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留下了许多与桥梁有关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形式多样,诗、词、歌、赋无所不包,内容丰富,或是生动传神地描绘桥梁本身的雄伟壮丽,或是翔实记述桥梁建造的过程,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些桥梁所记录的历史记忆和它们过去的光辉岁月。本文摘自《桥上桥下的中国》。
壮丽此无敌
以桥写景
《诗经·大雅·大明》中有“造舟为梁,不显其光”之句。诗中写周武王之母太姒来归之情,文王亲自迎亲于渭水,渭水无车,于是立即“造舟为梁”,以通亲好,显示了文王对太姒女的真挚感情和遇事果断的魄力,因而极大地显示了文王的光辉。这可以说是我国诗歌中最早出现咏桥的名句。我国文人很早就将桥比作人间的彩虹,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有“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诗句。阿房宫地跨渭河,中建长桥于其上,就像一条长龙横卧在水波荡漾的渭河之上,复道是指连接阿房宫建筑物之间的廊道。这些廊道错综复杂,有的还悬于半空,就像一道道彩虹。
在江苏吴江有一座垂虹桥,因为“环如半月,长若垂虹”,故名垂虹桥。许多名家纷纷写诗赞美此桥之美。王安石《垂虹亭》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此无敌。荧煌丹砂柱,璀璨黄金壁。诗中称此桥非人力所能为,九州之内没有比它更壮丽秀美的了。郑毅也有一首《垂虹桥》:三百栏干锁画桥,行人波上踏琼瑶。插天螮蝀玉腰阔,跨海鲸鲵金背高。路直凿开元气白,影寒压破大江豪。此中自是银河接,不必仙槎八月涛。
后人将“插天螮蝀玉腰阔,跨海鲸鲵金背高”一句与宋苏舜钦的“云头滟滟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杨杰的“八十丈虹晴卧影,一千顷玉碧无瑕”合称吴江长桥三名联。
除了留下了优美的诗句,如此美景当然也为画家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宋朝著名书法家米芾途经吴江时,就留下了“垂虹秋色满东南”的墨迹。而明画家沈周所绘的《垂虹秋色图》和文嘉所作的《垂虹亭图》,更是将垂虹桥的景色描绘得美不胜收。
洛阳桥也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桥梁,它位于今福建省晋江、惠安两县交界处洛阳江的入海口。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当时泉州是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运输繁忙,需要修一座桥梁来方便交通。在这种江海交汇、水流湍急的地段修建桥梁十分不易。所以洛阳桥的修建也给福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树立了一个榜样,在洛阳桥修建之后,福建地区兴起了修桥的热潮,先后造了几十座这样的大型石梁桥。
洛阳桥因为长达3600尺,有47孔,飞架于宽阔的江面上,桥面宽达1丈5尺,气势宏伟,历来为人称颂。刘彦冲的《洛阳桥》云:跨海飞梁叠石成,晓风千里渡瑶琼。雄如建业虎城峙,势若常山蛇阵横。脚底江涛时汹涌,望中烟屿晩分明。往来利涉歌遗爱,谁复题桥继长卿。
除去那些有名的桥梁,我国古代满腹文采的诗人们,还留下了许多描写我国山川秀水上的那些不出名的山桥、江桥、石桥、索桥、花桥的绝美诗句。例如,梁简文帝就用“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形容山桥。唐代杜甫描写市桥,则有“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之句。郑谷形容朱桥,则为“朱桥直指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宋代欧阳修赞美斜桥,则云:“波光柳色碧溟濛,曲渚斜桥画舸通。”范与求描写画桥,则曰:“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诗里枫桥独有名
以桥抒情
除了因为桥梁的美景引发的赞美之词以外,桥梁渡口还往往与别离联系在一起。因为亲人远去、情人分离的情景每每发生在桥边渡口。伫立桥头,眼见亲人分离,难免心头有伤感之情,而这丝丝离愁,点点哀怨经过文人之手,又化作了一段段凄美的文字,一首首瑰丽的诗歌,为人们所传诵,更为这些桥梁增添了一份艺术的气息。
位于关中通往关东的交通要道上的西安灞桥,在汉代的《三辅黄图》中就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柳与“留”谐音,折柳赠别,表达出对亲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美丽的景色令人留恋,而杨柳低垂也使灞桥成为最有诗意的送别的桥。《开元遗事》中也记有“灞陵有桥,来迎去送,至此黯然,故人呼为销魂桥”。“灞桥折柳”也就成了离别的代名词。
我国古代因诗扬名的桥梁,最著名的非苏州枫桥莫属。枫桥原名封桥,是苏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桥,后因张继一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枫桥夜泊》而名扬天下,遂改为枫桥。随着这首唐诗的传播,枫桥和寒山寺也因此名闻天下。从此历代文人吟咏不绝,大诗人杜牧也有“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之句。
灵汜桥在绍兴城五云门外,今废,是见之于史籍记载中绍兴最早的桥。相传建于越王勾践时期,为越王勾践论功行赏之处。《水经·渐江水注》记载:城东郭外有桥名灵汜,下水甚深。旧传下有地道,通于震泽。嘉泰《会稽志》:灵汜桥在县东二里,石桥二,相去各十步。《舆地志》载:山阴城东有桥名灵汜,吴越春秋勾践领功于灵汜。
