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都市报记者葛利利 王奇峰 通讯员马映
11月7日,在嘉鱼县新街镇王家月村的野生莲藕基地里,一群来自山东的挖藕人正在采收野藕。藕塘边,无花果果实挂满枝头,绿油油的白菜叶迎风舒展,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飘出饭香……这里处处是丰收的景象,处处散发出生态农业的浓郁气息——这幅生态农业风景的描绘者,是嘉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唐攀。
●北漂回乡,创建野藕基地
因这段时间是野藕上市的时节,唐攀夫妇尤为忙碌。一大早,唐攀就领着采藕工人到藕塘采藕,妻子则在车间与工人们一道清洗莲藕,再一一分拣、包装、发货。
今年36岁的唐攀是嘉鱼县渡普口镇人,早年到北京等地打拼,开过餐馆,卖过保险,经营过超市。“我在北京时年收入有30多万元。”唐攀说,在北京漂泊的日子有苦有乐,他始终惦念家乡的味道,每到冬天,就特别想喝一口记忆中家乡的野藕汤。
2014年,唐攀回乡开始做莲藕贩卖生意,可他发现,贩卖的莲藕根本没有小时候尝到的野藕那么粉糯甘甜。
如何才能尝到记忆中的味道呢?有些较真的唐攀开始四处奔波。他先后去了湖北洪湖、湖南、山东、江西、江苏等地,试吃各种野藕,寻找野藕品种,最终,他寻到了记忆中的味道!为了保留这份独特的“味道”,他毅然决定发展野藕种植。
凭着多年的商海经验,带着寻觅回来的野藕品种,唐攀创建起嘉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18年,经过一番努力,唐攀在嘉鱼县新街镇王家月村流转到100余亩湖地,正式创建野生莲藕基地。
●因地制宜,实行立体种养
野藕基地成立了,如何种呢?唐攀开始了各种尝试。“普通的莲藕身材肥壮,而野藕纤细直长,皮白、藕浆乳白。”唐攀说,种野藕最难的就是品种的选择,他选对了品种,还要选对地方才行。
嘉鱼的湖地水质好,适合种植野藕,唐攀就选择湖地黑淤泥地土质进行原生态种植。为了做到原生态,唐攀坚持基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生长周期也长达半年以上。
为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理念,他又在荷塘里投放了泥鳅、龙虾、黄鳝、甲鱼等各种鱼类。“鱼类和野藕的混养,发挥了莲藕和鱼类互利共生的优势,从而实现产品双丰收。”唐攀说,他们在藕塘投放大量有机肥,有机肥可以作为莲藕的肥料,产生的底栖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鱼类松动泥土可促进藕的生长,其粪便作为莲藕肥料,两者有机结合、互惠互利, 从而实现了立体化、生态化种植养殖。
得益于这种种养模式,野藕上市的第一年便被疯抢一空。“咱们这儿的野藕,全部采用科学化、规范化的种植模式,不仅品相好,品质也好,所以常常供不应求。”唐攀的母亲苏东云表示。
●产业互动,发展生态农业
种养模式的成功,让唐攀看到了市场对绿色生态食品的青睐。为了把握机遇,唐攀开始转变思路,寻求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
2017年9月,唐攀注册了“湖地野藕”品牌。2019年,基地进一步扩大面积,与王家月村签订400亩土地流转合同,同时结合贫困户实际,制定扶贫产业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通过“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 ”的产业扶贫模式,以每亩租金600元进行流转,直接让农民增收受益。
“现在我们的基地里,有野藕种植、包装、运销、流通和第三产业(乡村旅游)发展。”唐攀介绍说,在基地里,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可以供游人小憩,基地两边的果树、各种蔬菜可供采摘。为了方便游客零距离感受基地的一草一木,唐攀还特意在藕塘上建起观光木栈道。每到盛夏,这里荷花盛开,鱼儿成群,游人如织。
据悉,基地下一步还会建设专门的跑道,增设趣味越野、马车观光、环湖骑行等游乐项目。届时,“水里有鱼虾、水面有荷花、岸上有农家”的立体种养殖经济模式将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也将给唐攀的基地带来致富的新希望。
编辑:hefan
上一篇:
代加工撑起致富蓝天
下一篇:
回乡养豚狸 敲开致富门 ——咸安“雷氏兄弟”创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