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科教 >> 理论探讨 >> 正文

用足用好用活咸宁乡村文化资源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2-10-13 09:05

文化兴则国运兴,乡村兴则国家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摸清底数,建立资源库、故事库、人才库。要围绕品牌摸底,建立乡村文化资源库。要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围绕特色做文章、围绕品牌做文章、走差异化发展路线。要挖掘文化底蕴,整理乡村文化故事库。有生命力的文化是内生的,要立足寻觅乡土的根脉,寻觅以多样文化形式保存下来的乡村故事,寻觅民间山歌戏曲、传统习俗娱乐、民间工艺等特色文化形式,让乡村文化资源有形更有味。要发现乡土人才,建立乡村文化人才库。要有意识地让农民当“主角”,讲述自己身边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文化故事,逐步培养一支懂文艺爱农村、专兼职结合的乡村文化工作者队伍,让农民成为振兴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和受益者。

科学规划,推动市场化、特色化、差异化。要立足禀赋找准特色。各地要在摸清乡村文化资源存量的基础上,突出地域特色、品牌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开发多样化的乡村文旅产品、文创产品,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避免千村一面、村村铺开和城市化翻版、简单化复制,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要挖掘潜力丰富内涵。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乡俗风情,加强乡村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吸收现代文明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搭乘乡村旅游快车,将地域特色和乡村文化元素融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赋予乡村旅游更多文化内涵。要内外联动扩大销路。用好“咸宁人游咸宁”活动,通过企事业单位广泛组织、文旅部门主动策划,让咸宁人发现咸宁的美、宣传咸宁的美,激发自我文化认可。鼓励中小学与乡村牵手开展研学旅游活动,引导青少年认识家乡、培养青少年的乡土情怀。借助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契机,吸引周边省份、周边城市居民游咸宁看咸宁,发挥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共赢多赢,延长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培育乡村文化原创力。坚持开放融合理念,整体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要素合理配置, 着力推动乡村文化资源利用转化向优质高效转变,提高乡村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大力提升方言、手工技艺、民俗活动、乡村文物、历史名镇名村等乡村文化遗产价值,让乡村文化资源“活”起来。发展乡村文化新业态。 牢固树立“文化+”理念, 大力推动发展乡村文化的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拓展乡村文化发展空间,创造乡村文化消费新热点,增加乡村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 全面体现乡村文化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带动乡村经济转型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乡村文化生命力。坚持以农民为受益主体,以农业农村为基本依托,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农民的全过程参与,调动农民积极性与创造性,让村民深度融入文化事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进而实现融合发展和共赢多赢。

(王远远 作者单位: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一篇: 金土皓:让建筑说话 慎用正子午向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