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文化名人 >> 正文

“阳光长在墨犹新”一一怀念书法泰斗沈鹏先生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3-09-01 09:57

李城外

“骤淋秋雨倍愁人,重品诗书满眼春。昔日介居谈干校,阳光长在墨犹新。”——8月21日,享誉海内外的书法泰斗沈鹏先生以92岁高龄仙逝,我不禁悲从中来,写了这首七绝,以表示深切缅怀之情。

我和沈老的缘份,还得追溯到26年前。1997年3月,在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当几位新闻出版界委员联合提案,建议文化部和湖北省领导重视并支持咸宁地区文化资源开发时,身为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的沈委员毫不犹豫地也签上了自己的大名。3个月后,沈先生在他的书斋——“介居”愉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

正值“六六大顺”年龄的书法大师看似文弱沉静,实则情感丰富。他首先谈了是自己和原文化部向阳湖干校的联系。在人民美术出版社46年的成长历程中,1970年5月18日是个引人注目的日子。这天,该社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下放到了咸宁。作为39名留守人员之一,著名书法家、诗人沈鹏虽然没到鄂南,却因此和“向阳湖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那年月,沈鹏与“落难”咸宁的旧友(如邵宇、刘继卣、张汝济、吴兆修等著名书画家)之间的交流,主要靠通信。彼此问候近期身体,互相通报城乡情况。尽管向阳湖劳动艰苦,但画家们仍不乏乐观精神,索性将本单位的简称“人美”倒过来念,于是这些丹青妙手们所在的连队便成了“美人连”。有时,“美人”们放假回京,也来看看沈鹏,告知干校的新闻:某位过去被打成走资派的领导干部,现在又“神气”起来,当连长了!——谈到这里,沈先生告诉我:“前年韦君宜韦老太出个集子,请我题写书名,其中有篇《抹不掉的记忆》,写的是在向阳湖去世的一些人。所以说,咸宁干校名为向阳湖,但阳光能不能照到,当时还是个问号……”

    笔走龙蛇的书法家谈吐同样风趣、生动。他本人便是“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转眼到了197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下放咸宁的人陆续回京工作,同时在职人员开始第二轮去国务院石家庄干校劳动,不久沈先生便离京转到那里种树种菜两年,算是补了向阳湖的“缺课”。

    我接过话题,请沈先生谈谈这段生活的体会,他笑道:“这就好比用浓茶喝中药。此话怎讲?意思是劳动本身并不坏,只是带有惩罚性就变味了。因此,我认为,干校有它的两重性,错误自然是占主导的,但从另一方面讲,在那种环境中,可以真正看出一个人的本质。有的人锻炼得更坚强了,人性中闪光的地方更加耀眼。经历了这段岁月,对生活、劳动、人民、时代都体会得更深了。我在干校,除了劳动以外,静心思考过一些问题。出于对现实生活的激情,还能坚持读书、写字、赋诗,而且十分投入。再说,‘愤怒出诗人’,聂绀弩如果没有下放到北大荒,就不可能写出传世之作《散宜生诗》……”

    我特地提到沈先生1995年底出版的《三馀吟草》,他谦虚地流露出一副“何足挂齿”的神情。我请他在书上签名留念之后,又介绍起咸宁电视台制作的《向阳湖文化名人专访》,沈先生便热情招呼夫人殷秀珍一起观看录像。播了两集,他当医生的贤内助感叹道:“干校的历史没法说得清楚,对国家的损失太大。我不愿多提,因为提起来心里不舒服。”

    沈先生微笑着,客气地打断夫人的话,平缓地说:“我倒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大批文化人集中下放向阳湖,从一滴水可以看出大海,从咸宁干校可以透视出时代风云。我认为,开发向阳湖文化资源的价值,在于回顾历史,警醒今后不能再发生类似的事,这才是最重要的。‘文革’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它导演了多少文化人悲欢离合的故事?的确值得反思……因此,在这次政协会上,当张惠卿、陈早春、傅璇琮、姜维朴、刘杲等下放向阳湖的同志联名提案时,我认为这是件大好事,当然表示响应。抢救向阳湖干校史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不仅仅是简单的‘名人效应’。你们咸宁有远见,把眼光放在这上面,而且认真地做,政协的提案也正在得到落实,对当前精神文明建设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听了这番肺腑之言,我对“尔发已苍,视亦茫茫”的沈先生更增添了几分敬意。接着,又递上部分京城文化名流为向阳湖文化碑林的题词,请他浏览。沈先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逐条念出声来:“‘我亦湖上人,曾知禾黍艰’,写得不错;‘彼时多苦,今日咸宁’,有点意思……”我见机行事,请他题词。这位大书法家随即掏出钢笔,流利地写道:“希望阳光长在”。遗憾这时门铃响了,有中国书协的同志前来汇报工作,我没来得及得到沈先生惠赐墨宝,便带着他对向阳湖的美好祝愿返回了咸宁。

令我始料未及的是,不久,沈先生不仅将题词重新用毛笔写了一遍,还专门抄写了自己的一首新诗《友人赠石枕》相赠:“情多渐隐高唐梦,一枕黄粱俗务空。青石伴余青帐里,头颅自信比冰凇。”且题边款“城外君一笑。”对晚辈的殷殷厚望,昭然可鉴。

     仿佛与沈老等7名政协委员提案相呼应,十多年后,又有22位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上联名提出议案,呼吁加大开发向阳湖的力度。随后,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华夏大地1497所干校中的唯一。咸宁成了名副其实的干校研究发源地、人才库、联络站、资料馆和示范点,全国政协领导和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也亲赴向阳湖考察。近年来,咸宁市成立了向阳湖中国文创产业聚集区建设专班,布置一新的向阳文化名人博物馆即将对外开放,这也足以告慰沈老的。

发布于 08-27



作者:李城外

编辑:zhufengjin

上一篇: 文章 | 向阳“史记” 咸宁“司马”
下一篇: 真挚•超越•宏大——《向阳轩诗稿续编》试探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