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事公路修建工作20余年,爱岗敬业,是我市有名的高级工程师。2014年,他带着建筑队,把路修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简称“巴新”),缔造出让外国人惊叹、保证质量的“咸宁速度”。
9日,记者在湖北兴达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见到了公司副总经理李祥圣。
家乡味道,
让国外有家的感觉
2013年,中交三局在巴新拓展了一项海外业务——为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修建外环线。因为工程进度需要,该公司发包了23公里的路程,李祥圣所在的兴达公司中标。接下来的两年,李祥圣带着24个咸宁兄弟,一直奋战在巴新。
巴新地处热带气候,只分雨季和旱季,面积相当于2.7个湖北版图大小,国家落后,没有产业,主要靠资源来换进口商品,物价高。
李祥圣他们进驻首都外环线的施工基地时,正逢旱季,每天持续高温,还面临着用水不足。工程组还是24小时两班倒,劳动强度大,初来乍到,兄弟们适应不了。
如何给员工营造家一般的感觉?李祥圣想了很多办法。
饮食上接近咸宁味道。尽管在遥远的巴新,但是,李祥圣为了把兄弟们的伙食整出咸宁味道,在出国之前的准备中,采买了大量咸宁本地的干菜、干鱼、腊肉等。甚至,怕兄弟们去国外吃不惯,细心的李祥圣还备了充足的下饭调味品“老干妈”。
“一般人在国外伙食都不适应,带上这些家乡味道,更能营造家的感觉。”李祥圣说。
不仅如此,为了缓解兄弟们的思乡之情,李祥圣想为他们装网线,及时跟家人联系。国外的通讯费贵,1000K的网线,每年要30多万元的费用。费用太高了,没办法,李祥圣就在国内为每个兄弟购买了国际套餐,以供他们想家的时候,可以跟家里畅聊。
此举受到兄弟们赞叹:“这些话费流量非常足够,每个月都有剩的。”
和睦相处,让两国人交往甚好
巴新由于没有产业,什么都靠进口,当地人几乎不种菜。因此,当地菜价很贵,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要卖到三四十元一斤。
为了保证兄弟们一日三餐的蔬菜需求,李祥圣为此专门在驻地附近辟了两亩地,撒上从咸宁带去的蔬菜种子,拉上黑色遮阳布。辣椒、小白菜等都长出来了,附近居民时常来掐点青菜。“当地的气候,蔬菜容易老。与其老在地里,为什么不跟附近的人分享呢?”李祥圣说。
一来二去,附近居民跟李祥圣他们相处甚好。
当地企业主体少,就业率低,本地人去当地企业做工,为的就是每天放工后的一口粮食。李祥圣的工地,也少不了要请当地人做工。当地企业给他们的酬劳是两包饼干。在李祥圣的工地,却有三包饼干。
不仅如此,李祥圣还经常让食堂加班做包子馒头,给兄弟们加餐,当地人也享受同等待遇。酬劳比当地企业高,还经常能加餐,吃上中国特色美食,因此,当地人都争着去李祥圣的工地做工。
时间久了,大家都渐渐熟识,还经常开玩笑。
因气候原因,加之工程中灰土多,工人每天都要洗澡。巴新的自来水贵如油,看着中国人每天都洗澡,渐渐熟识的当地人还跟李祥圣他们开玩笑:“你们每天洗澡,要把我们的自来水用光的。”
当地治安不好,时常发生抢劫,本地人经常帮助他们规避风险。只要得到消息,当地人都会第一时间通知李祥圣的驻地,注意防范,也为李祥圣他们减少了很多损失。
咸宁速度,让外国人叹为观止
李祥圣带去的队伍,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让当地人开了不少眼界。
在工程启动前,李祥圣去巴新考察发现:当地工程机械的运力都很小,连国内的一半都不到。因工程进度需要,中国进口的车子是20吨的运载量,就连挖掘机,也是大马力,让当地人稀奇不已。
真正让当地人开眼界的,是李祥圣他们的工作效率。一座山横亘在施工线路上,几十万方工程,个把月就被李祥圣的工程队搬完了。
不仅仅是这些,工程管理上,李祥圣有一套。
工地不仅设立健全的奖惩制度,每天晚上下工后,李祥圣必做的事就是开会,让各个环节负责人汇报当天工程情况,机械设备是否充足,人员调配够不够,再布置第二天的工作。第二天,李祥圣还会在负责的23公里工程上进行全线巡查,土方、路基、基层、路面、附属工程、涵洞,一个不落,晚上再继续开会。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四个多月,这个一向自认为身体好的人,在2015年10月,突然觉得身体不对劲:腿脚不利索,也说不出话来。
李祥圣被人送去了当地的中国医疗队进行检查,结果让李祥圣很意外:脑梗,需要尽快治疗,不然就有脑出血的危险。
第二天,工程队便把李祥圣送上了回国的飞机。第三天去医院治疗,医生检查后,说了一句话:幸亏早来了一天。
回国治疗了半个月,休调半个月,李祥圣匆忙赶回了巴新,继续投入工程中,于2015年年底提前完成了工程。兴达公司因此成为了中交三局的最佳搭档,被授予了“优秀分包商”。
当地人一直说:这来自中国咸宁的速度,让人惊叹。(记者 王莉)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张燕:为民兴业为民忙
下一篇:
标杆创建竞风流——记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王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