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20专题 >> 决胜之年看湖北——网络主题活动咸宁行 >> 正文

山沟里的中国故事:老家,或许你该另眼相看了

来源:志远读城 时间:2020-12-04 14:58

图说:清晨,内冲村小孩排着队等校车接他们去上学

导读:以往,只有在电影看到的,在欧美、日韩等国的乡村里才有的一幕,如今,正在鄂赣交界处大山中的偏远乡村里,成为生活的常态。《志远读城》用亲眼所见,为您讲述发生在穷山沟里的中国故事。

◇穷山沟的逆袭

“我家祖上留有宅基地,我为什么不能回来盖栋房子?”

1日上午,在湖北赤壁、崇阳、通城以及湖南临湘交界处的药姑山脚下,一名看来有身份、有地位的城里男子,走进内冲瑶族村的村委会,急切地跟村支部书记胡金文交涉。那名男子,手上拿着一叠彩色打印件,那是从互联网下载的文章,试图证明他的要求是足够合理的。

走出村委会之后,胡金文告诉我,应付那些曾经嫌弃这里太穷搬到山外,现在又想搬回来的人,几乎成了每天都会让他头疼的事。眼下想到这山沟里盖房子、扩建房子的人,实在太多了。

很难想象,那种只有在大城市改造中,想要在城中村拼命种房子的劲头,如今竟然会在这偏远的大山沟里也能看到。

背后的原因,是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已经不再是那些外出讨生活的游子们记忆中的老家了。

在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式扶贫攻坚实践中,内冲瑶族村和无数个曾经在贫穷绝望中挣扎的贫困村一样,终于搭上了中国快速腾飞的列车。其中一些还展现出了强劲的后发优势,内冲瑶族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图说:内冲瑶族村

11月底,在咸宁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的诚邀之下,我作为湖北省级自媒体组织的代表,走访了咸宁南三县中的通城县,见证和感受中国这项举世瞩目的民生工程,给一度贫困的山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自从11月贵州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整体摘掉贫困帽之后,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的故事,就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各国政府要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华尔街日报》、日本NNN新闻网等,都对中国这个巨大成就赞不绝口。我们也收获了很多羡慕的眼光。

作为一名自媒体人,我并不满足于只在媒体上了解这个伟大的中国故事,更希望能够去实地感受,去找寻那些精彩的细节。

这次机会,对我而言,来得正是时候。



◇群山中的舞台

从通城县城到内冲村20多公里的路,都是平坦的柏油路,越接近内冲村,就越感受到浓浓的瑶族风情,从牛角造型的路灯到村口由巨石、牛头、铜鼓构成的门廊,都在告诉你,将前往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抵达内冲瑶族村,已经下午5时,冬季天黑早,这大山沟里更是如此。

这个曾经的山沟穷村,已经不再是很多人记忆中的土路、土房、土村。一条清澈小溪从村子中间穿行而过,一条柏油路环溪而行,串起一栋栋焕然一新但依然保留着鄂南山区民间建筑特色的民房。

晚饭之后,天已经全黑。

以往,在这样穷山沟里,这样的隆冬季节,大家都猫在土房里烤火,谁也不愿意出来,顶多就是凑几桌麻将,混到天亮。

而眼下,我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在一个山沟的农庄里,倒像是到了某条街道。

在村子正中间的溪流旁边,有一个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一头,是两只高达15米的巨大牛角拱着一面直径近9米的巨大铜鼓。这个广场,被称为“瑶望千年广场”。它的修建,是为了纪念900多年前,曾在这个村落里生活的古瑶族。牛角、铜鼓,正是瑶族的图腾和象征。

图说:瑶望千年广场上,身着瑶装的少女

铜鼓下面就是一个舞台,十多位身着瑶族服饰的演员,正在那里载歌载舞。一台民族风情浓郁的瑶族歌舞晚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经询问才知,这些演员都是村里的妇女。那位声音清脆、甜美的主持人也是。她们白天是农妇,夜晚就成为登台表演的演员,拿工资的那种。