在绍兴市,以“灵”为桥名者有很多,大多是表示灵验、神灵,这是表达对桥的一种美好的祝福和精神寄托。虽然灵汜桥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关于它的诗歌保留了下来。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曾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与白居易交情很好,人称“元白”。他在《寄乐天》中写道: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此诗写越州风光的优美,热情邀请白居易来越州销魂。既写出了越州的秀美,又表达了希望与老朋友相聚,饮酒作诗的愿望。
二十四桥明月夜
以桥怀古
因为桥梁大多位于交通要道,行人往来频繁,当国富民强,天下无事之时,桥梁的周边一带多是熙熙攘攘,繁荣热闹,一片盛世的景象。但是一到乱世之秋,经历兵祸战火之后,桥梁的周围则又常常是一派衰败凄凉的情景。而这种强烈的对比,往往会引发文人墨客的怀古追思之情。这从许多怀古文学作品中都有桥梁的描写中可以看出。
朱雀桥在有关桥梁的怀古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刘禹锡的《乌衣巷》了: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怀古诗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不衰。诗中以秦淮河畔的历史场景为描写对象。金陵自东吴以来,作为六朝古都,越来越繁华,而秦淮河一直是这一带的商业区和居住地,历代多有达官贵人住在秦淮河畔,如东晋著名士家大族“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家和指挥淝水之战名扬天下的谢家的宅第都在此处。诗中的“乌衣巷”便是在金陵城南,东吴时是乌衣营的驻地,故而得名。这里曾是东吴、东晋王、谢两大士族居住的地方。可以说乌衣巷是“豪门”“繁荣”的象征。而“朱雀桥”原是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今已不复存在。诗中对桥的描写十分生活化,借以写尽了时代的兴衰。诗人通过对朱雀桥边的野草、野花和军营遗址乌衣巷口的一抹斜阳的生动描绘,勾勒出一幅荒凉冷落的图景;再用燕子古今居处强烈的对比,把读者引进一个“风物依旧,人面全非”的场景——六朝时代的繁华喧闹已经无处可寻,只剩寻常百姓家,从而勾起人们对六朝繁华的兴叹。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关于桥的话题至今争论不休,没有定论,那就是扬州的二十四桥。扬州的二十四桥最早出名是因为杜牧的一首诗《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感慨扬州繁华不在,明月依旧,玉人无处可觅的感慨之情。关于这首诗中提到的二十四桥,是指扬州城内的二十四座桥呢,还是一座名为二十四桥的桥,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二十四桥指的是分布在扬州城内的二十四座桥,这些桥建于隋代,以城门坊市为名。直至宋朝沈括写《梦溪笔谈》时还考证这二十四座桥的名字,但是有些已经不在了。也有人认为二十四桥指的是一座桥,《重修扬州府志》就记载道:此桥为隋炀帝月夜同宫女二十四人吹箫桥上因名。则所谓二十四桥,只一桥矣。至于哪种说法正确,至今尚无定论。
到了宋朝时期,扬州因为战乱已经不复隋唐当年的繁华,一片凋敝的景象,著名词人姜夔路过扬州,见此情景,回想往昔盛况,怀古之情油然而起,遂作《扬州慢》词一首: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可以说,二十四桥在文人心中象征的是往昔的无限繁华,让他们为之魂牵梦绕。
(原载《解放日报》,作者为李晓杰)
编辑:但堂丹
8月25日,由江苏省扬州市一批退休的扬州杖头木偶戏表演老艺人为班底组建的非遗技艺传习所正式落户扬州古城区仁丰里历史文化街...
近日在温泉一家饭馆吃饭,当服务员把红烧狮子头端了上来,如同一个红通通的大苹果,看起来就觉得十分好吃。狮子头一般是由六...
○胡庆华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战时的书》里,有一段非常形象、精彩的话,是这样描述文人与书的:“如果说梅和鹤是隐士的妻和...
《中西文化关系通史》张国刚著内容简介:本书打破了既往以历代王朝为主线的叙述框架,将中西关系置于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在每一...
○孙宏伟说起垂钓,人们都会想到,几个钓友,闲暇时去水边,当夕阳晚照的时候,他们拎着活蹦乱跳的鱼,喜气洋洋,满载而归。...
○彭忠富南宋右丞相文天祥曾在狱中写下《正气歌》以表心迹,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所谓的正气,简言之即是“...
○王恬利用碎片的时间看完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不算是读书,倒像是在听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
而刘珊珊的《中西交流视野下的明代私家园林实景绘画探析》,则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园林绘画,从中西绘画理念的差异与碰撞的角度...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义文学家,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细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见图,资料图片)等。...
咸宁网讯通讯员张升明、修毅报道:“编撰《赤壁桥梁志》,意义重大,要不负重托,不怕困难,不辞劳苦,搜罗市内古今桥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