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20专题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要闻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长阳关口垭村:高路入云端 山村不孤单

来源:湖北日报 时间:2020-07-06 09:16

通向云端的盘山水泥路。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李光荣

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向云端延伸,群山环抱,满目葱茏。

6月2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驱车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关口垭村委会出发,沿盘山公路而上,不到10分钟,车就开到宜昌与恩施的交界路口。

一路通,百业兴。村干部告诉记者,药用木瓜、茶叶是村里的主导产业。由于交通、通信等条件改善,今年以来,村里木瓜树苗卖了30多万元,茶叶销售收入超过80万元。

关口垭村的变化,源于宜昌加大边界基础设施的投入。

修水泥路、建4G网络、通自来水……2019年以来,宜昌投入2130万元,加快边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山村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方便。

长阳榔坪镇关口垭村:

买车的村民多起来

长阳榔坪镇关口垭村位于宜昌西大门,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因农产品难出山,产业发展受限,一度成为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

“出入磨脚板,运输靠背篓。”关口垭村4组村民张甫兴说,过去出村的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两年前,自己和老伴赶集卖猪,老伴在前牵,他在后赶,走了两个多小时才上318国道。

2019年,修路的消息传到村里,村民奔走相告。为给施工让路,张甫兴主动移走100多棵木瓜树,让出自家部分山地,没要一分钱补偿。家家户户轮流为施工队送水送茶、准备饭菜。通车那一天,村里热闹得像过年一样,张甫兴特地上路走了个来回,“路面平整,硬实,好走。”

如今,关口垭村水泥路里程达50公里,约占集中居住区域通路里程的78%。

63岁的村民许世才扛着铁锹沿路巡逻。他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初,村里为他提供一个公益性岗位——负责道路保洁、维护,一年收入4000元。

路通了,买车的村民多起来。

张甫兴的儿子张世明在318国道旁开了一个榨油坊,今年他掏3万元买了辆二手面包车,在村里收购油菜籽,为村民送油上门。

看到今年村民建房的多了,49岁的张祖兴投资10万元购买一辆农用车跑运输,往村里运送水泥、石材。

五峰湾潭镇红旗坪村:

手机信号都是满格

视频聊天、抢红包、扫二维码……当下时髦的词汇,从60岁的邓照银口中接连而出。

邓照银家在红旗坪村三组,当地海拔1500多米,与恩施鹤峰县五里乡金沟村“只隔道田埂”。进屋,一个无线路由器摆在客厅显眼位置。记者试了一下,手机很快连上WIFI,刷网页、看视频不卡顿。

呷一口茶,邓照银打开话匣子:过去,村里只有2个通信基站,因大山遮挡,信号无法全覆盖,村民常满山跑着抢信号。2019年,建设者在深山峡谷间连续奋战几个月,当年底,2个新基站在大坪、熊家窝坑相继建成,4G网络信号开通。

“你看,手机信号都是满格。”邓照银的手机更新换代,从老人机变成智能机。除在手机上交电费、社保费、话费,邓照银还加入亲戚朋友组建的微信群,“红包抢多了,我不好意思,隔三差五也发一个。”他咧嘴一笑。

邓照银的儿子在宜昌城区买房安家。“伢们在外头忙,一年难得回趟家。我们想念时,就打开手机视频通话,就像在自己跟前。”老伴李银年说。

邓照银酿土蜂蜜、种植野生天麻,不少游客通过微信购买。扫描二维码,微信转账,手机“嘀”的一声,几千元就到账了。

2019年,常年在外打工的余明峰看到,村里到处都是水泥路和新修的房子。“家里和外面挣得一样多,还有绿水青山和好空气。”余明峰决定留在家中发展苗木种植。

长阳渔峡口镇板凳坳村:

自来水管铺上山岗

板凳坳村与恩施州巴东县水布垭镇接壤,全村641户2000余人,住在一条长长的山岗上。山岗平均海拔800米,地势高,喀斯特地貌,存不住水。

“世世代代最愁的就是吃水。”65岁的板凳坳村一组村民覃德宣说,打记事起,冬天吃雪化水、雨天接屋檐水。几十年间,他翻山越岭走四五公里挑水,一根扁担磨得锃亮。路修好后,村民把油桶架在板车上运水。因为争水,村民红脸、打架时有发生。

2019年,长阳从巴东跨县引水,主供水管铺了2.5万米,加上入户的分水管,供水管总长达10万多米。

顺着供水管,我们来到一个2米多高的蓄水池前。凑近一听,容量50吨的蓄水池里流水哗啦啦。“类似的水池全村有80个。”村支书覃鹏介绍。

“以前家家户户用,现在成了摆设,再往后就是‘文物’喽!”覃德宣把闲置的挑水桶收起来。

不少村民家里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跟城里人一样,洗澡用上淋浴。

有了水,村民放心发展产业。今年,覃德宣把茶园面积扩大到15亩,每亩可收入5000元至8000元。村民覃先满家生猪数量达50头,喂水用上自动感应系统。6月25日,荆门客商一次性买走9头肥猪,覃先满收入4万多元。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江苏以创新驱动发展,用创新改变生活,靠创新引领未来—— 创新提升小康成色(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下一篇: 南川村的“脱贫密钥”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