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理论探讨 >> 正文

建市以来咸宁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的实践与创新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0-06-24 08:16

咸宁1965年设立专区,1998年底撤地建市。从设区到建市30多年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65年到78年的初始创业阶段、78年到92年的经济转轨阶段、92年到建市期间的快速发展阶段。以撤地建市为标志,咸宁胜利完成了一次创业的历史使命,开始了二次创业的历史征程。建市之初,面对新世纪和建市之后面临的新形势,首届市委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采取深入调研、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的方式,开展了面向21世纪的咸宁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深化改革,二次创业,重点实施五大战略”的战略构想。我本人有幸全程参加了这次战略研究和一、二、三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可以说是这一段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个人认为,咸宁20年来的发展实践,总体上没有跳出这五大发展战略的范畴。而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特色发展一直是咸宁经济发展的灵魂。从上世纪70年代的农工商、茶工商、麻工商等一体化经营到80年代的“广度开发山水,深度开发耕地,系列开发加工”到“四乡六业”、工业特色支柱产业等,这条思路始终一以贯之。今天重新回顾这段发展脉络及其影响,以知过去,思来者,对于确立咸宁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和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1999年3月18日,咸宁正式撤地建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首届市委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了面向21世纪的咸宁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深化改革,二次创业”的口号,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兴工强市、特色农业、科技创新、旅游带动、城市推进”五大发展战略。我个人认为,当时提出的这一战略思路是完全符合咸宁实际的,咸宁20年来的发展实践,总体上是按照这五大发展战略展开,也使这一战略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当然,在实践中历届市委也在不少方面作出了调整与创新。按照市委“六大活动”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回顾这一战略及其产生的影响,对当前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一、“五大战略”实际上就是特色发展战略,其核心在一个“特”字

“五大发展战略”的完整表述是:以开发“四乡六业”优势资源为重点,实施特色农业战略,促进农村经济由资源约束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以舞活市区工业经济龙头为重点,实施“兴工强市”战略,促进全市由工业小市向工业强市转变;以提高经济素质为重点,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三线四区”旅游产业为重点,加速三产业发展,促使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到“三二一”转变;以“1538”和“一堤四网”工程建设为重点,实施城市推进战略,促进城乡经济联系由二元结构向城市一体化转变。这五大战略,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既立足打基础,又着眼管长远,其核心则在一个“特”字。

第一,明确提出“四乡六业”特色农业。五大战略中明确提出了特色农业战略。建市之前,咸宁还是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特别在江夏和鄂州阳新相继划出后,划走了原工业体量的70%以上。但同时山多水阔,林特资源丰富,适宜多种经营,初步形成了“四乡”的品牌和“六业”的基础。“四乡”即桂花之乡,当时面积约3.7万亩;茶叶之乡,面积约20万亩,楠竹之乡,面积约140万亩;苎麻之乡,面积约20万亩。六个县市都有一个相对优势的特色产业,即咸安桂花苗木,嘉鱼蔬菜,赤壁猕猴桃,通城生猪,崇阳雷竹,通山以柑桔为主体的水果。这“四乡六业”不仅当时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而且都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明确提出八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工业。当时提出的兴工强市战略的重点是发展八大支柱产业,即依托鄂南棉纺厂(银泉)、地区(天化)麻纺、双溪(精华)麻纺为龙头的棉麻纺织;以巨宁地板、赤壁、崇阳纸厂为龙头的森工造纸;以福人、维康制药、崇阳卫材为龙头的医药卫材;以赤壁猕猴桃饮品厂、本地特色食品厂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以通城玉立等企业为龙头的涂附磨具;以通山森泰、石材、赤壁、崇阳水泥厂为龙头的冶金建材;以蒲圻起重、咸宁工程机械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以鄂南开元、新华印刷厂等企业为龙头的印刷包装。这些企业大多是长期以来依托本地资源建立起来的工业骨干企业,是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

