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浙东唐诗之路的文旅密码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4-08 15:51

浙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走进浙江,你可以看到“万年上山”彩陶的神奇,窥见跨湖桥独木舟的奥秘,领略五千年良渚玉琮的风采。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把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亲自倡导设立“文化研究工程”。张环宙《浙东唐诗之路文旅融合的范本建构》一书,作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中的一部,体现了浙江文化研究持续深入的新进展。

“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相映成趣的文化古道,是一条自钱塘江经绍兴,而后经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再达新昌,直至台州天台及温州的诗意之路,历史遗存和人文典故众多。该书从文化和旅游融合这一视角切入,结合全国视野下的线性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对我国以唐诗为主题的文旅融合现状、历史经验、当代价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

作者带领课题组对杭州、绍兴、台州、宁波、舟山等地的唐诗遗存展开田野调查,包括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和文化节事等内容,还对浙东唐诗之路上居民的文化感知、文化认同和对旅游发展态度的关系,以及游客感知意象进行了数据收集与分析,从中得到一些研究发现,推进了浙东唐诗之路的理论建构。

《全唐诗》收载诗人2200余人,其中400多位诗人踏上浙东唐诗之路,沿途留下1500多首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大诗人为何偏爱“吴越游”?除了吴越之地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外,盛唐漫游风气盛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唐代经济发达,社会较为稳定,再加上大运河的开通,为读书人漫游吴越提供了条件。而今,文旅热持续升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更便利的条件和更丰富的形式。如何从唐诗之路找到文旅融合的“钥匙”,如何从价值、空间、文化、旅游、服务、生活等维度“重构”浙东唐诗之路,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样本,作者给出了基于扎实研究的思考。

书中借助典型案例,剖析了浙江天台、新昌、柯桥、仙居等地文旅融合的机制创新、实现路径和品牌塑造。以唐人向往的“诗意远方”天台县始丰溪为例,作者从政策、文化、旅游资源三个方面予以观照,既解读它在物理空间、文化功能、文化景观上的布局,也关注唐诗体验馆、唐诗学院、唐诗历史街区、唐诗广场等项目,系统探讨始丰溪的诗路文化建设。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书融学术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既让读者了解浙东唐诗之路的山水生态价值、文学艺术价值、文化交流价值、文化遗产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产业带动价值等,深入认识这一有代表性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经由唐诗之路破解文旅融合密码,让文化遗产更好造福今人。

(原载《人民日报》,作者为吴重生,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学院学术院长)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根根草草,草草根根”的悟道 ——读长篇小说《天下国医》
下一篇: 青年楷模何功伟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