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通山生活已有十多年,那嚼劲十足、香气满满的漏线粉一直是我的心头爱。春节后,母亲将邻家自制的漏线粉带了过来,为我解馋。
将手工制作的漏线粉泡洗后,放进高汤内,文火煮熟,漏线粉本身的薯粉香味,加上高汤滋养,那久违的香甜扑面而来。母亲说,这漏线粉是近千百年来,通山父老乡亲们的智慧结晶。
每年的年末,只要踏入通山庄户人家的院子,你总能碰巧看到,邻家大婶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的场景:厨房里有个大柴火灶,灶上支起一口大铁锅,一锅水热气腾腾,雾气弥漫,几个妇人各自拿着不同的工具在锅边忙着。
邻家周大婶介绍,漏线粉的制作程序非常繁琐。按2:1比例倒入红薯粉和温水拌匀,在另一个盆内用开水溶解一小把明矾,再把刚才划好的糊倒入盆内,进行搅动。
“待上面的浆水温度降至不烫手时,便可以将薯粉倒入了。”周大婶说,这时便需要两、三个人同时均匀用力才能和好粉,围着大盆不停地搅动均匀,粉团和好后,便可以正式漏粉了。
漏线粉也是力气活。漏粉师傅从揉好的粉团上揪出一块粉来,放在带筛眼的漏勺上,一手拿瓢,一手拿锤在瓢上轻轻捶打,距水面的距离一般约55至65厘米,粉条边随着师傅的捶动,缓缓地从漏洞中落入滚开的锅内,漏粉师傅要在锅上不停的变换方向,以免粘锅底。捶瓢师傅要手艺精到、用力均匀,这样漏下来的粉条不至于粗细不一。
据介绍,传统的手工漏粉,必须在入九后开始制作,因为这时晚上气温低才能上冻。上冻后的线粉晶莹剔透、质地疏松、劲道滑爽。
如今,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家里只有老人孩子和少量的妇女,所以只能几家合起伙来做漏线粉。周大婶说:“你别看这样一手一脚做起来麻烦,但比机器打出来的线粉要好吃多了。”
如今,漏线粉已被通山人作为走亲访友的必需品,手工漏线粉也被人称为通山美食中必不可少的一绝。 (记者 朱亚平)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