第三,明确提出以特色旅游引领第三产业发展。在当时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优势不很明显的情况下提出旅游带动战略,就是充分认识到了特色旅游的发展潜力。一是咸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自然生态底色很好;二是景区景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如以赤壁之战遗址这核心的三国文化旅游线,以九宫山避暑为核心的避暑疗养胜地,以陆水、富水、青山水库、三湖连江为主体的库区湿地旅游等等。三是人文积淀深厚。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咸宁发生过很多重大历史事件,涌现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也是大革命时期湘鄂赣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旅游大有可为。所以,五大战略体现的就是特色发展的战略,市委明确提出依托本地优势,坚持打特色仗,走特色路,力求立足本地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咸宁特色的“二次创业”之路。

二、咸宁20年来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特点及其思考

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始终坚持发展这个主旋律,高举特色发展的旗帜,同时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思路,先后提出了建设“香城泉都”、重提“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建设“五个一中心城市”、“鄂南山水园林城市”、“三抓一优”、“133发展战略”、“华中绿心,武汉后花园”、“长江流域公园城市”等等,使咸宁不仅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出现翻天覆地变化(见附件1),特色产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见附表2)。

一是“四乡六业”发展迅猛,基地面积全面扩大,产量质量大幅提升。除个别产业外,茶叶、桂花、猕猴桃、雷竹等产量均大幅增长,农民一度每年从“四乡六业”及相关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80%以上。规模优势更为突出,资源特色更加明显。二是在发展过程中又衍生出一些新的有前途的特色产业,如野生莲藕产业、油茶产业以及中药材产业等,增加“温泉之乡”称号,进一步丰富了“四乡六业”的内容,扩大了特色产业优势。三是一批以本地资源为依托的特色工业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继续做大做强。如巨宁地板、玉立砂布、福人制药、银泉、精华纺织等。四是特色旅游业亮点纷呈,在原来“九宫避暑、赤壁怀古、陆水泛舟、温泉沐浴”的基础上,又出现一批体现本地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特别是通过连续十一届温泉旅游节活动,“香城泉都”的品牌擦得更亮。而依托鄂南山水资源特色的如柃蜜小镇、砖茶小镇、萝卜小镇这样农旅结合、文旅结合的特色景区呈多点爆发之势,特色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但是,在肯定发展的同时,观察这20年特色产业的发展变化,也发现与我们当初的战略构想和预期目标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一是以八大支柱为主体的特色工业优势不再。如棉麻纺织、森工板材、医药卫材等产业市场不同程度萎缩,部分企业退出市场;本地食品加工企业多倒闭或改制(如小酒厂和饮料企业);水泥建材几大本地水泥厂相继被收购,通山石材、蒲起等传统优势产业因缺乏整合整体萎缩,影响力下降。二是以“四乡六业”为主体的特色农业发展并不平衡。“四乡六业”产值产量有的增长上百倍(如雷竹),有的基本原地踏步(如楠竹、生猪),没有扩大优势;其中苎麻产业因市场变化已全面萎缩。咸安苗木虽增幅较大,但产业优势并不明显;嘉鱼蔬菜规模仍在,但不复有“北有寿光、南有嘉鱼”“潘家湾蔬菜行销全国,牌洲湾螃蟹横行天下”的霸气;赤壁猕猴桃几经起落,由政府倡导变为民营自主发展;通山由单一柑桔发展到枇杷、桃李等品种,但离产业化仍有距离;崇阳雷竹虽增幅很高,但原基数较小;通城原有百万生猪大县的地位在下降。三是规模优势不明显,深加工不够,产业链条未形成。“四乡六业”的核心就是立足一乡一品、一县(市区)一业。但经过多年发展,这种局面并未形成,加上深加工不够,市场影响力有限,导致特色不特和优势未优。