图说:是演员也是村姑

最终将客人情绪调动起来的,是在广场中间一个巨大的铁盆里燃烧的熊熊篝火。在演员们的示范下,客人们和她们一起手拉着手,围着篝火跳起秧歌。类似的互动节目,还有邀请客人们跳竹竿舞,客人必须要灵巧的跳过地面上那些按节奏一开一合的竹竿,否则就会被竹竿夹住脚。这些互动节目加上熊熊燃烧的篝火,让欢乐的气氛达到沸点,让寒冷的冬夜,充满了温暖。

而我本人,则拿到了这场欢乐乡村演出的头彩:大家推荐,由我高举火把点燃巨大的篝火。



◇返乡的打工人

夜深,欢乐散去。我跟所住的瑶乡宜山酒店的老板胡宜山聊了起来。

他告诉我,他曾经在深圳打工,但实在厌倦了在外居无定所的打工生涯,一听说老家搞新农村建设,将被开发成景区,就赶紧回来,开了这个民宿。

胡宜山的家,正是很多城里人的梦想。

三层的小洋楼,每层都有一个主卧和两个客房,每层中间还有一个公共客厅。装修风格简洁、大气,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人精心设计的。

房后是一个依山而建的菜园,以竹林为屏障,一层层的梯田铺将下来。层层梯田里,种着橘子树和新鲜的蔬菜。

梯田依着陡峭的山坡而建,胡宜山的家就在陡坡下面。陡坡的岩壁,紧挨着胡家的小洋楼。就在靠近一楼厨房的岩壁上,竟凿有一个泉眼,就像挂在岩壁上一样。

令人称奇的是,岩壁里的泉水,一年四季既不干涸,也不会溢出。很多知情的人,拿着水壶来装这水当矿泉水喝。

图说:挂在岩壁上的清泉

胡宜山也有烦恼,这个房子原本不是为做民宿而设计,所以只有7间民宿房,旅游高峰期客人来的时候,根本不够住。他想在旁边扩建,却被村里制止了。村里担心,允许他扩建,可能会带来其他人跟风。

即便如此,胡宜山的民宿一年下来,加上餐饮,也能够给他带来上十万的收入,接近他在深圳打工的水平。更何况,在内冲村,他的生活成本,要远远低于深圳。

相比之下,他的幸福感,远非在深圳打工所能够比拟。

当然,在深圳打工的经历,也让胡金山开阔了视野,能够感觉并抓住内冲村精准扶贫带来的机会。

正因如此,很多原来从内冲村搬出去的人,包括不少城里人,都想知道,是否还有机会,能在内冲盖房子。

图说:内冲人在打理采集下来的中药材勾连

◇没有跑的福建媳妇

接下来,在村支部书记胡金山陪同下,走进村民胡新明家,则听到了另一个独特却也典型的故事。

接待我们的是胡新明的媳妇杨素蓉。村支书说,杨素蓉更健谈。后来,我才明白村支书为什么这样说。

让我惊奇的是,杨素蓉竟是福建人。按理说,福建的条件比这里要好的一点。

但是,2007年和胡新明一起在南京打工的杨素蓉就认定了这门亲事。那年春节,她跟胡新明一起回到内冲,见胡的父母。

尽管做了各种心理准备,胡新明家里凄惨的情形,还是让杨素蓉痛哭了整整一晚:胡新明的老家实在太穷,几间破旧的土房,晚上漏着雨,家里到处都是灰。

当晚,她就想走,但被胡新明拦住:怎么说,也要把年过完再走。否则,老人会受不了打击。

尽管杨素蓉最终认了命。但是,命运依旧没放过他们,再次给他们重重打击。2013年在南京一个家具厂里打工的胡新明,因为长期压力,得了脑溢血,半边身子麻木。

这种情况下,胡新明一家没有办法再到外面打工,就回到了内冲村。

接下来的厄运是,胡新明家的旧房也因为雨水而垮塌。尽管他们到处借钱,把房子整起来。但是,杨素蓉自身视力也不好,公爹、公婆也有轻微残疾。以后的日子如何过下去,则是他们遇到的最大难题。

