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云层的星光
——记著名诗人叶文福几次故乡行
前些年,叶文福先生回故乡的次数较多,每次只要到温泉,必先联系我。他笑说,你是作协主席,我回来,就该归你管。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我们之间很投缘,他年龄大我一轮,都属猴,两猴在一起,挺好玩。
叶文福的老家在汀泗桥一带,蒲圻(今赤壁)与咸宁(今咸安)之间。母亲做姑娘时逃过荒,从通山、金牛,到阳新、崇阳,再到通城、蒲圻,一路乞讨。叶文福把母亲讨过饭的所有地方都认作他的故乡。母亲已离去多年,叶文福回到故乡,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回到母亲身边。
叶文福就读于蒲圻师范,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1964年入伍,1966年开始诗歌创作。出版诗集《山恋》《天鹅之死》《雄性的太阳》《牛号》等。早期诗作以明快的笔调反映工程兵战士沸腾的生活和美好的灵魂,70年代末风格突变,形成鲜明个性。1979年8月,在《诗刊》发表《将军,不能这样做》,《解放军报》《文汇报》《辽宁日报》《青海日报》相继转载,叶文福因此名声大噪,响誉全国。但这首诗也给他带来了牢狱之灾。从此他成了一位长期被遮蔽甚至被遗忘的重要诗人。
叶文福晚年“常回家看看”,我猜想,他似乎是为疗伤而来,故乡美丽圣洁的山水足以抚慰他受伤的躯体和心灵;他似乎是为寻根而来,从纯朴的乡情、历史的过往、青春的回忆中获取更多的灵感和能量;他似乎又是为播火而来,他一路走,一路写诗、说诗、诵诗,为诗正名,为诗呼喊,把鄂南诗作者心头的“诗火”烧得旺旺的。
2008年5月24日,叶文福来崇阳讲课,我做的小结。叶文福用三个小时为大家讲了一堂精采的文学课,没有讲一般的文学理论,但讲的是真正的文学,像他自己说的,这次来崇阳“烧了一把文火”。
这些年,叶文福多次回咸宁“点火”。我作为作协主席,非常感激他对家乡文学事业的支持。他曾讲过,“我是通过爱故乡而爱祖国的,是通过爱父老乡亲而爱人民的……”这两句话很真实,很哲学,也很感人。他杜鹃啼血般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就是他回报故乡的一种方式。
2002年5月11日,叶文福刚回到赤壁,打电话让我去陪他。赤壁副市长张斌请我们到“在水一方”吃鱼餐。餐前,叶文福为通城姓黎的老作者改一首诗,大家围着看。叶文福一见了诗眼睛就睁得大大的。他改得非常认真,并在改诗过程中不断给大家“上课”:一、作诗先要自信,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没有自信就不要写诗;二、诗人要为读者设河中跳石,一般诗人只给读者一条小路,最懒的诗人给读者一条大路,读者随便踩,而跳石,要求读者集中精力,丈量自己的体力、距离、落脚点,读者才会兴奋,有阅读欲望。三、诗要去掉多余的副词,要跳动,要让读者一下子读不懂。四、诗的语言感觉很重要,节奏要明朗……这种诲人不倦的模样,正体现叶文福崇高的诗人责任感。
叶文福说,一个诗人,只有把人做得像诗一样好,才能做好诗。他强调人品、格调,自己也在不断追求人格的完美。在跟他打交道多了以后,我越发确信,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他的诗写得好,得力于他首先是一位思想家。他写诗对语言有“洁癖”,其实他的思想也有“洁癖”。坚守自己干净整洁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嫉恶如仇,容不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杂质龌龊。他仰慕屈原,常以屈原自比。我将一卷精美的工艺品竹册《离骚》送给他,第二年见到他时,他居然能背诵下来。我佩服他不随年迈而衰减的记忆力,更惊叹他跟那位楚国三闾大夫湖畔沉吟的侧影竟有几分神似。
他一双剑眉,两只亮目,消瘦的脸,硬硬的鼻子和唇线,头发花白了一半,蓬乱如草,头颅里是不屈的灵魂。他孤独,他苦闷,他委屈,他长期忍受着不被人理解的痛苦。他反复申明,《将军,不能这样做》决不仅仅是写反腐,更不是针对某某人,而是有着更深刻的主题。可叹的是,40多年过去,人们至今没有读懂这首诗。或者说,不承认读懂了这首诗。诗带给了他厄运和恶梦,但诗又救赎了他。他永远不能放弃诗,只有在诗中,他才能找到一份做人的尊严。他以诗浇心中块垒,以诗泄胸中愤懑,以诗表达爱和恨。叶文福说,诗的本质就是痛。痛可以转换成爱,转换成对美和爱的追求;也可以转换成恨,转换成对假、丑、恶的鞭挞。
几十年来,叶文福就这样高昂着不屈的头颅,不放下手中的笔,一路写来,一路吟唱,一路豪歌。激情朗诵是他传播诗作的常用方式。每次回故乡来,在讲台,在操场,在餐厅,我们经常能享受到他的精彩演绎。他多次朗诵《草船借箭》,因为他饱经风霜,一身箭伤;他多次朗诵《钓歌》,因为他曾被阴谋戕害,心有余悸;他多次朗诵《火柴》,因为他崇拜渺小的伟大;他多次朗诵《祖国啊,我要燃烧》,因为他始终是一块被埋在地底的“煤”……那次回故乡,他生病住院术后不久,身体虚弱,吃饭的时候许多菜都得禁口,但他主动提出要给大家朗诵《钓歌》。他站起来朗诵,激情四射,到达诗的高潮时,双手颤抖,情不能已。我在一旁几次要扶他坐下,真担心他的伤口会迸裂开来。可他不顾一切,声嘶力竭,声泪俱下,在场的无不深受感动。叶文福就是这样视诗如命,他的生命与诗紧紧融合在了一起。