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和结果?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从一方面看,是制度转型、产业升级、开放扩大带来的积极效应。一是改革深化导致的企业制度性转型。二次创业阶段,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阶段和经济体制的转型期。一大批国有企业相继转为民营。如原来市直骨干企业如鄂南化纤、咸宁烟厂、鄂南棉纺、咸宁毛巾厂、新华印刷厂、工程机械厂以及一些县市国有企业或兼并、或倒闭、或政策性关闭,地方国有企业基本全部退出市场。而转为民营后的部分企业因多种原因不再保有原有的特色。二是产业升级改变了原有企业对本地资源的依赖。如引进的红牛、加多宝、黄鹤楼酒业、洁丽雅、盛宇等外地企业基本上两头在外,改变了原来本地食品加工业及纺织加工业对本地资源的依赖。三是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使一些落后产能和资源消耗型污染性企业逐渐退出市场。比如森工建材,石材加工、化工造纸等资源消耗性和影响生态环境企业压缩了生存空间。四是这些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量引进的外地企业、新兴产业及高科技产业,逐步替代了本地的传统产业,改变了原有产业结构,也使原有的地方特色逐渐淡化。

从另一方面看,我们也确实存在定力不足、工作不力、发展不够的问题。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没有始终如一坚持特色发展思路,一遇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领导人变更,战略思路就出现摇摆或转移了重点。二是部分干部群众对特色产业及其潜力认识不足,有的甚至视为“鸡肋”,重视不够,下力不多,没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坚持,导致一些本来优势的产业仍然“绿豆年年绿,黄豆年年黄”。三是深度研究不够,转化办法不多。资源能否形成产业的关键在于深度开发,发展深加工,而我们由于资金、技术、眼界等方面的原因,始终没有迈出关键一步,缺乏临门一脚。始终在卖原花,卖原竹,卖鲜果、卖鲜笋、卖鲜鱼,缺乏二次加工和三次加工。四是制度创新、组团发展、产业融合不够。小而全,大而散,各自为政。如茶叶尤其是砖茶产业优势非常明显,但在较长时间内缺乏整合,未形成拳头。又如珍湖野生莲藕系列产品等,品牌很响,但目前仍规模很小。

客观地看,咸宁在立市之初提出的“深化改革,二次创业,重点实施五大战略”的战略思路的意义在于,一是提出了咸宁未来的整体发展思路,即深化改革,二次创业,确立了发展的目标,统一了干群的思想;二是提供了发展的路径,即结合咸宁实际提出的五大发展战略;三是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批二级战略,如“四乡六业”,“1538”战略(即重点建设1个中心城区,5个县市城乡,38个重点乡镇);“一堤四网”(重点建设长江干堤和城乡公路网、通讯网、城乡电网、广电光纤传输网)。这些思路和措施,补上了咸宁发展的短板,使咸宁逐步摆脱了长期被动落后状况,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特别是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不仅成果丰硕,而且积累了经验,留住了发展基因。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但应该看到,有些产品与产业的弱化和退出也是符合历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待这些年特色产业的发展和二次创业成果,这对于我们下一步确立正确的思路,推进科学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三、以新思维新视野新方法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特色发展,打造特色增长极

以党的十九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从咸宁来看,经过二十年的二次创业,民生全面改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基础建设全面加强,通过20多年的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干群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2020年全面脱贫为标志,咸宁整体迈进小康,可以说,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时代起点上。我个人认为,咸宁下一个时期,将是重振旗鼓再出发,开展再次创业或三次创业的时期。这个再次创业或三次创业时期,从时间上是与国家建设现代化强国同步迈进的时期,也是咸宁由小康城市进入经济强市、现代化城市,全面建成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在认真落实习总书记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在区域发展战略上应该有一个新的更高的定位。同时在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上也应该有一个新的跃升。

