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南文学界,数十年坚持小说创作且成果丰硕者,湖广为其一;而埋头笔耕、从不事张扬者,湖广是第一。他朴实无华,有时着一身陈旧的公安装,不着警服时,倒像一个老农民。其实,他是一位很有“心计”的作家,灵魂深处始终腾跳着火热的文学梦,以一双敏锐的“警察眼”关注着身边的一切,时不时捧出一篇篇新作佳构来。
湖广结集出版的那些小说我大致都有,包括短篇小说集《桂花庄》《警察与少年》《失踪的女局长》,中篇小说集《从军少年》《辖区悬案》等。翻阅这些作品,发现几个特色非常明显:一是作者长期执著于公安题材的深入挖掘,塑造了一批可敬可爱的警察形象;二是倾情关注基层百姓的日常,生活气息十分浓郁;三是坚持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以一种强烈的“正能量”贯穿始终。换句话说,他的作品都是打了“光”的。
我认为,好的作品一定要打上“光”。这光,包括时代之光、思想之光和情感之光。“文章合为时而著”即意味着对时代的关注。当代作家必须把握时代脉搏,表现当代人的思想情怀,让作品具有时代性,打上一层“时代之光”。思想是作品的灵魂。作品要打上“思想之光”,要有自己的思想,并用它来照耀你的作品,使之具有思想深度和精神高度。打上“情感之光”,就是要给作品涂抹情感色彩,仿佛每一个字都叫感情浸泡过。湖广写小说深谙此道,不仅打了“三光”,而且注意了“打光”技巧:有升华、提炼的主题,却没有喊政治口号,没有空洞的议论,表达含蓄,形象生动,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叙事风格和语言特色。
给作品“打光”,根源在于作者自身有“光”。湖广社会阅历丰富,当过6年兵、8年乡镇派出所所长。部队熔炉的锤炼,从警生涯的磨砺,一名老党员的党性要求,让他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自律精神。他威风凛凛,又扎根深深,一次次把自已的光热融入到作品当中,融入到作品人物身上,融入到字里行间,再用这些“带光”的作品去感染读者,温暖他人,照亮那些幽暗的角落和心灵。令人欣喜的是,在即将出版的新著《救赎》中,作家再一次释放出他的“光芒”。
《救赎》是站在社会治安的角度上构思、立意的。它以乡村振兴为背景,讲述了一伙年轻人返乡坚守、追求新生活的感人故事。既展现了他们的平凡生活,又传递了精神力量。通过作品,我们窥见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挑战,感受到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成长与蜕变。这群年轻人,有半数之多在实现个人梦想的路上走了不少弯路,梦想通过赌博、买马、偷窃等手段一夜暴富,却事与愿违,衍生出许多不良后果,破坏家庭和睦,夫妻关系破裂。后经派出所治安处罚、拘留、教育,逐渐转变观念,汇入乡村振兴洪流,共同描绘新农村建设的新画卷。
致富到底走什么路?是骗、是偷、是赌……还是自立?作者列出了思考题、开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处方。同时也思考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以及乡村的出路、乡民的归宿等问题。作品对乡村振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实践等进行了一定深度的诠释,不仅记录了农村的变化,更激发了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探求。
《救赎》采用了双线并列式推进:一手写单所长抓治安,一手写张铁汉抓发展。以好的治安环境维护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优化治安环境,二者相互作用,齐头并进。村民们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过程中,相互比拼,激发活力与热情,同时促进了家庭和谐,维护了治安。通过这些艺术形象,读者可以看到村民们在追求致富过程中的各种复杂思想情绪的变化,每个人进步的背后都有用心的探索,都是汗水与脚步的悄然交融。从他们的眼中,可以看到他们曾经的期待与失望,治安教育改变了他们,但教育依旧承载着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他们用痛苦的磨砺和艰苦的实践终于改变了现状,迎来了新的生活:那金黄的山果、飘香的桂花、远程办公……莫不是一缕缕阳光,照亮了他们的笑意。作者用敏锐的眼光、朴实的笔墨、细腻的描写、真实的细节、充满情感的语言,记录了这块土地上的气息与脉动。作者特别注意捕捉乡村艰难蝶变过程中的亮色,描绘繁复生活中的每一缕阳光。作者的心态始终是阳光的,他眼前展现的便是一条金光大道:“朝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所有的云朵都被霞光染成金色,一群斑斓的小鸟在纸空中盘旋,桂花树掩映的山村如一幅幅水墨丹青。单所长同张铁汉,带着一群创业者大牛,运发,奔富,金猪,金狗,金马,金象,金虎等年轻人,阔步走在铺满朝霞的乡村大道上。”看看,多美的乡村美景和前程,光芒四射,一派辉煌。
在叙述结构上,作者采用双线并进,不断地切换镜头,显得跳跃、活泼、灵动,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这种新的书写探索与追求,使作品具备了独特的个性。
我说湖广是个“自带光芒”的作家,一点也不夸张。他发表出版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他一身正气和光热的释放。他获中国小说学会奖的《青山绿水》、获《今古传奇》奖的《绑匪事件》,还有那些入选重要选本的作品,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我们曾交流过创作心得。他认为:所有作品一旦发表就是一种社会表达,都有其社会性,因此作者必须有社会责任感,“三观”不正的人断定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他对某些没有“光”的作品表示不理解。
湖广老当益壮,宝刀闪光,前行不止,脚步铿锵。趁其新著《救赎》付梓之际,写上这些,以示祝贺!
(柯于明 2025年3月8日于汉口)
编辑:zhufengjin
上一篇:
下一篇:
爱“李”没商量一一序李更《时间记忆》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荣华、见习记者吴文谨报道:11月8日,市委书记丁小强主持召开市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集中...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通讯员张文会报道:20日,我市召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培清“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宁志丰委员说,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应加强产业规划...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志茹“乡村振兴应与大自然相结合、应与城市垃圾治理相结合、应与发展绿色农产品相结合、应于脱贫攻坚相...
通讯员杨惠春日前,嘉鱼农商行簰洲湾支行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贷款1000万元,解决了公司春节生产收购原材料资金缺口。...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记者王恬通讯员龙钰山间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乡味道、离别时父母的牵肠挂肚……每个人记忆中的乡村各...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咸安建区20周年,也是咸安发展进程中极为关键、极不平凡的一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通讯员张敏15日,我市收视收听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丁小强指出,...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通讯员李瑞丰、张文会13日,全市乡村振兴暨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赤壁市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