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24专题 >> 我有一把金钥匙 >> 正文

一声“师傅”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3-04 10:49

“师傅,这一周我想听你上口语交际课,这种课型我还不知道怎么上。可以吗?”临放学前,一个办公室的“徒弟”李再美凑到了我跟前。

“哦,好的,那我就准备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可以吗?”

“当然可以,谢谢师傅!师傅讲的什么课我都想去听!”

“你这徒弟,常常给师傅点兵点将,看来今晚我又得熬夜,好好备课修改课件了。”

“课件我帮您弄。”

“做课件你是我的师傅,但我得先把课备好了才能再改课件,你等我备好课就晚了,还是我自己边备课边修改吧。”

“师傅辛苦啦!师傅辛苦啦!有其他啥事我可以帮您的您就吩咐。”

“嗯,好嘞!”

这样的对话成了我这些年的日常。2013年起,学校开展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我光荣成为了学校第一批指导教师,当起了“师傅”。为了帮助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指派新老教师一对一结对子。“师傅”从师德、教学技能、教学常规多个方面对“徒弟”进行指导,单周师傅讲一节示范课,双周徒弟讲一节汇报课,互相听课评课,进行教学切磋,日常的备教批辅随时请教交流。于是,在正常的班主任工作、组长工作、学校其他教育教研活动之余,我的事情更多,人也更忙了。我们师徒在忙碌中碰撞,在忙碌中成长,在忙碌中凝结起浓浓的师徒之情。

看着这个刚入职,在办公室里整天围着你左一声“师傅”,右一声“师傅”,满腔教育热情,一脸求知若渴的年轻教师,我不敢懈怠又心生羡慕。我竟然当起了“师傅”,竟然有人天天喊我“师傅”,我年轻时何曾想过能有一个师傅?

思绪飘到未满18岁、师范毕业的那一年,我来到阳新县兴国镇五一学校。这个学校有10来个教学班,20多位老师,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仅占一半左右。我这个师范生刚一到,一位老教师就让我就接手了语文课,当上了班主任,兼任大队辅导员。这位老教师高兴地告诉我,一直就盼着有人来接替她。我满腔干劲,满脑是书本上的教育教学理论,身兼多职忙得团团转,却在真实的学生和琐事面前连连碰壁,理想和现实相去甚远。学生即便上课捣乱却依然可爱的光环怎么不见了?学生即便不写作业只要老师耐心教育的法宝怎么不灵了?我束手无策,眼光投向那些在校待了多年的老教师们,他们的目光里满是淡然和质疑,我能找谁?谁能教教我?路在何方?实践,摸索,纠正;再实践,摸索,纠正,我一个人在黑暗中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行,是多么渴望前面有一束光,能让我加快步伐穿越黑暗……如果那时我也有一位“师傅”,是学校指定给我的师傅!我定能像我的徒弟李再美这样,有问题便能问,想学便可以找人学,我定不会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那么久,也许今天的我能走得更高更远。

一个人能在入行起步时有良师相伴,是何等的幸运和幸福,能少走多少弯路啊。我要不遗余力地把自己这么多年的所学所得传授给我的徒弟,不让她像当年的我一般在黑暗中独自摸索太久。教育本就是一个接力棒递给下一个的托举事业,我要有何保留 。一年后徒弟出师了,看到她的自信,听到同事们对她的赞许,我甚至比自己取得成绩还高兴。“青蓝工程”一年又一年地继续开展,我的徒弟也一个一个地往后接着。李再美、陈小蓉、徐瀛、龚如诗、岳智慧、余蒙、戴莹……

能喊一声“师傅”,多幸福,能听一声“师傅”,心里多美。办公室,操场上,食堂里,楼道间,在整个校园的角角落落,“师傅”“徒弟”常常萦绕人们耳间,成了咸宁市实验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咸宁市实验小学 徐亚钰


编辑:何珊

上一篇: 师者之光 爱满杏坛
下一篇: 薪火相传 启蒙之路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