第一,必须继续始终不渝地坚持特色发展的思路。特色就是优势、就是效益、就是形象。一个地方的优势和特色不是一天形成的,它往往经过几十甚至数百年的发展过程,比如咸宁的茶产业,“起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所以经济和人一样,也有“遗传基因”。每一个地方的经济模式和经济结构,都深深地打上了其历史和地域的烙印,融入了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基所在,所以不是说我们想放弃、想改弦更张就可以轻易做到的。从咸宁的经济地位和经济状况来看,在短期内不可能以大取胜,以强取胜,但仍可以以特取胜,以优取胜,以质取胜。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地方特色,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持续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与时俱进,务实求变。特色没有发展,就不成其特色,就会逐渐“泯然众人矣”。对那些经过多年市场检验的本地特色产业如桂花、楠竹、茶叶等,必须继续紧紧咬住不放松。那些在发展过程中虽有起伏,但仍有前景的产业,如猕猴桃等水果、蔬菜、生猪产业,包括苗木产业和雷竹产业等等,应该继续扩大优势。即使当时依靠资源建立起来的特色工业,除了经过市场选择而淘汰的,至今仍屹立不倒的如涂附磨具、巨宁板材等企业应该继续支持做强做大。但是,继承传统不是简单照搬,而要根据时代潮流经济发展社会行为习惯等的变化因时因事因势而变,对缺乏市场前景的,要勇于扬弃。同时要善于在传统中寻找新的生长点,如依托四乡六业形成的生态基础,可大力发展休闲业、养老业、加工业。特别是特色旅游业,要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生态资源,发挥背靠特大城市武汉的优势,结合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打造鄂南黄金旅游圈和华中地区重要生态游、乡村游、特色产业游、文化游的重要目的地。

第三,必须在坚持老传统、创造新优势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特色发展。新时期,既要充分利用传统优势,更要不断创造新优势,实现更高层面、更高质量上的特色发展。

一是在发展的品类上要走突出重点,优中选优之路。产业在精不在多,没有必要全面出击,大水漫灌,而要集中精力做强做大几个重点产业。在市级选取两三个、每县市区选取一到两个经过市场考验、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重点支持,集中力量做优做强。真正实现一县一品,一乡一业,形成龙形经济,提升产业效益。

二是在发展模式上要走基地化产业化社会化之路。一个产业要做强,必须走联合之路。要努力坚决克服星星点点,小而全,大而散的状况,大力加强基地建设,同时通过产业合作社的形式,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加强科技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提高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加强联合,构建产业链条,产生规模效应。

三是在发展策略上要走深度开发、外向拓展之路。通过借力借智,招商引资,技术嫁接,大力发展深加工,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把一产业优势变成全产业优势。要通过加工业来拉动、倒逼基地发展,通过创造品牌倒逼产品质量和管理提升。实现从资源粗放利用到资源深度开发,从低级产品向高端产品,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从本地市场到国内国际市场转变,引领和创造消费市场。

四是在发展目标上要走顺风扬帆,老树新枝之路。既坚持老传统,又要善于从老传统中找到新的生长点,拓展新天地,实现“特色转型”、“特色提升”。要利用生态大市的环境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背靠华中特大城市的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幸福产业”,特别是休闲养老产业,打造华中最大的生态养老之城;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形成华中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真正走上一条绿色崛起之路。

五是在发展保障上,要走解放思想,锐意革新之路。对咸宁这样的后发地区,解放思想是永恒的课题。要坚持“法无明文即可为”,尽量避免出台限制性的地方政策,自缚手脚。要进一步打破城乡壁垒,放宽乡村用地,搞活农村土地“三权”,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打通城乡人才通道,在鼓励农民进城的同时,大力推动能人上山、资本下乡,通过一上一下,一进一出,优化城乡结构,实现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的最佳配置,促进新型特色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使咸宁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省重要特色产业增长极。

(市政协副主席   周辉庭)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加快推进康养产业发展 着力打造健康惠民之区
下一篇: 加快推进我市文旅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