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匠心独运”的初心,保有“精益求精”的恒心,不忘“探索不止”的开拓心,才具备了时刻在胸的工匠精神,在22年里苦心钻研缔造35项国家专利——这就是咸宁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胡东波,曾荣获“国家电网优秀兼职培训师”、“ 全国电力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等10个省级光荣称号。
7月17日,湖北咸宁10千伏茅小线全方位改造全面完成。原来,6月初,110千伏茅小线因雷击跳闸,本次事件引起咸宁供电公司安质部变电专责胡东波的思考,从输变电设备防雷技术、零序电压电流暂态分布、继电保护配置原则、电网运行方式及事故风险管控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认为主变中性点间隙保护存在扩大停电范围的隐患,提出了完善输电线路防雷措施,调整主变中性点间隙距离,统筹继电保护时限配合,完成全线光差保护改造,增补电网安全事故风险管控措施,优化电网防全停运行方式等多项措施。分析报告得到专家领导一致认可。
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穿一套墨绿制服、透着一股儒雅气息,带着一腔风趣谈吐,胡东波可谓处处彰显着一种专家气质,时时流露出一股学者风范。
41岁的胡东波工作22年,无论是在变电站值班,在检修部做检修,还是在农电部干基建安装,在技术部搞通信自动化,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动脑筋、善抓细节、勇于创新的匠心。于是,他从生产第一线逐步成长为一名发明创造的达人。
上世纪末期,电脑还未进入普通大众的视线,胡东波便预感到这机器必然改变整个社会,也一定是以后电力工作的主角。于是他自费买来四十余本有关计算机书籍学习钻研,编程、制图、网页、软件……凡是书籍中讲到的任何内容,他都一字不落地认真学习,下班后到培训机构找电脑上机操作,反复练习。别人休息的时间,他在自学电脑做着笔记;别人在看电视时,他在电脑上不厌其烦地操作应用;别人从梦中醒来,他还在各种软件中遨游……很快,培训班的老师都叫胡东波为老师了。
1997年,胡东波制作了一个名叫“中国变电站”的网站,上面拥有变电站管理、技术、运行等大量资料。当时,咸宁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网站,甚至湖北省电力系统也没有网站。
这就是胡东波,一个用心钻研、用爱创新的小伙子,沉得下心境,耐得住寂寞,注定走出一条不寻常的职业之路。
2003年,当听说电力行业出现不少用户窃电的行为后,胡东波便思考如何才能杜绝这种现象。查找资料、设计图纸,反复试验、制作成品……饿了吃几块饼干,累了趴在桌上打个盹,他钻研的世界中没有白天和黑夜,只求尽快发明“防窃电”装置。经过几百次试验,他研发的“载波防窃电”装置就是在电流中注入“防伪信号”,让偷电者立马“现行”。此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也成为咸宁供电公司第一个发明项目。
获得第一个国家专利后,胡东波的爱好思考的阀门再次升华,成就了一个个新发明的诞生,让电力工作更安全化、更便民化、更科学化。
“多功能负控柜”是公司领导“命题”的发明项目,接到任务是腊月二十八。过年在车间,吃住在车间,一心搞钻研。一项完全自主创新的发明技术,最终在胡东波和团队三个月奋战中诞生了,不仅实现了欠费自动提醒、自动断电等功能,获得系列省级奖项,而且实现了600多万元的产值。
35项国家专利中的每一项技术发明,不仅需要丰厚的理论支撑,更需要反复的试验积累。一项国家发明,阅读深究四五十本专业书不算多,重复演练一两百次试验再正常不过。胡东波就是乐于这样,享受沉闷钻研中带来的知识养分,享受枯燥的试验带来的欣喜。
胡东波,成了公司科技研发的领头羊,带领着团队刷新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连续3年获湖北省QC成果一等奖;连续2年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以完全自主的研发成果获得湖北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专利项目数量全省第一。
沉甸甸的果实,总让人联想到这种研究型人才,必定沉默寡言,不善于交流。可胡东波不一样,不但会“做”,也会“说”。2014年,胡东波被选聘为全国新员工集中培训班兼职培训师,这是在全国电力系统海选出来30人中的一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新颖的思路……他在任教期间深得学员喜爱。为此在第七届培训师教学技能大赛上,他主讲的课程荣获第一名,同时被授予国网技术学院“优秀兼职培训师”称号。
守住匠心,方能独运。胡东波就是这样一位电力行业的发明匠人,精益求精,不断探索。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