以诗为“寺”、把诗教当“宗教”的叶文福,却有着随和、亲切的一面。生活中的他,从不摆谱,不刻板,在故乡有一大批新老朋友。尤其对年轻诗人热情似火,他会紧紧地握住你的手,眼睛放亮,充满期待。叶文福的诗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大江东去赤壁雄峙的壮美,其实还有江南水乡小溪潺湲的优美。他的《江南柳》,他写故乡地米菜的《秋的造型》,极尽柔情缠绵,展露出诗人的另一种形象。
叶文福在我眼前是立体的。相处多了,彼此交融,无话不谈。那天夜里在赤壁龙佑,我们在露天池中泡着温泉,望着头顶上闪烁的星河,聊着聊着聊到了生命的话题。叶文福突然抱住我,感叹生命苦短,人生易老,谁也不能阻挠青丝变白发。这一刻,他全然不像平常那个倔强的钢铁汉子,声调伤感,沧然而涕下。他说,千年以后,人们会看到天边那颗星星,那就是我。
我听了心头很不是滋味。我曾听不少人议论过,说在未来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上,叶文福会有相当的篇幅。这就是说,我们当下并不能理直气壮地肯定他的文学地位和贡献。明明知道这是一颗璀璨的星,却把它的光芒暂时遮蔽起来,这很微妙,不可言说。
其实,在故乡人眼中,叶文福一直是一颗熠熠发光的星星,只不过他的星光是透过云层漏下来的,因此多了几分神秘,也添了几分宝贵。
2008年1月28日,叶文福到温泉出席市文联组织的书画活动。下午,我送他回赤壁,返回温泉途中得诗一首——
致叶文福
一双剑眉,刺破世俗的人寰
锐利的目光,似鹰、是雕
能把一切卑鄙的灵魂洞穿
你是地底下的煤块,是压抑的呼喊
你是一团燃烧的火,是腾起的烈焰
有时你装着冷静,不再喧嚣
却于无声之处孕育惊雷闪电
你看起来洒脱,风度翩翩
内心的痛苦正掀起滔天波澜
成天思考着,尽操历史的心
成天孤独着,高处不言寒
你见不得任何种杂质入眼
与一切罪恶不共戴天
却把一盏盏智慧的神灯
坦率地,送到朋友身边
你是几千年前那个苦难的灵魂
你是遥远的星粒,在未来璀璨
而今夜,你的光束被云翳遮蔽
谁来拯救你,屈子问天,你问屈原
2008年6月2日,叶文福参加完我主持的一项诗歌活动,我开车送他到武汉。见他很累,让叫他休息一下。他眯了一会儿,突然叫道:快拿点纸来,我有诗送你——
温泉难舍有高朋,
冷暖文心彼此同。
愿上凌霄邀日月,
轮番照彻我柯兄。
此诗高抬了我,愧受了。颇有意思的是,两只猴子,同在车上得诗,又互赠互勉,亦可谓“心有灵犀”吧。
2024年3月5日稿于汉口
编辑:zhufengjin
上一篇:
【彭红玉美文】牛头山探春
下一篇:
【柯于明美文】人 的 到 达
其实谢霆锋的长相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帅哥,美人尖,高鼻梁以及流畅的面部轮廓,这些都是构成他整体秀气的关键点,另外要说的是...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辛丑端午,让我们重温这些名言隽句,感悟总书记深沉的家国情怀。
6月13日上午,在武汉东湖生态旅游区、湖北省礼仪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由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武汉音乐广播FM101.8、...
极目新闻记者刘俊华通讯员何婧以“中国端午诗意宜昌”为主题的202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将于6月2日在宜昌秭归开幕,相比以往,本...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云梦睡虎地秦简内容丰富,其中的“法律答问”记载了当时人们面对麻风病这种传染病的应对方法,表明2000多年...
其间,还将在秭归举办2023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橙子音乐节、屈原故里美食秀、屈原故里夜游灯展、“遇见端午”屈原故里国风...
■胡盛忠(咸安)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这是屈原故里“云游”端午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借助网络平台,秭归开设端午食俗馆、习俗馆、龙舟馆、生态馆、游江招魂、...
也许梦中,还会梦到屈原从澄澈的江水中缓缓站起来,笑着对我说:你很幸运,生活在政治清明的繁华盛世。
徐泰屏(赤壁)2023年端午节前夕,一不小心,就辗辗转转地走进了湖北省秭归县,走到了四柱三楼和14米高的“屈原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