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美好的记忆,几乎都与美食有关,比如通城的饼折,如今说起,似乎还能嗅到隐隐的香味,而味蕾也瞬间记起那淡淡的甜软感觉。
通城饼折,其实就是将大米磨成米浆之后摊烫出来的薄饼,也有的地方叫它“豆丝儿”或者“粉皮”。我记得那味道,却不大清楚这美味的操作流程,请教年过六旬的父母,他们兴致勃勃地抢着描述起来并相互补充:
把大米和绿豆(或者荞米)按五比一的比例用水泡发,通常要泡一晚上,第二天用石磨磨成米浆备用。准备一大块肥肉,土灶台、大铁锅收拾干净。用稻草烧火。
对,不要硬材(指粗壮的木材),必须是稻草,火力大而均匀,也好掌控。
锅热之后,用大块肥肉擦拭整个铁锅,舀一大勺米浆倒入锅内,用干净的毛刷摊均匀,两三分钟之后,起锅即成。
起锅之后,将直径大约50厘米的米饼折叠起来,切成丝儿——这大概是它叫饼折的原因吧。新烫的饼折可以直接食用,但大部分被切成丝儿并晒干。
米不能有糯性,最好是成熟期长的中稻米,更容易成型,切起来方便。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通城人只在年关将至时才烫饼折,并且会让孩子们将新烫的饼折分送隔壁左右。我清楚记得,当年家里烫饼折,奶奶总是把烫好的第一张先给一直站在灶旁、早已垂涎欲滴的我,等我吃得心满意足了,再叫我挨家挨户去送,而那种分享的自豪感,回想起来依旧清晰动人。
晒干的饼折丝儿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炒着吃。煮着吃时,通城人喜欢切些薄薄的腊肉片在里面,起锅时撒一把切好的蒜苗叶,盛在碗里色、香、味俱全,让人大快朵颐、欲罢不能!
炒饼折似乎更考验技术,包括提前发涨的时间长短、火候的把握、调味品添放的早晚与多少,等等。我有口福,因为几个嫂子都很会炒,虽说现在各类吃食数不胜数,但每次我家的年夜饭上,都会有一盘香喷喷的炒饼折,当这盘子一端上桌,哈哈,你就看吧,家里大大小小齐上阵,不出三分钟,盘子已经精光! (记者 李娉)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