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教育可以更美好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1-09-09 15:56

○张光茫

“双减”是近期大众关注的热点。毕竟,教育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

教育让我们同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同知识在一起,同文明在一起。教育让我们精神得以丰盈——教育是美好的!

那么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是关于教育的根本之问、经典之问,也是当下的热点之问。

蔡元培、陶行知、叶圣陶、于漪……这些杰出的教育家的作品,不仅是教师的必读书目,也应该是家长们的育儿参考。他们的思想和文字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答疑解惑。

正值秋季开学之际,认真读一读这些教育家们对于教育的见解,相信家长们会不再焦虑,会有一个更开阔的格局、更长远的视野,去看待孩子的成长,去思考如何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做孩子的用心陪伴者、榜样示范者、梦想激励者、精神引领者。

—— 编者

蔡元培:教育本质在人格

蔡元培先生是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其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他提出的“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影响深远。

100多年前的梁启超、孙中山、蔡元培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人格,重视人格。梁启超于1903年著文《论中国国民之品格》;孙中山于1923年演讲《改良人格来救国》;蔡元培于1918年谈到教育时郑重提出《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学校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格教育,否则,就是教育的堕落,继之以人的堕落。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提出:“进化史所以诏吾人者:人类之义务,为群伦不为小己,为将来不为现在,为精神之愉快而非为体魄之享受,固已彰明较著矣。”

在《中学修身教科书》中,蔡元培从修己、家族、社会、国家、职业、良心、理想、道德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如何处理与自己、与家庭、与社会、与国家、与工作、与未来的关系,文字娓娓道来,道理明了深刻。如在“修己”的篇章中,蔡元培告诉青年人如何进行体育运动,保持健康体魄;如何培养良好习惯;如何养成勤勉、自制、勇敢的个性;如何修德修学;如何从师交友等,像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叙述,一个师长对学生的谈心,没有丝毫的“说教”色彩。

在《中国伦理学史》一书中,蔡元培梳理自秦汉以来的伦理思想脉络,尤其关注人的道德存在。他曾亲撰《华工学校讲义》——德育三十篇,其中前两篇即《合群》与《舍己为群》。

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他重视农村教育,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并大力推动平民教育的普及;他一生以身立教,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他说,教育是立国之本。他就是中国平民教育的领路人——陶行知。

1919年2月24日,应蒋梦麟之约,陶行知写了《教学合一》一文,批判教学分离、重教太过的流弊。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因此要“教学合一”。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他说:“先生拿做来教,方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告诉我们:“真”比一切都重要。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未来走向社会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年纪尚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老师是他们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所以,教师必须始终贯彻一个“真”字,要真心诚意地教学生做真人。

教育是什么?陶行知认为,教育是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还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其精神为世人所敬。

叶圣陶:重视良好习惯养成

叶圣陶先生是著名作家,又是教育家。他既做过中小学教师,也当过大学教师,对教育充满挚爱。

叶圣陶教育思想核心在于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重视身教,主张“教是为了不教”。他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家长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熏陶,比如,生活习惯、阅读习惯、劳动习惯等等。对于孩子的坏习惯,家长一定不要纵容。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都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习惯动作是潜意识,无需大脑思考,无需用意志去控制。不良习惯,对于人的一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难以估计的。

身处大城市的叶圣陶,始终保持着一种东方式的乡居生活,每天早晨六点起床,晚上九时许休息,从不熬夜。对后代,他更是看重技能和品质的培养,并非单纯以分数而论。在叶圣陶的心中,学习成绩仅仅占教育中很小的一部分。他在教育子女成长的过程中,不教中有教,善于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启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觉性,让孩子自觉成才,而不是强制、苛求。

在《我怎样当老师》一书中,叶圣陶说:“从事教育工作必得严肃认真。我说的严肃认真不是板起脸来说教。最要紧的是深切地理解少年儿童,承认他们像植物一样,是有生命的,是自己能够发展的,自己能够成长的。只要凭种种有效的方法促使他们很好地发展成长,那就是严肃认真。”

叶圣陶认为,学校教育常常偏重读书而忘了人生。“根本地说起来,处理生活的知识当然该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去取得,处理生活的能力当然该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去历练。”所以,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都要从细微处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一个一个地提醒、引导,抓反复,抓落实,持之以恒,直到抓出实效为止。

于漪:教育的魅力在于育人

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佩戴上金色的“人民教育家”奖章。这是共和国首次颁发“人民教育家”这一荣誉称号,于漪作为基础教育界的唯一代表获此殊荣。

“教书”是为了什么?于漪在《教育魅力》一书中说,“育人”是大目标,“教书”要为“育人”服务。任何学科教学都应有教育性,有教育性的教学,就赋予知识、能力以灵魂、以意义,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针对教育功利化倾向,于漪说,古今中外研究教育的大家都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现代教育不能忘记教育最终为人的精神生活服务。知识和能力是获取精神力量的阶梯,不是精神力量的全部。学生求学读书是为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国家之理。如果教出来的学生只知以个人为中心,以追名逐利、享乐为目的,缺少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那是教育的失败,有辱历史赋予的使命。

《教育魅力》这本书前四章谈论教师教育魅力,放眼古今中外,涉及众多历史名人、文化大家和坚守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结合了图表数据、报告文献等资料分析了教育魅力现状。同时,作者还回望历史,总结每个时代独特的教育魅力,探寻教育魅力的来源和代际传承。本书后四章主要讲述的是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基本构成、功能价值、彰显方式、修养锻炼。《教育魅力》为教育工作者打开了新思路,拓展了视野,指引了方向,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魅力的思索。

对于因材施教,于漪有一个观点:知心才能教心。学生处在变化发展中,要不断研究学生成长中的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心灵世界。三个世界要和谐发展。不仅要把握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更要把握时代、社会、家庭因素在他们身上的影响。教育要努力发现每个学生心中那根“独特的琴弦”,在沟通理解上多下功夫。 (咸宁日报综合)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和小霞老师一起读“身体的智慧”
下一篇: 新书荐读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