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坦干净,房屋整齐划一,儿童嬉戏玩耍,老人寒暄家常……6月29日,步入通山县大畈镇官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幅和谐幸福的图景跃然眼前。
官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于2016年动工建设,2018年竣工,是大畈镇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有易地搬迁户82户297人。
“房屋宽敞明亮,卫生条件良好,休闲、医疗配套设施也齐全,住着特别舒服。”谭慧娟于2018年初住进易迁点的新房后,感觉生活发生了大变样。
而在此前,她一家人挤在一间不到40平米的瓦房中,漏雨、潮湿且不卫生。
其实,最让谭慧娟满意的,是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谭慧娟因病导致身体虚弱,无法外出务工。最初,镇政府安排她在安置点内担任保洁员,每年可增收4000元。今年,她感觉身体状态良好,想再兼任一份工作。镇政府了解后,推荐她到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工作,但因其不能久坐,无法胜任。镇政府继续帮其寻找兼职,最终让其在镇内邮政银行担任保安,每月可增收1600元。
“房子有了,收入增加了,还要好好培养孩子。”谭慧娟说,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来回报社会。
离易迁点不到300米,就是官塘村扶贫车间。
走进车间工作区,数条生产线整齐排列,几十位村民正忙碌着,丁金萍是其中一员。
丁金萍家共四口人,过去一直与丈夫的父母、弟弟挤在一起住,生活十分不便,搬入安置点后,烦恼迎刃而解。然而,新的烦恼又接踵而至。
原来,她家收入全靠丈夫外出务工,一直以来,她都想为丈夫减轻负担,但因需照顾小孩,无法外出就业。今年,村里建了扶贫车间,她成功实现就业增收愿望。
“每个月不仅能赚2000多元,还能照顾到家里。”丁金萍说,扶贫车间就在家门口,让她能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实现增收,生活进一步得到了改善。
去年,该镇积极与县荣浩电子厂和深圳永钜电子公司联系,成功引进两家扶贫车间,并建于易地扶贫搬迁点旁,共提供就业岗位320余个,让群众搬得进、住得稳、可发展。
“党的恩情说不完!”安置点楼下的养老服务中心内,85岁的阮世龙正在下棋,谈及政府的帮助,他放下棋子娓娓而谈。
阮世龙是原官塘村8组人,住在不到50平米的泥巴房中,拥挤且不安全。搬至安置点,分得120平米南北通透的房子,老人甚为满意。
“搬过来房子有了,生活保障有了,连玩伴都有了,特别幸福。”阮世龙说,他和老伴每月能领700多元政府补贴,并且他每年还有720元高龄补贴,生活完全不用愁。同时,每天还有这么多人一起,感觉特别充实。
最后,老人带着记者参观房间,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文虎 通讯员 全闯 郑梦溪)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那山,那人,那苗寨——十八洞村三代人的奋斗史
下一篇:
大岭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将居住环境恶劣的贫困人口整体搬迁出来,同时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为突破口,利用本村万亩野樱花自然资...
在搬迁后续帮扶中,郧阳区积极推动大产业扶持,推行“1+2+N”产业扶贫模式,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00元,全区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
咸宁网讯(记者马丽娅 特约记者汪佳 通讯员徐莉)崭新的楼房,整齐的路灯,前倚大路,后靠山坡,三三两两的人群不时传来阵阵...
光明日报记者夏静张锐有就业、能脱贫、逐步能致富——易地扶贫搬迁的“湖北答卷”“以前的房屋倒塌了,父母常年在亲戚家居住,...
编者按: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从今日起,本报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围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讲述小康...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饶红斌、通讯员卢华报道:昨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明深入通城县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时强...
本报评论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来了挑战,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需要我们一鼓作气、乘势而...
疫情阻挡不了脱贫攻坚的决心和脚步!今年大年初二,云南永善县大兴镇骆丘村包村干部张教富便从老家赶回村里。利用小喇叭宣传...
题:他们,坚守阵地勇担当新华社记者他们奔走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深入细致开展疫情摸排,组织宣传防疫知识,竭尽全力保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