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关键在于“用”
○ 胡二会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这是我们做人才工作一直秉承的理念。从事人才工作,无论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还是引进人才,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换句话说,培养、发现、引进是手段,使用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人才只有放在合适的地方,才能体现价值、发挥效能,成为推动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人才观念的逐步改变,各地兴起了 “人才热”。然而,由于观念转变不彻底,人才工作仍存在诸多误区。有的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热衷于引进人才,却对现有人才视而不见,“骑着骏马找良驹”;有的盲目引进人才,甚至把人才当招牌、做摆设,人才工作貌似热火朝天,实际上没有产生多少人才效应;有的“重引进、轻使用”,平台环境跟不上,导致“大材小用”,甚至闲置不用。
从现实情况看,在不少地方,人才使用离“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要求还存在差距。首先是人才“不够用”,主要是结构性短缺,高端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严重不足;其次是人才“不适用”,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再者是人才“没用好”,缺乏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合适舞台和条件,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树立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克服论资排辈、封闭循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陈旧落后的用人观念;另一方面更要破除不利于人才成长、流动、使用的体制性障碍,打破行政、企业、事业不能流通的传统束缚,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用好人才,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等方面来着手。
人才的培养开发,要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把以人为本的观念贯穿于人才工作始终,克服人才管理中“官本位、行政化”的倾向,只有形成一整套更加科学合理的机制,才能构筑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人才的使用效能才会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中共通城县委人才办)
人才莫重“引”轻“挖”
○ 廖双河
近年来,一些地方每年列出专项编制,用于引进急需专业人才。其实,本地“和尚”同样会念“经”,关键是在于怎么用。
透过一些地方人才“引进热”,不难看出其背后的原因。首先是用人机制有缺陷。外来人才能享受编制、工资、住房等一路红灯,而本地人才却无此待遇,总喜欢在身份、编制、资历、学历等问题上转圈圈。二是用人体制不完善。人才好不好,实用不实用,不是通过一二次考试就能发现的。人才招聘进来,到底能不能派上用场,还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考验。三是用人观念有偏差。有的领导总爱盯人家的人才,而对身边的人才关心不够、发现不够,致使许多土生土长的“卧龙”长期“躬耕南阳”,不少“千里马”只得远走他乡。
事实上,“挖掘内才”才是用人的主途径。因为,使用本地人才投资小、见效快、根基牢。不会像引进的人才那样,过分强调待遇,也不会因嫌弃“舞台”太小而随时离“巢”。同时,可以激励本地人才成长。
引进人才与本地人才之间、生活待遇上的鲜明落差,会让本地人才寒心,甚至“出走”。而重视本地人才,则能产生“酵母效应”,使本地形成各种人才群落,促进事业整体发展。
(作者单位:通山县政府办公室)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