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孤独——许渊冲回忆录》
许渊冲 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
在中国,曾经有一所大学,它的办学实体虽只存在了8年多,却在70多年后仍被人们追忆、探寻。它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面对民族危难,西南联大坚持教书育人,铸就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座永久的精神丰碑。
“烽烟万里踏征程,桢干移枝到春城;茅草为顶遮雨露,土泥作室听书声;笳吹弦诵依前彦,继晷焚膏望后生……”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被迫南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后因战火逼近长沙,1938年4月,再迁至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中,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破碎山河中守护着中华文脉,大批学子投笔从戎、效命疆场,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赞歌。
从西南联大走出的许渊冲,是钱钟书的得意门生、杨振宁的同窗挚友,首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北极光”的亚洲翻译家,因央视《朗读者》节目更为大家所熟悉,被无数青年学子视为“偶像”。他,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追的“星”。
2021年6月17日,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烛火熄灭,星光永恒,照耀来者,弦歌不辍。
在《百年不孤独——许渊冲回忆录》中,许渊冲用诗歌般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一生为之奉献的翻译事业,深情回忆了西南联大的求学岁月,对西南联大的老师和同学做了传神刻画,让读者在阅读中聆听大师们跨越世纪的对话——西南联大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鲜活如初的永恒记忆。
每年的9月18日这天,凄厉的警报声总会在耳畔响起。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我们推介《百年不孤独——许渊冲回忆录》这本书,共同回望抗战时期那段难忘的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之美
因为他,我们遇见了包法利夫人,遇见了于连,遇见了李尔王;也因为他,西方世界遇见了李白、杜甫,遇见了崔莺莺、杜丽娘。许渊冲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互译工作,已经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作120多部,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
许渊冲毕生钟情翻译中国古典诗文,将一生的心血都奉献于此。
在《百年不孤独——许渊冲回忆录》中,许老说,在学术上,尤以钱钟书对他的影响最大。
钱钟书称赞他英译的《毛泽东诗词》:“你带着音韵和节奏的镣铐跳舞,灵活自如,令人惊奇。”叶嘉莹也称赞他的中译英诗词“音韵皆美,情味悠长”。
1994年,他的中译英《中国不朽诗三百首》在英国企鹅图书公司出版,这是该社出版的第一本中国人的译作,并得到“绝妙好译”的评价;1999年,他的中译法《中国古诗词三百首》在法国出版;他将《西厢记》译成英文,被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誉为“在艺术性和吸引力方面,可以和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
许渊冲说,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世界的美,这是世界的乐趣,也是他翻译诗歌的初衷。
80余年的翻译生涯,许渊冲坚持“形美、意美、音美”的翻译理念,即翻译出的诗词,要像原诗的格式韵律一样工整押韵,更要有原诗思想上的意境之美。
《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他翻译成When I left there ,Willows shed tear;“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他译作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他译作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 feel so sad,so drear,so lonely,without cheer。
业内将他的翻译称为“韵体译诗”,情味悠长,境界全出,尽显中国古典诗词的风骨流韵。
