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名医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文娱 >> 心灵驿站 >> 正文

走村串户去拜年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2-19 16:17

■镇咸勇

走村串户去拜年,是春节期间最具仪式感与温情的活动。拜年的习俗,像一根纽带,将亲情、友情、乡情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对我而言,童年时在乡村里走村串户拜年的热闹与喜庆,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温暖着我的心房;而各家各户门上贴的春联,则像是一扇扇知识的窗,让我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培养了我对文字的热爱。如今,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再次踏上这条熟悉的拜年之路,心中满是感慨与期待。

记忆中的童年,春节总是充满了无尽的欢乐与期待。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跟随父母踏上拜年的征程。那时的乡村,小路很窄,两旁是皑皑白雪覆盖下的田野,远处是袅袅升起的炊烟,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

每到一家,最吸引我的便是门上那鲜红的春联。它们或遒劲有力,或温婉细腻,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深深的寓意与祝福。“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 表达了人们对长寿与幸福的向往;“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我站在门前,仔细品味着这些春联,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文字的敬畏。那一刻,我仿佛能触摸到文字背后那股跃动的生命力,它像一场细密的春雨,轻柔地润泽着我幼小的心田。

除了欣赏春联,我还喜欢听长辈们讲述春联背后的故事。他们或讲述春联的起源与演变,或分享自己撰写春联的心得体会。这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从那个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身份的转变,让我对拜年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如今,我再次踏上这条熟悉的拜年之路,心中却多了一份责任与使命。

在拜年的过程中,我不仅传递着节日的祝福与问候,更在积极寻找着乡村发展的机遇与可能。我走进每一户人家,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与诉求。我发现,乡村里的人们勤劳善良、淳朴热情,他们渴望改变现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任何人都强烈。

在拜年的过程中,我也更加注重对春联的欣赏与品味。我深知,春联不仅是节日的装饰,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鼓励村民们自己撰写春联,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盼融入其中。当我看到一幅幅由村民们亲手撰写的春联挂在门楣上时,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欣慰与自豪。这些春联虽然朴素无华,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乡村的韵味。

村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写春联、猜灯谜、唱大戏等,让传统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走村串户去拜年,不仅是我对童年生活的追寻与回味,更是我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执着与追求。在这条路上,我见证了乡村的变迁与发展,也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与魅力。正如诗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所描绘的那般,在这充满希望的新春时节,我带着满满的祝福走村串户拜年,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舌尖上的红菜苔
下一篇: 春节里拥抱大自然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