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电商基地 推进创业创新
中共通山县委人才办
通山县作为湖北省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首批综合示范试点县,为促进电商人才成长和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电商活县”战略实施,大力建设“电商创业创新基地”。目前,基地共投入资金1500万元,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实现设施齐全,运转有序,集聚网创企业30余家,吸纳电商从业人员300余人,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基地已成为全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人才培训中心、电商产业孵化中心和一体化仓储中心,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兼顾线上线下,建造优质平台。县人民政府与京东商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京东商城通山县县级服务中心开始运营,通山成为湖北省首家阿里农村淘宝县,建成“阿里旅游·去啊·通山旅游旗舰店”、“汉货平台·通山特产馆”、“畅游通山微信旅游旗舰店”、“淘宝网·特色中国·通山馆”、“京东商城·中国特产·通山频道”、“通山购物网”等10余家电商网络平台,为全县旅游和农特产品的网络营销打开通道,县内工业品电子商务上线精品类目达到50种,上线产品200种;建成通山包砣网、咸宁聚划算、居无忧等电商便民平台,为实现本地O2O服务打下基础。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融资的方式,先后投入5000万元对全县基础网络加以改善,实现电信光纤进乡入村和4G、wifi网络城区、镇区全覆盖;结合城市商贸流通体系,健全农村电商支撑体系,积极构建“1+13+N”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县政府成立电商服务中心,在13个乡镇设立分中心,在农村设置服务网点,共建设100余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站,乡镇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60%;在老城商业中心建设“一店两铺”300余家,群众通过wifi即可浏览店内任何商品,实现线上下单、线下取货,打造“一店双铺”电子商务示范街。通山“政府+电商服务中心+网商平台﹢电商企业﹢特色产业”和“政府+电商服务中心+网商平台﹢电商服务站点+合作社﹢农户”平台化电商发展路径,受到了业内广泛关注。
扶助创业创新,出台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出台电子商务发展相关政策,在税收、财政、资金、经营范围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对入驻基地的电商企业给予场地、水电、税费、业务培训等多项创业创新补贴。根据电商企业信贷资金需求,县政府审议出台了“电商贷”、“助商贷”政策,采取集中授信或发放小额贷款支取卡等方式,优惠利率,便捷程序,有效解决电商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县政府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统筹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电子商务产业引导、企业(网店)扶持项目建设、奖励、培训、贴息及相关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其中创业创新基地建设资金不少于400万元。实施电商招引政策,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企业,成功引进农产品农副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六叶商城,打造鄂东南最大的农产品批发网上交易平台。创建“政府+电商服务中心+农户+合作社+溯源系统”的多方负责的品控机制,由政府为通山农特产品做背书,实现农产品在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的全方位品质监控。
面向县内县外,广聚优秀人才。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和电子商务工作办公室,组建电商综合服务团队;成立全省首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面向全社会招聘12名电商专业人才,为全县电商从业人员提供电商专业培训、技术支撑、公共推广平台建设、电子商务营销、农特产品包装设计等五大公共服务;成立全省首个县级电商协会——通山县电子商务协会,坚持定期开展网商沙龙活动;组织“电商创业之星大赛”,吸引创客,交流经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组织电商专家团队座谈出谋划策,先后邀请汪向东、王盛等著名电商专家到通山传授电子商务知识;组织10余批次干部群众赴浙江、江苏等地电商考察活动;开展电商培训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六进”活动,先后举办农村电商和“百店千人”等各类电商培训班10余期,接受培训3000余人次;与咸宁职院合作成立“通山电商产业学院”,定向培养电商人才。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