泡的、炸油条的、卖馓子的、售鞭炮焰火的、煎绿豆糍粑的……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口袋里的钱不多,买了这就买不了那,看上你就顾不上它,我们的兴趣自然不在这里,也就是要买个嘀哆(极薄玻璃吹制的类似喇叭型的玩具)、看场电影或者去书店买本小人书而已。过年没用完的那些5分2分1分的压岁钱,有竹筒做成的存钱罐,自然是它最好的去处。

时光荏苒,收压岁钱的人终会老去;寒暑经年,收压岁钱的人也会变成发压岁钱的人。儿时的欢乐和兴奋都已尘封在记忆的脑沟里。可喜的是,时至今日,传统习俗仍在延续,家国情怀仍在滋蔓,代际亲情仍然浓烈。压岁钱的习俗也会伴随着中国人过的春节走过一年又一年,温暖着我们平凡的生活。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龙年的味道
下一篇: 扮浓年味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