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2专题 >> 湘鄂赣边区行专题 >> 正文

寻踪“东方吉普赛人”(附图)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2-07-20 09:07:00

  

  从药姑山上发掘出来的石神台保存完好,神台上的凹槽和狗头图案,不禁让人联想到千年以前瑶族先民的祭拜文化。 记者 夏正锋 摄

  6月29日 阵雨

  历史上,瑶民受到封建统治压迫,不断迁徙,他们在荒山野岭“刀耕火种”,“采食腊毛”,“食尽一山又它徙”,被史学界称为“东方吉普赛人”。

  通城县大坪乡内冲村位于药姑山南端,地处赤壁、崇阳、通城和湖南临湘两省四县交界处,是一个古老的瑶族村寨,2009年经县政府批准正式设立内冲瑶族村。

  目前该村保存着古井、神台、梯地、石墓、石庙、石柱等瑶族历史遗迹,沉淀着瑶族先民的文化气息。

  下午,一会儿雨打青山,一会儿云开日出。这景象的变幻,未必是“东方吉普赛人”给我们的神秘暗示?采访组一行冒雨挺进药姑山,寻觅“东方吉普赛人”的踪迹。

  远远看去,绕过东冲水库坝顶,撇下身后万倾良田,在云雾缭绕之中。药姑山象一道青翠的天然屏障,静静地横亘在天地之间。

  “药姑山又名龙窖山,属幕阜山余脉,最高峰海拔在白云寺、三仙坛埂上,海拔1261米……”同行的李玉书老人指向前面的大山说。

  当地村民告诉我们,相传有三姐妹在山里一边修行一边采药,制药救助黎民百姓。后来为了纪念这三姐妹,人们便把龙窖山改名为药姑山。

  听着村民的讲述,我们不禁心生感叹:这大山里面究竟藏着多少秘密?

  药姑山就是药姑山,象出浴的女人一样静美。她的山翠得发黑,她的水清得发亮,这山这水,如此不同凡响,一定有什么渊薮。

  果不其然,千真万确。

  在内冲瑶族村村委会,保存着镇村之宝——瑶民祭拜盘王(祖先盘瓠)的石神台。神台用青石雕成,长80公分,宽约30公分,神台脚高30公分,四脚为龙爪图;神台案面凿有凹槽,边缘雕刻纹饰,前方有狗头图案。

  据相关史料记载,瑶族以五色犬盘瓠为图腾,故而瑶族先民流行“狗头冠”和“犬尾”饰。根据考证,内冲瑶族村的神台就是瑶族先民遗留下来的。

  沿着内冲瑶族村的村级公路,我们试图探访“东方吉普赛人”的踪迹。沿路的村民大部分已经把老房子拆去,建起了新式楼房,但依然可以看到用青石块垒砌而成的房子。

  村干部胡和保告诉我们,村里的石头房子是祖父那一辈建的。先民以前住在山上,常有野兽出没,用石头建的房子牢固结实,既可挡风还可抵御野兽的侵犯,建石屋的风俗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

  在内冲瑶族村一组,但见一户人家古旧的门楣上雕刻着狗头纹饰,和石神台上的狗头纹饰一模一样,再一次引起了我们猜想:这户人家会不会就是瑶族先民的子孙后代呢?走进堂屋,几位头发斑白的老人正坐在一起闲谈,问起瑶族先民,均摇头答曰不知其然。许是年代久远,瑶族先民的遗迹、遗风早已渐渐湮没在历史深处了……

  沿着丛林小路,我们拨开两边茂密的灌木,往山的更高处行走。在大风塝往下出口,只有一条路直通大益屋,中间有一隘口,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可能就是瑶民镇守家园的关口。

  从内冲村上大风塝两公里处,一条溪流常年流水不断,河道宽而深,中间架一座石桥,此桥全部用青条石叠成,竟无木料铁钉,全是古老传统式的石建筑形式。

  据内冲村84岁的高龄老人胡从水讲,他的祖父就听传说,何家楼石桥已有千年之久,从史记上看,宋熙宁年间,瑶民就在大风塝居住,已有千年之久。可以证实,此桥是瑶民为通往大风塝千家峒所修无疑。

  县文体局有关工作人员考察发现,大风塝千家峒寨瑶民居住的石屋群,聚居在一个山头,坐北朝南,壬山丙向,屋墙是用竹块和黄泥筑成。屋顶全是薄片条石叠盖,青石瓦片坚硬,重量压顶,既可防山风吹翻房屋,又可防野兽侵扰。

  由此可见,当时瑶民的智慧,同时也鉴定了瑶民居住的千家峒寨确切的地理位置。

  国运昌,文化兴。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瑶族遗址之所以成为当今备受关注的热点,吸引众多瑶族后人和瑶族文化爱好者寻踪探宝,盖因时逢盛世,民族和谐。

  走出药姑山,天上升起了异样的云彩,这片土地有多少神秘的传说,那些消逝在岁月深处的美丽和传奇,如迷雾烟云般舒卷其间……

  采访卡片

  大坪乡在通城县素有“老板之乡”、“药材之乡”、“水果之乡”、“红色之乡”之称。

  大坪乡是全县在外办厂老板最多的一个乡镇,资产500万元以上的老板有100多人,全县第一个“回归工程”项目就是大坪的永安电子。

  大坪是全县药材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大坪依偎在素有“江南药库”之称的药姑山脚下,境内有中草药111类,1700余种。

  大坪乡是全县水果种植大乡。现有水果近万亩,品种主要有水蜜桃、赖李、脐橙、柑桔、甘蔗等,年产水果1000余吨。

  药姑山是湘鄂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彭德怀、江渭清、钟期光、李平等一批革命家都在境内领导开展过革命活动,至今仍留有许多革命遗址,如楠竹沟红军医院、割耳坡等。(记者 刘文景 向东宁 李 嘉 )

编辑:liuhuafang

上一篇: 天岳关:血写石雕的民族记忆
下一篇: 有一种生活叫留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