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 |
3月19日,湖北科技学院与咸安区政府共建的马桥乡村记忆馆正式开馆,以崭新姿态开门迎客。这座“镶嵌”在油菜花海间的青瓦色建筑,以其别致的造型,古朴的韵味,给人一种仿若时光静止的宁静享受。
生动展现旧物时光
乡愁是啥,是对故乡的思念,是对儿时美好的回忆。乡村是啥,是农耕文明的载体……
在咸安区马桥镇曾铺村建国畈油菜花海深处,一处处充满记忆味道的乡村记忆馆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请和记者一起坐上时光机,回到那照片泛白的祖辈岁月,品味那老式的生产生活用具,回味那孩童时的记忆。
“每一件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3月24日,咸安区马桥镇曾铺村村民梁钊来到咸安区马桥乡村记忆馆开馆参观后对记者说,记忆馆很有参观价值,特别适合带小孩来游玩,在感受春天气息的同时,近距离触摸美好记忆。
记者从古门楼进入,进入古建筑馆专区,纯手工制作的微缩古建筑模型吸人眼球,小桥、人物、山水活灵活现,荆楚风格的建筑,加上设计者的奇思构想,无不展现着古桥、古民居丰富的文化之美。
非物质文化馆内,国家级非遗麻塘镇氏风湿病祖传秘方的由来被编成故事,省级非遗钱六姐的故事、长篇叙事山歌等被搬上了屏幕,冯京的传说、传统锣鼓口诀、打硪歌、火龙、咸安木雕、合菜面、栽田鼓、花灯、水车制作等工艺传承,用现代的艺术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原来是一片废墟,没想到短短3年时间就变得这么漂亮。”咸安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原来是一处百年老屋,已荒废多年,2017年,镇里请来了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师生们,对这里进行了保护性翻新,倒塌的房屋进行了重新修补,除了最大程度的保存了原有的古民居以外,还进行了重新设计,让废墟从此大变样。
据介绍,马桥乡村记忆馆内设非遗馆、古建馆、农耕馆、民俗馆等10个分馆,鄂东南古建筑研究中心、鄂东南文创中心、咸安乡村科普中心3个中心,还有马桥园、船舫园等场馆,总建筑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该馆真实记录了马桥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成为展示当地独特乡村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马桥文旅田园综合体是湖北科技学院立足国家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湖北科技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戴国强介绍,马桥乡村记忆馆是该校与咸安区马桥镇人民政府共建的合作项目,既是湖北省教育厅百校联百县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也是该校艺术与设计学院科研平台成果展示基地。
“以文化的力量,凝聚核心价值,增强文化自信,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提升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这是我们最开始来到这里对当地的承诺。”2018年,马桥乡村记忆馆的主创人员、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彭劲带着自己的团队来到了曾铺村。
那时没有支句片语的资料,没有一张图片,面对这片27户古民居废墟,参加过省里、市里多项工程设计工作的彭劲也曾犯过难。彭劲回忆道:“压力还是挺大的。当时,能拿到手的资源非常有限,所以只能自己去找,自己去挖掘。”
“当时想着要结合当地的旅游景区开发项目,要让这里成为一个能留得住乡村记忆、村民们喜欢的地方。27名师生分头行动,奔波于马桥的16个村庄,收罗当地的文化元素。”彭劲说。
为了挖掘马桥文化,彭劲及设计团体一边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对27户废弃古民居进行修复重建,整体建筑风格定位鄂南传统民居;一边收集散落在马桥各处的文化故事。
大家对马桥镇的历史文化进行调研,抢救性挖掘出一批即将消失的史实资料,他们又系统、完整地梳理出马桥镇历史文化的脉络,进行整理呈现出了较详实的图文资料后,大家都树立了场馆的建造方向。
在3个多月的走访工作当中,大家收集到公元208年,马桥地名由来的故事;访问了马桥鱼门拳传人;找到了淦河水陆交通节点高赛畈渡口上的最后一任船工程方友;到村民家里收集农具……彭劲及其团队决定将收集到的文化元素进行分类汇总,27人分成小组负责场馆的建造工作……
就这样,该校艺术与设计学院鄂东南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中心研究团队为马桥乡村记忆馆的景观规划、场馆建设倾注了5年努力。记忆馆的建成提升了该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的文化内涵,展现了高校服务地方,科研服务社会的典范。
精心构筑精神家园
在古建筑馆的王家畈学堂的展区,年近八旬的王爹爹久久不肯离去,看到自己曾经读过的学堂的照片,他回想起了往昔。
王爹爹回忆,当时建学堂的王职夫是个大好人,为了建学堂,要求当地村民每家出一个鸡蛋。“每家出一个鸡蛋,这个学堂就是公家的,各家各户的子弟都可以理直气壮地来这里读书。王职夫的后人也不能说这个学堂是他们家私自开的。这个故事现在村里的人还在传。”
在咸安乡村科普中心场馆里,通过声光电的展现形式,创作团队反映着马桥亿万年来的自然生态变化,还原了马桥气候变化与地理变迁,彰显了马桥丘陵地域的自然资源的丰富和无穷魅力,也浓缩了动植物精华,使观众有机会一览马桥动植物王国的大千世界,领略科普解密的快乐。
记者采访了解到,平日里,乡村记忆馆会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管理,既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文化服务,也悄然改变着当地的文明风尚。乡亲们对家乡历史的认同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了。美丽的乡村记忆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每一件藏品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在将这个故事的挖掘和呈现的过程中,本身又会有很多故事。这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彭劲说,穿越于历史长河的时光隧道中,一边是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一边是沉睡的历史物件,细细品味,感觉自己有一种时空错觉,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身为何人了。
“如今,我们这里建设发展得越来越好,还有油菜花特色旅游景点。”驻村工作人员李晓介绍,家乡既有传统村落的质朴,又有新时代发展的活力。而这座乡村记忆馆如同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今天,让古与今、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相映生辉。它让村民能够更好地认识家乡,用历史文化涤荡心灵,用知识牵引幸福。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通城红色故事教化人心
下一篇:
咸安区群艺馆开展山歌传习活动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荣华、见习记者吴文谨报道:11月8日,市委书记丁小强主持召开市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集中...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通讯员张文会报道:20日,我市召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培清“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宁志丰委员说,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应加强产业规划...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志茹“乡村振兴应与大自然相结合、应与城市垃圾治理相结合、应与发展绿色农产品相结合、应于脱贫攻坚相...
通讯员杨惠春日前,嘉鱼农商行簰洲湾支行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贷款1000万元,解决了公司春节生产收购原材料资金缺口。...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记者王恬通讯员龙钰山间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乡味道、离别时父母的牵肠挂肚……每个人记忆中的乡村各...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咸安建区20周年,也是咸安发展进程中极为关键、极不平凡的一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通讯员张敏15日,我市收视收听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丁小强指出,...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通讯员李瑞丰、张文会13日,全市乡村振兴暨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赤壁市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