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也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要求,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前提,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力“产业兴旺”和“有效治理”这两大抓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最终把乡村振兴推向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和重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和重点,只有不断发展乡村产业,才能真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带动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扎实推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保障。产业兴旺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且已达到普遍性共识,但从实践层面上,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为此,要精准识变、积极应变、科学谋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久久为功,答好为农民而兴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时代答卷”。首先,要精准识别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来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传统农业、粗放农业、低效农业在一段时间内还将大量存在;与此同时,规模经营、三产融合、精品农业等现代农业模式蓬勃发展,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在农业领域运用趋势不断扩大。因此,面对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的农情,推进农业现代化不可一刀切,必须在思路、理念、方法上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分区域分类型差别化的探索农业现代化有效推进路径。其次,要积极应对农业动能转化的新特征新趋势。理论和实践表明,新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动能主要来自新主体、新技术和新需求三个方面,主要依靠改革创新、结构调整和要素升级三种方式,从而实现“无中生有”“有中启转”和“转中出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其中,“无中生有”突出“有”,重点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中启转”体现“转”,重点突出科技赋能农业;“转中出新”强调“新”,重点瞄向需求导向下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由此可见,农业动能转化是产业兴旺的路径保障和趋势特征,也是产业兴旺的形势所迫和发展所需。最后,要科学谋划农村产业体系的新业态新模式。近年来,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开始注重不同业态的交叉融合、各种模式的创新发展,在依靠技术创新的同时推动技术进步;但也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与生产要素回报率偏低、资源与环境匹配度不高、同质化竞争与品牌效应不强、产业链短与产业融合程度不够等矛盾。这就须要各地依托乡村资源禀赋,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科学谋划符合地方特色的融合化产业体系、现代化生产体系和多元化经营体系,进而完善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创新链,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产业兴旺是以乡村社会为实践场域,乡村社会又为其提供了承载空间,乡村社会环境的优劣则取决于乡村治理的绩效。因此,有效的乡村治理对农业产业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实现产业兴旺的推动力量和现实基础,最终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夯实根基。应认识到,良好的乡村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层面协同推进。一是要促进乡村“三治”真正融合。当前,各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验试点为载体,积极开展了“三治融合”的地方探索。但从实践发展来看,多是对桐乡“三治融合”实践与经验的重复描述、机械组合和对中央文件的阐释,没有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组合,形成最适宜的组合方式和最适宜的融合机制。这就要求地方在改革创新中注重“融合”的要义与核心,既要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吸纳,融入自治、法治、德治因素,又要注重体制、组织、平台、单元的整合,将自治、法治、德治因素整合进这些载体,以乡村不同公共事务类型作为三治组合标准,从而化解“融合”难题。二是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建党百年来的历史经验表明,全过程人民民主发轫于中国社会基层,在基层有着最广泛的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体现在基层群众自治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仅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而且有利于将民智民力转化为治理效能,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鉴于此,各地必须要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实现高效能治理有序衔接、有机融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显示出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三是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当前,农村还是精神文化的洼地,背后交织的是乡村价值失落、差序格局式微、乡土文化流逝。因此,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注重把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文明元素相结合,把乡村文化建设内源性力量与外部力量结合起来,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
农村有广阔天地,作为有巨大空间。产业兴旺“领航”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正从“重产量”向“重质量”转变;治理有效“筑牢”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根基,逐步从“善政”通向“善治”,促使乡村治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乡村产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是持久战,不是攻坚战,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我们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新时代的“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突出产业兴旺与有效治理这两大抓手,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绩,努力开辟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陈鹏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荣华、见习记者吴文谨报道:11月8日,市委书记丁小强主持召开市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集中...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通讯员张文会报道:20日,我市召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培清“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宁志丰委员说,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应加强产业规划...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志茹“乡村振兴应与大自然相结合、应与城市垃圾治理相结合、应与发展绿色农产品相结合、应于脱贫攻坚相...
通讯员杨惠春日前,嘉鱼农商行簰洲湾支行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贷款1000万元,解决了公司春节生产收购原材料资金缺口。...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记者王恬通讯员龙钰山间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乡味道、离别时父母的牵肠挂肚……每个人记忆中的乡村各...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咸安建区20周年,也是咸安发展进程中极为关键、极不平凡的一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通讯员张敏15日,我市收视收听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丁小强指出,...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通讯员李瑞丰、张文会13日,全市乡村振兴暨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赤壁市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