用杨素蓉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家里极缺劳力”。在以往,像杨素蓉、胡新民这样的家庭,几乎没有脱贫的可能性,只能一步步走向更糟糕的处境。

几乎没人能够预测,杨素蓉这个福建来的媳妇,还能在内冲村待多久,会不会有一天跑掉?


图说:杨素蓉在接受《志远读城》的采访

◇瑶族村的扶贫实践

然而,杨素蓉不仅没有跑掉,好好留了下来,而且还学会一口流利的通城土话。这种方言,连我这个咸宁人都听不懂。

在接待我们来访时,她特意在茶里放了花椒,这是当地人招待贵客的礼遇。

原来,就在胡新明一家陷入困境的时候,他们的遭遇也被来自咸宁市、通城县的扶贫工作队盯上了。通城县的主要领导,还特意将这一家人列为自己对口扶贫的对象。

贫困的内冲瑶族村也成为咸宁市委、通城县委精准扶贫的对口村。

咸宁市委、通城县委在内冲扶贫的结果,再次证明:对于很多贫困地区而言,当地经济发展缺的不是资源,更重要的是眼光。

很快,内冲瑶族村的发展优势就被市、县两级工作队给精准的找了出来:除了山清水秀之外,内冲村还是瑶族的发祥地,来自省城的专家们,已经在这里考证出大量的古瑶族人曾在这里生活的残存遗址。


瑶族风格的建筑--石头垒起来的房子

这样一来,内冲村就成了全国瑶族人以及对瑶族文化感兴趣的人们向往的地方。

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成了在内冲村发展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投资者闻讯而来,首期1.4亿的开发资金被投入进来,用于保护这里的瑶族遗址,整治当地的民居,改善当地的道路、水电、园林景观等基础设施。

胡新明一家作为极度贫困户,也成了内冲旅游产业发展的受益者。

逢年过节干部带物资上门的慰问且不说胡新明一家还在内冲村旅游业的发展中,找到了生活的自信。

胡新明被安排到村里当保洁员,在家门口一个月就有1800元的工资收入,而勤劳能干的杨素蓉则给来这里参与建设的工人们做午餐。一年下来,毛收入超过3万元。

一个岌岌可危的家庭,就这样被挽救了。一个远道而来的媳妇,就这样留了下来。

胡新明家的故事,在内冲村数十名保洁、保安人员中,并不鲜见。那十多个跳瑶族舞蹈的演员岗位,也让内冲村农妇们乐开了怀:她们很少走出大山,今天在家门口跳跳舞,不但能够健身,不影响农活,还为家里带来一笔意外的收入。

内冲的村民,以前遇到通城其他地方的人,经常听到对方会不屑的说一声:“山沟里来的”现在却变成了他们羡慕的对象。

随着内冲瑶族村名气越来越大,村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临走那天我一大早就起来,在村内四处走走,希望多感受一点这个古瑶村的风韵。

图说:接村里小学生上学的校车

清晨7时,在瑶望千年广场边上,看见一队小学生整整齐齐的排好队站在那里,备感惊奇,直到一辆黄色的校车徐徐驶来,才恍然大悟。校车停下,小学生们排队依次上了车,前往3公里外的大坪乡小学。

以往,只在电影里看见欧美、日韩乡村里才有的一幕,如今,也出现在咱们最偏远的山沟里。

这让我看到了这个山沟乡村的希望。

图说:内冲村的喊泉

《志远读城》:有思想的表达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决胜之年看湖北·咸宁行-百亿茶业乘扶摇 飞送赤壁上青云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