许老坚持,“翻译一定要把一个民族文化的味道、精髓、灵魂体现出来。”“只有坚持中国文化的美感,才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在他的一百多部中、英、法文著作中,中国古典诗词的译本几乎占到一半。1999年,许渊冲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评委会称他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2010年,许渊冲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这一百年来,我的人生就是‘尽我所能,得我所好’。让每个人都能够‘尽我所能,得我所好’,世界就可以变得更幸福。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使得世界变得更好。”这是《百年不孤独——许渊冲回忆录》的一段序言,也是许老百岁感言。百年如白驹过隙,他将光阴幻化成诗,留下永恒之美;他用澎湃的激情和美丽的文字,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之美。
南渡北归 弦歌不辍
1921年4月18日,许渊冲出生于江西南昌。一百年间,他经历了民族的沧桑,不仅见证了西南联大的历史,还见证了中华文脉历经磨难后的传承与发展。在《百年不孤独——许渊冲回忆录》中,许老深情回忆了在西南联大难忘的求学岁月,用诗的语言记录了与师友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里,许渊冲几乎每一天都会记日记。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意气相投的探讨交流,上课、读书、交友的细碎生活,这些并不是象牙塔里的风花雪月,而是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朝气与志气。
在钱钟书、吴宓、闻一多、冯友兰等大师的教导下,他从一位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为想要“把国家的美转换为世界的美”的翻译大家,《百年不孤独——许渊冲回忆录》展现了一名青年学子的命运与一所学校、一个民族命运的共振和交织。
国难当头,西南联大的每一个热血青年都渴望为国分忧,渴望保卫国家。不少学生离开学校,投笔从戎,有的参加技术部队,有的报考空军,留在学校的学生渴望通过发奋学习报效国家;教师不拘一格,倾尽所能去授课。当日军飞机来袭,师生们躲警报,一跑到郊外,马上就地学习,处乱不惊,表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伟大精神。
据统计,抗战期间,西南联大有834名学生入伍,给飞虎队当翻译,参加远征军和空军。今天,我们还可以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的背面,找到参军学生许渊冲的名字。许渊冲是第二批入选飞虎队做翻译的。
在战火的洗礼中,西南联大弦歌不辍,培养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和100多位两院院士。陈寅恪、傅斯年、钱穆等大师,在这里给大一新生讲课;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在这里教出了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汪曾祺在这里师从闻一多、沈从文,后来成了文学大家,被称作“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在教室里朗读大一英文课本的许国璋、巫宁坤,后来成了著名的英语教育家、翻译家……
闻一多,指捻胡须,常多感慨;陈梦家,长袍宽袖,飘飘欲仙;刘文典,才高学广、恃才傲物;吴宓,则是“古典主义的外表,却包含着浪漫主义的内心”…… 在许渊冲的笔下,这些国内各个学科开山鼻祖的才华、风度与风骨,让人心驰神往。他们用行动作出表率,激发学生的爱国和求知热情,他们的职责也不只是传道授业,而是要“立人”,立有知识、有理想、有担当精神的人。
“家国情怀”和“刚毅坚卓”不仅是西南联大的精神,也内化为包括许渊冲在内的西南联大师生的精神乡愁。《百年不孤独——许渊冲回忆录》是对西南联大师生的回忆,也是对一个时代文化史的回忆。 (咸宁日报综合)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触物成感,随体诘诎 ——读李城外先生诗集有感
下一篇:
新书荐读
光明日报记者牛梦笛光明日报通讯员游欢这两年《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国家宝藏》等一系列文化类综艺的火爆,让传统文...
光明日报记者陈建强刘茜光明日报通讯员罗凡)“我们要做党史学习的坚定力行者,做青年学子的思想引领者,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咸宁网讯(通讯员肖满诗)6月28日,工行咸宁分行红色书屋正式上线运行,这既标志着该行将党建建在网上,将全员连在线上的新教...
○刘念周末,伴着一杯清茶,我看完了《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围绕年轻人最有共鸣的话题“孤独”,用3...
○谢文芳樊芳的短篇小说《药引子》通过一个女人的短暂繁华与半世荒凉,照见了时代的变迁、人性的善恶与人情的冷暖。小说中张...
《我想象》常立著 内容简介:有限的想象是根据我们感官接触到的东西,而无限的想象,是指根据我们独特的思考和理解,由我们积...
○焦姣俗话说,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我们要懂得享受孤独。确实,虽然有家人、朋友相伴,但父母会先于我们而走,朋友会天各一方...
《一个人就一个人》刘同著内容简介:一个人也可以很精彩,一本书也可以有新意,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写的是一个人面对世界...
在这个夏天, 《乘风破浪的姐姐》和《三十而已》引发无数女性话题的讨论, “30岁+组女团”、“全职太太是不是独立女性”……...
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等待期待,我们期待着美好的未来,在人生的道路上,是孤独的。为他流泪值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